正在加载图片...
抑郁障碍的发病机理-单胺假说 20世纪60年代提出 单胺假说(Monoami ne Hypothes is). 抑郁是大脑单胺缺乏的结果,一种神经递质的减少对应着一些抑郁症的症状,即去甲肾 上腺素可能与人的警觉和能量有关,同时也与焦虑、注意力和对生活的兴趣有关;缺乏5 羟色胺则对应焦虑、强迫观念和行为;多巴胺对应注意力、积极性、愉悦和奖赏机制,同 时也与患者对生活的兴趣有关。 能增加单胺水平的药物具有抗抑郁特性 在单胺假说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1s). 然而,抗抑郁剂能很快提高单胺水平,而临床疗效却通常在10-14天后才体现出来,为什么? 抑郁的病因学要比仅仅改变突触间隙的单胺水平要更加复杂得多Schildkraut. Am J Psychiatry. 1965. 抑郁障碍的发病机理--单胺假说  单胺假说(Monoamine Hypothesis) 抑郁是大脑单胺缺乏的结果,一种神经递质的减少对应着一些抑郁症的症状,即去甲肾 上腺素可能与人的警觉和能量有关,同时也与焦虑、注意力和对生活的兴趣有关;缺乏5- 羟色胺则对应焦虑、强迫观念和行为;多巴胺对应注意力、积极性、愉悦和奖赏机制,同 时也与患者对生活的兴趣有关。  能增加单胺水平的药物具有抗抑郁特性 在单胺假说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然而,抗抑郁剂能很快提高单胺水平,而临床疗效却通常在10-14天后才体现出来,为什么?  20世纪60年代提出 抑郁的病因学要比仅仅改变突触间隙的单胺水平要更加复杂得多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