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一钒钢中,Cr,C3内铁的溶解量比Cr23C。少而钒的溶解量较多。这些结果和看法促使人们 认为应当使高速钢回火时析出C「,C3,才有利于得到高的二次硬度。 “平衡碳”计算式的经验性及其应用 由上述可知,平衡碳计算式(2)所用之配碳系数,在钨(钼)和铬等元素上不能将马 氏体的(合适)成分与退火碳化物联系起来,它在应用上成功的原因,则恰应归于碳化物成 分的可变性(包括合金元素的互溶)。正如人们过去分析的那样,它确是历来各种经验计算式 在目标为获得超硬性时的一个发展。事实上,它正是综合了大量试验炉号硬度值所得出的。 为了解决钢的成分设计等合金化问题,在尚未搞清碳化物形成、溶解和析出过程中合金 元素和碳的定量关系,甚至碳化物类型都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无非有两个办法:①对所研 究的钢类通过性能测定具体地定出各KM值,很明显,这是相当繁锁的;②以目前得到应 用的Steven(2)式为基础,采用钢的碳饱和度这一概念,来解决合金化方面一些定量性 的问题。 钢的碳饱和度是我们过去【1]为表示某钢号或炉号碳量的相对高低而采用的一个参数: A=8 (9) Cp一平衡碳量,由(2)式求得 由于C的经验性,为纠正在不同钢类上的偏差,再用参数A作一调整,以决定钢的“实际” 含碳量Cs。 碳饱和度概念之引出及具体炉号A值之计算,使对“平衡碳”计算式(2)的应用进入 “定量”的范畴,例如: 1,已确定合金元素基本方案后,可通过对不同炉号性能测定及A值计算,确定A值范 围,并由此设计出各元素(包括碳)的上下限。 2.为保证炉号之间性能的稳定性,在冶炼时把注意力放在调整(控制)A值,使之处 于较窄的范围。 3。在研究某合金元素之影响时,不同炉号之间性能的对比必须选择A值相同(或很接 近),否则由于A值对二次硬化影响大,可能掩盖了某个别元素变化的作用。 4.A值也和淬火温度有关。为保证不同炉号的钢热处理时能充分发挥其二次硬化潜 力,或须控制其二次硬度时,应根据事先找到的A值和淬火温度的经验关系对不同炉号选定 不同的温度淬火。 5.针对不同用途选择合适的炉号。A值如果可作为判断钢的二次硬化能力的一个参 数,就可根据工、模具的要求选其合适的炉号。 上述1、3、4项,已在V,N钢科研、生产和工具热处理中得到应用【112。 结 论 1. 高速钢(W12Mo3Cr4V3N)当马氏体成分满足W2C,Mo2C,V4C3及Cr7C3时, 将获得最大二次硬化能力。 46一钒钢 中 , C r , C 3 内铁 的溶解量 比 C r 2 3 c 。 少而钒 的溶解量较 多 。 这 些结 果和看 法促 使人 们 认 为应 当使 高速 钢 回火时 析 出C r : C 3 , 才有利 于得 到高 的二 次硬度 。 “ 平 衡碳 ” 计算式的经 验性及 其应用 由上述可 知 , 平衡碳 计 算式 ( 2 ) 所用 之 配碳系数 , 在 钨 ( 钥 ) 和铬等 元素 上不 能将马 氏体的 ( 合适 ) 成 分 与退 火碳 化物联系起来 , 它 在应 用 上成功 的原 因 , 则恰应归于碳 化物成 分 的可 变性 ( 包 括合金 元素 的互 溶 ) 。 正如人们过 去分析的那样 , 它 确是历 来各种 经验计算式 在 目标 为获得超硬性时的 一个发展 。 事实上 , 它正是 综 合了大量试验 炉号硬度值所得 出的 。 为了解决钢 的成 分设计 等 合金 化问题 , 在 尚未搞清碳 化物形成 、 溶解和析出过 程中合金 元 素和 碳的 定 量关系 , 甚 至碳 化物 类型都不能 确定 的情 况下 , 无非有两 个办法 : ① 对所研 究的 钢类通 过 性能 测定具体地 定 出各 K M 值 , 很 明显 , 这 是 相当繁锁的 , ② 以 目前得到 应 用 的 S t e v e n ( 2 ) 式 为基础 , 采用 钢的碳 饱和 度这 一概 念 , 来解决 合 金 化方 面一 些定量性 的问题 。 钢 的碳 饱 和度是 我们 过 去 I ’ 。 ]为表示 某钢 号 或炉 号碳 量 的相对 高低而采用 的一 个参数 : C , A 二 一苏二` 七 p ( 9 ) C p — 平 衡碳 量 , 由 ( 2 ) 式 求得 由于 C P 的经验 性 , 为纠 正在 不同钢 类 上的偏差 , 再 用 参数 A 作一 调整 , 以决定钢 的 “ 实际” 含碳量 C : 。 碳饱 和度概 念之 引出 及具 体炉号 A 值 之计算 , 使对 “ 平衡碳 ” 计 算式 ( 2 ) 的应 用进 入 “ 定量 ” 的范畴 , 例 如 : 1 . 巳确定合 金元 素 基本方 案后 , 可通过 对不同炉号 性能 测定 及 A 值计算 , 确 定 A 值范 围 , 并 由此设计出 各元素 ( 包括碳 ) 的 上下 限 。 2 . 为保证炉 号之间 性能 的稳定性 , 在 冶炼时 把注意 力放 在调 整 ( 控 制 ) A 值 , 使 之处 于较窄 的范围 。 3 . 在研 究 某合 金元素 之影响时 , 不 同炉号 之间 性能 的对 比 必须选 择 A 值相 同 ( 或很接 近 ) , 否则 由于 A 值 对二 次硬 化影响 大 , 可 能掩盖了某 个别 元素 变化 的作用 。 4 . A 值 也 和淬火温 度有关 。 为 保 证不 同护号 的 钢 热 处理时 能 充分发 挥其二 次硬 化潜 力 , 或须控 制 其二 次硬度 时 , 应 根据 事 先找 到的 A 值和 淬火 温度 的经验关 系对不 同炉号选 定 不同 的温度淬火 。 5 . 针对不同用 途选 择合 适的炉 号 。 A 值如 果 可 作为 判 断 钢 的二 次硬化 能 力的一 个 参 数 , 就 可根据 工 、 模具 的要 求选 其合适 的炉号 。 上 述 1 、 3 、 4 项 , 巳 在 V 3 N 钢 科研 、 生产 和工 具热 处理 中得 到应用 I “ ’ ` Z J 。 结 论 1 . 高 速钢 ( W r ZM o 3 C r 4 V 3 N ) 当 马氏体成分 满 足W Z C , M o ZC , V 4 C 3 及 C r 7 C 3时 , 将获得最大二 次硬 化能 力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