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陈庆发等:柔性隔离层下多漏斗散体矿岩力链演化特征的离散元模拟 1127 表4多漏斗放矿过程力链方向分布的拟合结果 深度时,最高矿石面开始出现凹凸不平.随着矿 Table 4 Fitting results of the force chain direction distribution in 石面的继续下降,凹凸现象越来越明显,相应的上 the multi-funnel ore drawing process 覆载荷越来越大,此时力链承受的荷载较大,所以 Ore drawing times 6 an 隔离层下方力链长度逐渐增强,准直系数也逐渐 1.00 0.30 94.58 增加,而柔性隔离层则出现较大的弯曲起伏现象, 2 1.00 0.30 91.48 并呈圆弧形下移,直至放矿终了以波浪形悬浮于 3 1.00 0.36 87.35 底部结构 4 1.00 0.42 92.90 4结论 5 1.00 0.40 88.42 6 1.00 0.42 90.59 (1)多漏斗放矿过程中强接触及力链接触占 7 1.00 0.38 88.20 比均比较稳定,其中强接触占比稳定在33%左右, 8 1.00 0.35 82.32 力链接触占比稳定在16%左右,上下波动幅度均 9 1.00 0.36 87.91 不超过2%. 10 1.00 0.27 95.02 (2)力链总数随着放矿次数的增加不断波动 11 1.00 0.46 79.60 减少,并在放矿后期稳定在790条左右.不同放矿 1.00 0.49 79.55 次数下力链长度的概率分布几乎一致,均随着力 链长度的增加呈指数形式递减:其中长度为3的 1.0 YotAe-asw 力链数目最多,约占力链总数的55%,其个数随着 0.8 放矿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少:长度处在4~6之间的 力链数目约占力链总条数的37%,其个数随着放 矿次数的增加不断波动,但基本保持不变;长度大 0.4 于6的力链数目较少,约占力链总数的8%,其个 数随着放矿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加. 0.2 (3)放矿初期散体介质体系内部力链强度发 生较大变化,第4次放矿结束之后力链强度波动 456789101112 Ore drawing times 范围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放矿过程中力链强 图10力链准直系数变化规律 度的概率分布随着放矿次数的增加先呈指数 Fig.10 Change law of collim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force chain 形式上升再呈指数形式下降,并在0.7F处出现一 峰值 力链长度较短,数目较多,力链准直系数较小;随 (4)前6次放矿过程中散体介质体系内力链 着大量放矿同步充填试验的持续进行,隔离层上 方向分布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后6次放矿过 方回填废石越来越多,相应的上覆载荷越来越大, 程中力链方向分布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放矿初 所以隔离层下方力链长度逐渐增强,准直系数也 始阶段,力链主要沿铅垂方向分布,力链方向分 逐渐增加 布形态近似花生状:此后随着矿石颗粒的持续放 3.6讨论 出,散体介质体系内部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明显, 多漏斗放矿条件下,因各放矿口间的相互影 力链分布主方向由一个演变为4个(铅垂方向、 响而产生交错、缺失等不同程度的变异,放出体并 水平方向及与水平方向呈60°夹角方向).对于 不是一个规则的椭球体,并且柔性隔离层曲线整 力链分布各向异性程度表征参数an而言,第6次 体形态为正弦曲线.放矿初期,散体介质体系主要 放矿结束之前,随着放矿次数的增加,an逐渐增 受自身重力及放矿口等效荷载的影响,荷载分布 大:第6次放矿结束之后,体系内力链各向异性 均匀,整个隔离层界面近似在同一水平,并保持平 程度a随着放矿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并在第 缓下移,每个力链所承受的荷载较小,所以放矿前 10放矿结束之后达到最小值;第10次放矿结束 期力链长度较短,数目较多,力链准直系数较小 之后,各向异性系数又随着放矿次数的增加逐渐 随着大量放矿同步充填试验的持续进行,隔离层 增加.体系内力链平均强度在放矿过程中一直 上方回填废石越来越多,当最高矿石面下降到某 保持在1.00.力链长度较短,数目较多,力链准直系数较小;随 着大量放矿同步充填试验的持续进行,隔离层上 方回填废石越来越多,相应的上覆载荷越来越大, 所以隔离层下方力链长度逐渐增强,准直系数也 逐渐增加. 3.6    讨论 多漏斗放矿条件下,因各放矿口间的相互影 响而产生交错、缺失等不同程度的变异,放出体并 不是一个规则的椭球体,并且柔性隔离层曲线整 体形态为正弦曲线. 