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A.非"全或无”B.可总和性C.衰减性扩布D.不应期短 或无E.电位变化幅度小 7·属于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的电活动有 A.EPSP B.终板电位C.感受器电位D.PSPE.单个阈下 刺激引起的电位变化 8.突触的可塑性改变的形式有 A.强直后增强B.习惯化C.敏感化D.长时程增强E.长 时程抑制 9.电突触传导的特点有 A.前后膜对称B.双向性C.阻抗较低D.紧张性扩布E.无 突触延搁 10.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特点有 A.不存在经典突触的特化结构B.一个曲张体支配多个效应器细 胞C.曲张体离效应器细胞较远D.递质扩散距离较远E.递 质释放后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细胞有无受体 11.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 A.化学性突触B.电突触C.非突触性化学传递D.混合性 突触E.交互性突触及串联性突触 12.递质应具备的条件有 A.突触前神经元有合成递质的原料和酶系B.突触小泡中存在递 质并能被释放入突触间隙C.能与后膜受体结合并产生相应效应 D.有使递质失活或移除的机制E.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A.非"全或无" B.可总和性 C.衰减性扩布 D.不应期短 或无 E.电位变化幅度小 7.属于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的电活动有 A.EPSP B.终板电位 C.感受器电位 D.IPSP E.单个阈下 刺激引起的电位变化 8.突触的可塑性改变的形式有 A.强直后增强 B.习惯化 C.敏感化 D.长时程增强 E.长 时程抑制 9.电突触传导的特点有 A.前后膜对称 B.双向性 C.阻抗较低 D.紧张性扩布 E.无 突触延搁 10.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特点有 A.不存在经典突触的特化结构 B.一个曲张体支配多个效应器细 胞 C.曲张体离效应器细胞较远 D.递质扩散距离较远 E.递 质释放后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细胞有无受体 11.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 A.化学性突触 B.电突触 C.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D.混合性 突触 E.交互性突触及串联性突触 12.递质应具备的条件有 A.突触前神经元有合成递质的原料和酶系 B.突触小泡中存在递 质并能被释放入突触间隙 C.能与后膜受体结合并产生相应效应 D.有使递质失活或移除的机制 E.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