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910-1968) 杨朔,原名杨毓,字莹叔,蓬莱县城里人。当代著名作家。 杨朔的父亲杨清泉是清末秀才。杨朔幼承家教,7岁入小学读书,四五年级时已写得一手好文章,倍受师生赞赏 1927年去哈尔滨,在太古洋行作练习生、办事员,业余攻读英语,并受业于李仲都门下,研习中国古典诗文,曾在 《国际协报》、《五日画报》发表旧体诗。他清高狂放,纵情诗酒,常与三位好友聚而豪饮,赋诗抒怀,号称"四酒徒 ”。"九·一八”事变的炮声惊醒了他的诗人梦,"时常睡到半夜,忽然惊醒,耳边上轰隆轰隆响着敌人的过路坦克 就象”从胸口碾过","心都碾碎了”。于苦闷中,他贪婪地阅读《铁流》、《毁灭》等书籍,接触中共地下党员金 伯阳,"春风透进精神里了。他针对日军建立伪满洲国,侵略、分裂中国的阴谋,有计划地选译美国作家赛珍珠描 写中国的小说《大地》部分章节,登载于《大同日报》副刊,不久,被日军新闻检查机关勒令停载。1937年初,他被 迫离开哈尔滨赴上海太古洋行工作,其间集资筹办北雁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的《北伐》等进步书籍。1937年“七七” 事变后,他毅然辞去太古洋行工作,投身于抗日救亡宣传。同年9月去武汉,与友人合资筹办文艺刊物《自由中国》和 《光明周刊战时号外》副刊,“不为盈利,而为唤起民众”。同年末,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赴延安。1938年春 奔赴山西抗战前线。临汾失陷前辗转到广州。1939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奔赴华北 各抗日根据地,随八路军转战南北,写下许多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优秀作品,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 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杨 朔 杨朔 (1910 — 1968) 杨朔,原名杨毓,字莹叔,蓬莱县城里人。当代著名作家。 杨朔的父亲杨清泉是清末秀才。杨朔幼承家教, 7 岁入小学读书, 四五年级时已写得一手好文章,倍受师生赞赏 。 1927 年去哈尔滨,在太古洋行作练习生、办事员,业余攻读英语,并受业于李仲都门下,研习中国古典诗文,曾在 《国际协报》、《五日画报》发表旧体诗。他清高狂放,纵情诗酒,常与三位好友聚而豪饮,赋诗抒怀,号称 " 四酒徒 " 。 " 九·一八 " 事变的炮声惊醒了他的诗人梦, " 时常睡到半夜,忽然惊醒,耳边上轰隆轰隆响着敌人的过路坦克 " , 就象 " 从胸口碾过 " , " 心都碾碎了 " 。于苦闷中,他贪婪地阅读《铁流》、《毁灭》等书籍, 接触中共地下党员金 伯阳, " 春风 "" 透进精神里了 " 。他针对日军建立伪满洲国,侵略、分裂中国的阴谋,有计划地选译美国作家赛珍珠描 写中国的小说《大地》部分章节,登载于《大同日报》副刊,不久,被日军新闻检查机关勒令停载。 1937 年初,他被 迫离开哈尔滨赴上海太古洋行工作,其间集资筹办北雁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的《北伐》等进步书籍。 1 937 年 " 七·七 " 事变后,他毅然辞去太古洋行工作,投身于抗日救亡宣传。同年 9 月去武汉,与友人合资筹办文艺刊物《自由中国》和 《光明周刊·战时号外》副刊, " 不为盈利,而为唤起民众 " 。同年末,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赴延安。 1938 年春, 奔赴山西抗战前线。临汾失陷前辗转到广州。 1939 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奔赴华北 各抗日根据地,随八路军转战南北,写下许多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优秀作品,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 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