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D.按照传播效果来看,“汪峰上头条”是个非常完美的传播个案。从萌芽、发酵、 直到膨胀,整个过程非常清晰,只有调侃,没有恶意,没有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 展 (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文学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里,突出的景观是文体代变,而且每一种旧 文体的衰落和新文体的产生,其间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静安先生在《人间词 话》里又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 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 套。”这一点非常重要。任何一种文体,任何一种文化,发展的时间长了,都会 形成它的弊端。这种弊端就是模式化、套路化,一旦陷于其中,就很难超拔出来。 所以静安先生说:“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 这里,他指出了新、旧文学样式这样一种更替、兴变的规律 随着文体的代变,收益肯定是很多的。但也有丧失,有些东西就失去了。 失去了什么呢?很重要的一点恐怕就是把前人那种古朴厚重的风格、韵味失去 了。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艺术也是一样,它由简单的低 级的形式,逐渐地向高处发展,艺术技巧必然越来越受重视。艺术技巧受重视之 后,人工的痕迹必然越来越多。那么,古人所吟唱的那样一种原始、淳朴、发自 内心的东西,就逐渐地丧失了。所以苏轼就有了一段话,他在《书黄子思诗集后》 这样说,“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 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 少衰矣”,讲的就是这个理。现在如果读一下汉代的古诗,你看“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写得真是发自肺腑的一种感觉,就好像脱口而出。“行行重行行” 五个字,连用了五个平声字,这在唐代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这五个平声字中有 四个字都是相同的、重复的,但用在这里,却极自然、贴切。你仔细读啊,“行 行一一重一一行行”,走呵走呵,一直送君到很远的地方,然后才硬生生地,活 生生地分别,君之行远矣,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日后何时再相会呢?体味 到这些,一种感慨的味道就出来了。好像不用“行行重行行”,用其他任何话来 代替,都表达不出这样一种韵味。但是到了唐宋以后,由于更注重技巧,虽然诗 写得很精美,但是这种味道也就没有了,或者是逐渐地减弱了。所以从这个角度 来讲,诗歌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有它的进步,同时也有它的失落。 (选自《唐诗艺术演讲录》) 5.下列关于“文体代变”现象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体代变是文学发展过程中一种突出的现象,文体代变中的每一种文体的衰落 和新文体的产生,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B.王静安先生所说的“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 诗敝而有律绝”就是指文体代变现象。 C.“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是说任何一种文体发展时间长了 都会形成弊端,所以文体代变是必然的 D.针对文学发展容易走向模式化、套路化,而且一旦陷于其中就很难超拔出来的 弊端,王静安先生提出了如何解脱的主张D.按照传播效果来看,“汪峰上头条”是个非常完美的传播个案。从萌芽、发酵、 直到膨胀,整个过程非常清晰,只有调侃,没有恶意,没有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 展。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在文学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里,突出的景观是文体代变,而且每一种旧 文体的衰落和新文体的产生,其间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静安先生在《人间词 话》里又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 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 套。”这一点非常重要。任何一种文体,任何一种文化,发展的时间长了,都会 形成它的弊端。这种弊端就是模式化、套路化,一旦陷于其中,就很难超拔出来。 所以静安先生说:“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 这里,他指出了新、旧文学样式这样一种更替、兴变的规律。 随着文体的代变,收益肯定是很多的。但也有丧失,有些东西就失去了。 失去了什么呢?很重要的一点恐怕就是把前人那种古朴厚重的风格、韵味失去 了。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艺术也是一样,它由简单的低 级的形式,逐渐地向高处发展,艺术技巧必然越来越受重视。艺术技巧受重视之 后,人工的痕迹必然越来越多。那么,古人所吟唱的那样一种原始、淳朴、发自 内心的东西,就逐渐地丧失了。所以苏轼就有了一段话,他在《书黄子思诗集后》 这样说,“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 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 少衰矣”,讲的就是这个理。现在如果读一下汉代的古诗,你看“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写得真是发自肺腑的一种感觉,就好像脱口而出。“行行重行行” 五个字,连用了五个平声字,这在唐代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这五个平声字中有 四个字都是相同的、重复的,但用在这里,却极自然、贴切。你仔细读啊,“行 行——重——行行”,走呵走呵,一直送君到很远的地方,然后才硬生生地,活 生生地分别,君之行远矣,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日后何时再相会呢?体味 到这些,一种感慨的味道就出来了。好像不用“行行重行行”,用其他任何话来 代替,都表达不出这样一种韵味。但是到了唐宋以后,由于更注重技巧,虽然诗 写得很精美,但是这种味道也就没有了,或者是逐渐地减弱了。所以从这个角度 来讲,诗歌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有它的进步,同时也有它的失落。 (选自《唐诗艺术演讲录》) 5.下列关于“文体代变”现象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体代变是文学发展过程中一种突出的现象,文体代变中的每一种文体的衰落 和新文体的产生,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B.王静安先生所说的“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 诗敝而有律绝”就是指文体代变现象。 C.“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是说任何一种文体发展时间长了 都会形成弊端,所以文体代变是必然的。 D.针对文学发展容易走向模式化、套路化,而且一旦陷于其中就很难超拔出来的 弊端,王静安先生提出了如何解脱的主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