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成分,称为类骨质(osteoid),同时以类似顶浆分泌的方式向类骨质中释放一些小泡,称基质 小泡(matrix vesicle)。基质小泡直径约0.lμm,有膜包被,膜上有碱性磷酸酶、焦磷酸酶和 ATP酶,泡内含钙和小的羟磷灰石结晶。一般认为,基质小泡是使类骨质钙化的重要结构。近 年发现,骨基质中的钙结合蛋白均由成骨细胞分泌产生。当成骨细胞被类骨质包埋后,便成为 骨细胞 (4)破骨细胞(osteoclast):主要在骨组织表面,数目较少。破骨细胞是一种多核的大 细胞,直径约100μm,含有2~50个核。目前认为它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无分裂能力。 光镜下,破骨细胞贴近骨基质的一侧有纹状缘(图4·5),胞质呈泡沫状,在HE染色的切片 中胞质易为伊红染色。电镜下可其贴近骨基质一侧有许多不规则的微绒毛,称为皱褶缘 (ruffled border)(图4·8),即光镜下的纹状缘。在皱褶缘的周缘有一环形胞质区,内有多 量微丝,而无其它细胞器,称为亮区(clear zone)。亮区的细胞膜平整并紧贴于骨基质表 面,形成一道环形胞质围墙,使所包围的区域成为封闭的微环境区。破骨细胞功能活跃时,向 此区释放多种蛋白酶、碳酸酐酶、乳酸及柠檬酸等,在酶及酸的作用下使骨基质溶解。皱褶缘 可增大吸收面积,电镜下可见皱褶缘基部有吞饮泡和吞噬泡,泡内含小骨盐晶体及解体的有机 成分,表明破骨细胞有溶解和吸收骨基质的作用。 器解中的骨质 一皱耕缘 粗面内质网 线较体 ,溶南体 吞饮泡 图4-8破骨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二)长骨的结构 长骨由骨松质、骨密质、骨膜、关节软骨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1.骨松质(spongy bone)分布于长骨的骨骺和骨干的内侧份,是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 相互连接而成的多孔隙网架结构,网孔即骨髓腔,其中充满骨髓。骨小梁厚度一般为01- 0.4mm,由数层平行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图4·9)。骨小管穿行表层骨板开口于骨髓 腔,骨细胞从中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产物 2.骨密质(compact bone)分布于长骨骨干和骨骺的外侧份。骨密质内的骨板排列很有 规律,按骨板排列方工可分为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成分,称为类骨质(osteoid),同时以类似顶浆分泌的方式向类骨质中释放一些小泡,称基质 小泡(matrix vesicle)。基质小泡直径约0.1μm,有膜包被,膜上有碱性磷酸酶、焦磷酸酶和 ATP酶,泡内含钙和小的羟磷灰石结晶。一般认为,基质小泡是使类骨质钙化的重要结构。近 年发现,骨基质中的钙结合蛋白均由成骨细胞分泌产生。当成骨细胞被类骨质包埋后,便成为 骨细胞。 (4)破骨细胞(osteoclast):主要在骨组织表面,数目较少。破骨细胞是一种多核的大 细胞,直径约100μm,含有2-50个核。目前认为它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无分裂能力。 光镜下,破骨细胞贴近骨基质的一侧有纹状缘(图4-5),胞质呈泡沫状,在HE染色的切片 中胞质易为伊红染色。电镜下可其贴近骨基质一侧有许多不规则的微绒毛,称为皱褶缘 (ruffled border)(图4-8),即光镜下的纹状缘。在皱褶缘的周缘有一环形胞质区,内有多 量微丝,而无其它细胞器,称为亮区(clear zone)。亮区的细胞膜平整并紧贴于骨基质表 面,形成一道环形胞质围墙,使所包围的区域成为封闭的微环境区。破骨细胞功能活跃时,向 此区释放多种蛋白酶、碳酸酐酶、乳酸及柠檬酸等,在酶及酸的作用下使骨基质溶解。皱褶缘 可增大吸收面积,电镜下可见皱褶缘基部有吞饮泡和吞噬泡,泡内含小骨盐晶体及解体的有机 成分,表明破骨细胞有溶解和吸收骨基质的作用。 图4-8 破骨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二)长骨的结构 长骨由骨松质、骨密质、骨膜、关节软骨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1.骨松质(spongy bone) 分布于长骨的骨骺和骨干的内侧份,是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 相互连接而成的多孔隙网架结构,网孔即骨髓腔,其中充满骨髓。骨小梁厚度一般为0.1- 0.4mm,由数层平行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图4-9)。骨小管穿行表层骨板开口于骨髓 腔,骨细胞从中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产物。 2.骨密质(compact bone) 分布于长骨骨干和骨骺的外侧份。骨密质内的骨板排列很有 规律,按骨板排列方工可分为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