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建立 1906年,能斯特( Walther Nernst)提出了一个热定理:“当温度趋近绝对零度时,化学均匀的凝聚物(有限密 度的固体或者液体),在两个不同的变态( modifications)之间的熵的变化等于零。”这条热定理是最早的热力学第 定律的表述形式 1910年,普朗克在他的《热力学专论》第三版中,增加了最后一章“熵的绝对值”,对能斯特定理作了重 要的拓宽。他指出:“当温度趋近绝对零度时,化学均匀的凝聚物的熵值都趋近于零。”普朗克建立了绝对熵的 概念,为编制各种物质“绝对熵”的数值表格,提供了最简便的方法。 1912年,德拜 PDebye提出了更为实际的表述,他指出:“如果绝对零度时元素的熵值为零,则它们的化 合物在绝对零度时熵值亦为零”。 1949年古根亥姆( E.A. guggenheim)提出了温度的绝对零度不可达到原理。他指出“不可使用任何有限的步 骤使一个系统的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 1951年捷门斯基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达形式,他指出:“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任 何可逆的等温过程中的熇变趋近于零。”他还论证了这种说法与不可达到原理之间的等效性。之后,1965年哈 特索波洛斯一基南、1968年凯斯丁等人对于热力学第三定律,也有教详细的介绍。 值得指出,热力学第三定律是解释低温(趋近于0K下物质的极限性质的客观规律,它与量子力学、统计力 学等研究微观状态的学科有密切的关系,绝对熵的零值问题,涉及物质内部粒子可分性的层次结构,实际上也 只是相对一定结构层次而言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