放矿初期,散体介质体系主要 受自身重力及放矿口等效荷载的影响,荷载分布 均匀,整个隔离层界面近似在同一水平,并保持平 缓下移,每个力链所承受的荷载较小,所以放矿前 期力链长度较短,数目较多,力链准直系数较小. 随着大量放矿同步充填试验的持续进行,隔离层 上方回填废石越来越多,当最高矿石面下降到某 一深度时,最高矿石面开始出现凹凸不平. 随着矿 石面的继续下降,凹凸现象越来越明显,相应的上 覆载荷越来越大,此时力链承受的荷载较大,所以 隔离层下方力链长度逐渐增强,准直系数也逐渐 增加,而柔性隔离层则出现较大的弯曲起伏现象, 并呈圆弧形下移,直至放矿终了以波浪形悬浮于 底部结构. 4    结论 (1)多漏斗放矿过程中强接触及力链接触占 比均比较稳定,其中强接触占比稳定在 33% 左右, 力链接触占比稳定在 16% 左右,上下波动幅度均 不超过 2%. (2)力链总数随着放矿次数的增加不断波动 减少,并在放矿后期稳定在 790 条左右. 不同放矿 次数下力链长度的概率分布几乎一致,均随着力 链长度的增加呈指数形式递减;其中长度为 3 的 力链数目最多,约占力链总数的 55%,其个数随着 放矿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少;长度处在 4~6 之间的 力链数目约占力链总条数的 37%,其个数随着放 矿次数的增加不断波动,但基本保持不变;长度大 于 6 的力链数目较少,约占力链总数的 8%,其个 数随着放矿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加. F¯ (3)放矿初期散体介质体系内部力链强度发 生较大变化,第 4 次放矿结束之后力链强度波动 范围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放矿过程中力链强 度的概率分布随着放矿次数的增加先呈指数 形式上升再呈指数形式下降,并在 0.7 处出现一 峰值. (4)前 6 次放矿过程中散体介质体系内力链 方向分布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后 6 次放矿过 程中力链方向分布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 放矿初 始阶段,力链主要沿铅垂方向分布,力链方向分 布形态近似花生状;此后随着矿石颗粒的持续放 出,散体介质体系内部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明显, 力链分布主方向由一个演变为 4 个(铅垂方向、 水平方向及与水平方向呈±60°夹角方向). 对于 力链分布各向异性程度表征参数 an 而言,第 6 次 放矿结束之前,随着放矿次数的增加,an 逐渐增 大 ;第 6 次放矿结束之后,体系内力链各向异性 程度 an 随着放矿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并在第 10 放矿结束之后达到最小值;第 10 次放矿结束 之后,各向异性系数又随着放矿次数的增加逐渐 增加. 体系内力链平均强度 f0 在放矿过程中一直 保持在 1.00. 表 4    多漏斗放矿过程力链方向分布的拟合结果 Table 4    Fitting results of the force chain direc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multi-funnel ore drawing process Ore drawing times f0 an θn 1 1.00 0.30 94.58 2 1.00 0.30 91.48 3 1.00 0.36 87.35 4 1.00 0.42 92.90 5 1.00 0.40 88.42 6 1.00 0.42 90.59 7 1.00 0.38 88.20 8 1.00 0.35 82.32 9 1.00 0.36 87.91 10 1.00 0.27 95.02 11 1.00 0.46 79.60 12 1.00 0.49 79.55 1.0 0.8 0.6 0.4 0.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Force chain alignment coefficient Ore drawing times y=y0+Ae −0.5 [(x−x )·w ]−1 2 c 图 10    力链准直系数变化规律 Fig.10    Change law of collim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force chain 陈庆发等: 柔性隔离层下多漏斗散体矿岩力链演化特征的离散元模拟 · 1127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