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44卷第8期 科学通报 1999年4月 简报 表1云南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样品采集层位 地区 井号 层位 深度/m 备注 陆1-1 陆良盆地 N2Ⅱ 钢瓶气样,25×.8kPa 陆3 Ni V 钢瓶气样40×9.8kPa 杨林盆地 杨 423~4 钢瓶样 594~600 钢瓶样5×.8kPa 保山盆地 №№№№MMM 456~468 钢瓶样4×9.8kPa 55l~562 钢瓶样,5×9.8kPa 牛 424~431 排水取气 景谷盆地 牛5 317~334 排水取气 牛2 341~346 排水取气 364~348 排水取气 样品在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了烃类组分和同位素组成分析.烃气组分分析 采用H5880A型色谱仪完成,碳同位素分析是在CCMS(MAF252)上做在线分析完成,分析 误差±0.3‰分析结果见表2 表2云南中、小盆地样品烃类气体分析结果 天然气中烃气归一化组分/% GC, G iC nC iCs NCsC C,GcnA,。素特征 962保1井99.930.0540.018 60.0-46.5-33.2 93保2井99.930.0550.010.0020.002 65.4-48.7-30.6 保3井9.900.070.020.0120.003 60.7-42.0-30.5-22.9-21.9 5杨3井4.60 06-6牛7井8.35.716.34.28.93.92.7-53.831.6-31.0-30.5-30.1-28.0-28.6-12.2 97牛51井91.11.62.950.891.80.890.7-55.6-34.6-34.8-35.2-34.2-30.2-32.4 8牛26井95.51.351.680.350.630.280.19-55.2-3.0-34.6-35.732.1-28. 969牛21井 81.873.490.982.031.120.657.8-29.1-35.7-43.1-34.0-31.7-36.5 910陆11井99.95微量 911陆3井>99.9 75.4 2讨论 未-低熟油及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的发现及其理论探讨1-4,是油、气地质学近年的实验 和热点之一也可以把它们称为有机质低演化阶段形成的油、气,按现有认识大概可以将有机 质的演化阶段框定在R。=0.3%~0.7%的范围,本文将生物气归入低演化天然气的范围,并 拟通过未低熟油伴生气(即过渡带气)的特征探讨生物气和过渡带气的差异和相关性 此次采样的盆地主要为第三系中小盆地,如保山盆地,面积为245km2,而景谷盆地面积 仅为88km2.在这些盆地内生成了低演化阶段的油、气并形成一定规模、有开采价值的工业储 聚.对于这些盆地地质情况相对简单,油、气来源相对单一,进行油、气成因和油气源对比等 研究有一定的优势.从表2资料可以看出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irightsreservedhttp://vww.cnki.net表 1 云南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样品采集层位 地 区 井 号 层 位 深度/ m 备 注 陆良盆地 杨林盆地 保山盆地 景谷盆地 陆 121 N 2 2 Ⅱ 453~462 钢瓶气样 ,25 ×9. 8 kPa 陆 3 N 2 2 Ⅴ 568~572 钢瓶气样 ,40 ×9. 8 kPa 杨 1 N2 423~425 钢瓶样 保 1 N2 594~600 钢瓶样 ,5 ×9. 8 kPa 保 2 N2 456~468 钢瓶样 ,4 ×9. 8 kPa 保 3 N2 551~562 钢瓶样 ,5 ×9. 8 kPa 牛 7 N s 1 424~431 排水取气 牛 521 N s 1 317~334 排水取气 牛 221 N s3 1 341~346 排水取气 牛 226 N s3 1 364~348 排水取气 样品在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了烃类组分和同位素组成分析. 烃气组分分析 采用 HP25880A 型色谱仪完成 ,碳同位素分析是在 GC2C2MS(MAT2252) 上做在线分析完成 ,分析 误差 ±013 ‰,分析结果见表 2. 表 2 云南中、小盆地样品烃类气体分析结果 天然气中烃气归一化组分/ % δ13CCO2 / ‰ C1 C2 C3 iC4 nC4 iC5 nC5 C1 C2 C3 iC4 nC4 iC5 nC5 CO2 同位 素特征 YN9622 保 1 井 99. 93 0. 054 0. 018 - 60. 0 - 46. 5 - 33. 2 9623 保 2 井 99. 93 0. 055 0. 01 0. 002 0. 002 - 65. 4 - 48. 7 - 30. 6 - 20. 2 9624 保 3 井 99. 90 0. 07 0. 02 0. 012 0. 003 - 60. 7 - 42. 0 - 30. 5 - 22. 9 - 21. 9 - 9. 4 9625 杨 3 井 54. 60 - 71. 3 - 11. 1 0626 牛 7 井 58. 3 5. 7 16. 3 4. 2 8. 9 3. 9 2. 7 - 53. 8 - 31. 6 - 31. 0 - 30. 5 - 30. 1 - 28. 0 - 28. 6 - 12. 2 9627 牛 521 井 91. 1 1. 6 2. 95 0. 89 1. 8 0. 89 0. 7 - 55. 6 - 34. 6 - 34. 8 - 35. 2 - 34. 2 - 30. 2 - 32. 4 9628 牛 226 井 95. 5 1. 35 1. 68 0. 35 0. 63 0. 28 0. 19 - 55. 2 - 33. 0 - 34. 6 - 35. 7 32. 1 - 28. 1 - 18. 3 9629 牛 221 井 89. 8 1. 87 3. 49 0. 98 2. 03 1. 12 0. 69 - 57. 8 - 29. 1 - 35. 7 - 43. 1 - 34. 0 - 31. 7 - 36. 5 96210 陆 121 井 99. 95 微量 - 72. 8 96211 陆 3 井 > 99. 9 - 75. 4 2 讨论 未2低熟油及生物2热催化过渡带气的发现及其理论探讨[1~4 ] ,是油、气地质学近年的实验 和热点之一. 也可以把它们称为有机质低演化阶段形成的油、气 ,按现有认识大概可以将有机 质的演化阶段框定在 Ro = 013 %~017 %的范围 ,本文将生物气归入低演化天然气的范围 ,并 拟通过未2低熟油伴生气(即过渡带气) 的特征探讨生物气和过渡带气的差异和相关性. 此次采样的盆地主要为第三系中、小盆地 ,如保山盆地 ,面积为 245 km2 ,而景谷盆地面积 仅为 88 km2 . 在这些盆地内生成了低演化阶段的油、气并形成一定规模、有开采价值的工业储 聚. 对于这些盆地 ,地质情况相对简单 ,油、气来源相对单一 ,进行油、气成因和油气源对比等 研究有一定的优势. 从表 2 资料可以看出 : 888 第 44 卷 第 8 期 科 学 通 报 1999 年 4 月 简报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