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据调查,甘肃灵台剖面S1、S2、S3、S4、S5的厚度分别为4.0、42、29、34、4.9m(见表)。除了S2 中部厚约30cm的黄土夹层和S5中的厚约20cm的两个黄土夹层(见表),各古土壤剖面颜色均匀,未 发现自上而下的层次分化现象。朱显谟在陕西蓝田地区的黄土层中,共发现15层古土壤,一般厚度1~3m 最厚达7米。这些土壤,土体物质和粘粒的SiO2I2O3分子比在全剖面中非常接近,或几乎完全相等。 洛川面古土壤同样层次深厚,有机质1粘粒!游离氧化铁(Fed、全铁Ft)等理化指标在剖面分布较均匀 (见图1)。很难想像,一个厚达3m以上,颜色和物质组成十分均匀的土壤剖面,是在同样厚度的黄土 母质中,自上而下进行风化成土过程而形成的。 埋藏古土壤十分常见的所谓复合性状,或多元发生特征,根本原因也是成士过程和风尘沉积作用 同步进行的结果。渭南地区S1由三层古土壤复合组成,说明古土壤形成时期,古气候不是稳定不变的, 而是常存在次一级的波动。在次一级的冰期气候条件下,风尘沉积速率增强,就会在古土壤中形成黄士 夹层,使得两种或多种完全不同的发生学性状叠合在一个层次中。这种复合性状在微形态观察中表现得 十分明显。如,在孔隙壁有流胶状定向粘粒胶膜,孔隙中却有针状、微晶粒状方解石新生体:在对陕西 武功渭河河谷出露的古土壤进行微形态研究时,发现同一剖面!同一层次,常出现矛盾现象:棕红色铁 质粘粒与碳酸盐共存,光性定向粘粒的形成与周围的微碱性环境。这种复合性状的形成是成士过程中伴 随风尘沉积,且沉积速率常随气候变化而波动的必然结果 磁化率 12 校正年代aB s突 0 1.500 3.100 100 20 14 160 Lt 180 1.500 260 14,700 280 300 死 ☒ ☑ W 表土层 古土壤 过渡层 黄土 Top soil Paleosol Transition loess Loess 1 7 据调查,甘肃灵台剖面 S1、S2、S3、S4、S5 的厚度分别为 4.0、4.2、2.9、3.4、4.9m(见表 1)。除了 S2 中部厚约 30cm 的黄土夹层和 S5 中的厚约 20cm 的两个黄土夹层(见表 1),各古土壤剖面颜色均匀,未 发现自上而下的层次分化现象。朱显谟在陕西蓝田地区的黄土层中,共发现15层古土壤,一般厚度1~3m, 最厚达 7 米。这些土壤,土体物质和粘粒的 SiO2/Al2O3 分子比在全剖面中非常接近,或几乎完全相等。 洛川剖面古土壤同样层次深厚,有机质!粘粒!游离氧化铁(Fed)、全铁(Fet)等理化指标在剖面分布较均匀 (见图 1)。很难想像,一个厚达 3m 以上,颜色和物质组成十分均匀的土壤剖面,是在同样厚度的黄土 母质中,自上而下进行风化成土过程而形成的。 埋藏古土壤十分常见的所谓复合性状,或多元发生特征,根本原因也是成土过程和风尘沉积作用 同步进行的结果。渭南地区 S1 由三层古土壤复合组成,说明古土壤形成时期,古气候不是稳定不变的, 而是常存在次一级的波动。在次一级的冰期气候条件下,风尘沉积速率增强,就会在古土壤中形成黄土 夹层,使得两种或多种完全不同的发生学性状叠合在一个层次中。这种复合性状在微形态观察中表现得 十分明显。如,在孔隙壁有流胶状定向粘粒胶膜,孔隙中却有针状、微晶粒状方解石新生体;在对陕西 武功渭河河谷出露的古土壤进行微形态研究时,发现同一剖面!同一层次,常出现矛盾现象:棕红色铁 质粘粒与碳酸盐共存,光性定向粘粒的形成与周围的微碱性环境。这种复合性状的形成是成土过程中伴 随风尘沉积,且沉积速率常随气候变化而波动的必然结果。 磁化率 黄土 Loess 过渡层 Transition loess 古土壤 Paleosol 表土层 Top soil 0 校正年代 a B.P. Date 1,500 3,100 8,500 11,500 14,700 0 2 0 4 0 6 0 8 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4 0 9 0 140 (×1 0-8 xlf SI) 4 0 9 0 140 (×1 0-8 xhf SI) 2 7 1 2 剖面 xfd (%) Site T S L0 S0 L t L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