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正编订藏书,于庆历元年编成《崇文总目》66卷,是北宋著名的官修目录。嘉 祐中,又撰有《嘉祐馆阁书目》,今佚。另有《新唐书·艺文志》4卷,以唐《古 今书录》为蓝本,增加了《旧唐书·经籍志》中未曾录的唐人著述28469卷。 煕宁初,因与王安石不和,以太子少师致仕。私人藏书丰富,自称有“藏书一万 卷、集录三代金石遗文三千卷、有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鹤一双”,遂 以“六一居士”自称。编有《欧阳参政书目》行于世。文章冠天下,其散文内容 丰富、文笔优美 首部牡丹专著一—《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与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考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 守推官,与尹洙、范仲淹、梅尧臣等交往甚密。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欧 阳修亲睹“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 开时,士庶竞为邀游”,于是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 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 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书中列举牡丹品种24种,是 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历史地位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 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 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 轼《居士集叙》)。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 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 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 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 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 大影响。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 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 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 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道胜 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 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学者当师经”,师经才能用“道”来充实 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 “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 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髙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 书》)。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 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 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 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 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欧阳修对创作的基本论点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并反对 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 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正编订藏书,于庆历元年编成《崇文总目》66 卷 ,是北宋著名的官修目录。嘉 祐中,又撰有《嘉祐馆阁书目》,今佚。另有《新唐书·艺文志》4 卷,以唐《古 今书录》为蓝本,增加了《旧唐书·经籍志》中未曾录的唐人著述 28 469 卷。 熙宁初,因与王安石不和,以太子少师致仕。私人藏书丰富,自称有“藏书一万 卷、集录三代金石遗文三千卷、有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鹤一双”,遂 以“六一居士”自称。编有《欧阳参政书目》行于世。文章冠天下,其散文内容 丰富、文笔优美。 首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与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 1030 年)考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 守推官,与尹洙、范仲淹、梅尧臣等交往甚密。景祐元年(公元 1034 年),欧 阳修亲睹“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 开时,士庶竞为邀游”,于是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 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 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书中列举牡丹品种 24 种,是 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历史地位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 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 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 轼《居士集叙》)。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 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 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 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 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 大影响。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 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 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 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道胜 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 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学者当师经”,师经才能用“道”来充实 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 “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 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 (《与张秀才第二 书》)。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 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 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 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 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欧阳修对创作的基本论点。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并反对 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 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