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皮细胞中,然后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和排泄物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 三、衣原体 1956年,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及助手张晓楼等人首次分离到沙眼的 病原体。但是在1970年以前人们一直把它误认为是大型病毒,实际上它更接近 于细菌而不是病毒。 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相似,比立克次氏体稍小。书上的对衣原体的定义中说 它是能量寄生型原核生物,这是因为衣原体具有一定的独立代谢能力,但生物合 成能力差,它缺乏ATP再生体系,不能磷酸化葡萄糖或代谢葡萄糖,但另一方面 它们却能吸收寄主细胞的ATP和辅酶A。因此,衣原体必须在活细胞中生长繁殖, 从寄主细胞获得能量才能生活。所以称为“能量寄生物”。 在这里让大家重点了解的是:衣原体的大小两种细胞类型 具有感染力的细胞称为原体(elementory body),它是一种非生长型、不能 运动的球状细胞,直径小于0.4μm,有坚韧的细南型细胞壁,中央有致密的类 核结构RNA/DNA=1。 无感染力的个体,称作始体(initial body),又称网状体,它是由原体经 过空气传播进入宿主细胞后转化而成的。这是一种薄壁的球状细胞,形体较大, 直径达11.5μm,生长型细胞,无致密类核结构,RNA/DNA=3 由原体转变而成的始体通过二等分裂的方式在宿主的细胞质内形成一个微 菌落,随后大量的子细胞又分化成较小而厚壁的感染性原体,一旦宿主细胞破裂, 原体又可重新感染新的细胞。 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不同的是他不经过节肢动物,而是在脊椎动物之间直接 侵入寄主细胞,能感染人类、鸟类及哺乳动物。如:沙眼衣原体为人类沙眼、埃 及眼病(开始是结膜炎并导致失明)的病原体: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是性病淋 巴肉芽肿的病原体。 人类沙眼主要是通过共用毛巾等间接接触传播。首先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一 导致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形成包涵体(原体二分裂后形成的微菌落)→原体导致 局部炎症·早期症状是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结 膜瘢痕、眼脸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彪响视力或致官。 沙眼治愈后还会再次感染,没有特殊性的预防方法。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