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智能系统学报 第3卷 [2]董玉德.工程图纸识别与理解的研究现状分析[J].合肥 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2933。 DON G Yude.Analysis of research status of engineering drawings recog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J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2005,28(1):2933. [3]KASTURI R,BOW S T.A system for interpretation of line drawings[J].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 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1990,12(10):978-992 [4]胡笳,杨若瑜,曹阳,等.基于图形理解的建筑结构三 维重建技术U].软件学报,2002,13(9):1873-1880 图13 AutoCPMS自动生成的网络计划图 HU Jia,YANG Ruoyu,CAO Yang,et al.3D recon- Fig.13 Network plan drawing generated by AutoCPMS 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based on 6结束语 graphics understanding[J ]Journal of Software,2002,13 (9):18731880 建筑业信息化从CAD开始,应用范围扩大到 [5]杨华飞,杨若瑜,路通,等.计算机辅助建筑结构算量技 设计、算量、管理等各方面,但是建筑业本身的特殊 术与软件U].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7,19 性(相关设计专业多、施工管理分散等)造成相关技 (6):748756 术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而建筑业本身必然十分期 YANG Huafei,YANG Ruoyu,LU Tong,et al.Com- puter-aided budgeting technique and software in architec- 待能更彻底更有效的解放业界人工劳动的软件产 ture structure[J ]Journal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品.文中因此做了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应 Computer Graphics,2007,19(6):748-756. 用实验 [6]ZHANGJ P,ANSON M,WANG Q.A new 4D man 文中设计实现了VHRecQS系统,完成了建筑 agement approach to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site space 结构图的识别和理解、3DDBM的生成和存储(数据 utilization [C]//Proceedings of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 库).然后,在VHRecQS系统内进一步实现了钢筋、 ence on Computing in Civi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模板、混凝土三量合一的自动计算,以及可视化的三 Stanford,CA,2000. 维钢筋自动翻样.另外,文中设计实现了A 作者简介: toCPMS子系统,读取VHRecQS输出的3DDBM 杨若瑜,女,1977年生,副教授,博士,硕 士生导师.江苏省计算机学会CAD及图形 模型,完成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图自动生成.对一套二 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形识 维建筑设计图,一次性识别后生成三维数字建筑模 别和智能决策等,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 型,后续多项工作即可从中“各取所需”并对模型进 论文近20篇被SCI、EI检索多篇 行自动更新和维护,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信息共享,整 合和简化了原本分散、低效的工作流程;尤其是可针 蔡士杰,男,194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 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变更等提供实时的分析和调 师,江苏省计算机学会CAD及图形学专业委 整,从而初步实现了四维的量化建筑施工管理 员会主任,《CAD及图形学学报》编委,政府特 综上所述,文中在不改变当前建筑设计习惯的 殊津贴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 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业相关工 学,CAD.UI、图形识别和理解.先后获国家教 作效率的系统性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设计方案研 委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等学校自然科 究并予以实现.相关技术还值得继续深入的研究并 学二等奖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 可拓展到审图、建筑协同设计等方面 5部 参考文献: [1]TOMBRE K,LAMIRO YB.Graphics recognition-from re-engineering to retrieval [C]//ICDAR.Edinburgh, UK:IEEE Computer Society,2003.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图 13 AutoCPMS 自动生成的网络计划图 Fig. 13 Network plan drawing generated by AutoCPMS 6 结束语 建筑业信息化从 CAD 开始 ,应用范围扩大到 设计、算量、管理等各方面 ,但是建筑业本身的特殊 性(相关设计专业多、施工管理分散等) 造成相关技 术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 ,而建筑业本身必然十分期 待能更彻底更有效的解放业界人工劳动的软件产 品. 文中因此做了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应 用实验. 文中设计实现了 V HRecQS 系统 ,完成了建筑 结构图的识别和理解、3DDBM 的生成和存储 (数据 库) . 然后 ,在 V HRecQS 系统内进一步实现了钢筋、 模板、混凝土三量合一的自动计算 ,以及可视化的三 维钢 筋 自 动 翻 样. 另 外 , 文 中 设 计 实 现 了 Au2 toCPMS 子系统 ,读取 V HRecQS 输出的 3DDBM 模型 ,完成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图自动生成. 对一套二 维建筑设计图 ,一次性识别后生成三维数字建筑模 型 ,后续多项工作即可从中“各取所需”并对模型进 行自动更新和维护 ,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信息共享 ,整 合和简化了原本分散、低效的工作流程 ;尤其是可针 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变更等提供实时的分析和调 整 ,从而初步实现了四维的量化建筑施工管理. 综上所述 ,文中在不改变当前建筑设计习惯的 前提下 ,提出了一种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业相关工 作效率的系统性方法 ,进行了较详细的设计方案研 究并予以实现. 相关技术还值得继续深入的研究并 可拓展到审图、建筑协同设计等方面. 参考文献 : [ 1 ] TOMBRE K , LAMIRO Y B. Graphics recognition 2 from re2engineering to retrieval [ C ]/ / ICDAR. Edinburgh , U K: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3. [2 ]董玉德. 工程图纸识别与理解的研究现状分析[J ]. 合肥 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8 (1) :29233. DON G Yude. Analysis of research status of engineering drawings recog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J ].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Natural Science ) , 2005 ,28 (1) :29233. [3 ] KASTURI R , BOW S T. A system for interpretation of line drawings[J ].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2 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 1990 , 12 (10) : 9782992. [4 ]胡 笳 ,杨若瑜 ,曹 阳 ,等. 基于图形理解的建筑结构三 维重建技术[J ]. 软件学报 ,2002 ,13 (9) :187321880. HU Jia , YAN G Ruoyu , CAO Yang , et al. 3D recon2 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based on graphics understanding[J ]. Journal of Software ,2002 ,13 (9) :187321880. [5 ]杨华飞 ,杨若瑜 ,路 通 ,等. 计算机辅助建筑结构算量技 术与软件[J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7 , 19 (6) :7482756. YAN G Huafei , YAN G Ruoyu , LU Tong , et al. Com2 puter2aided budgeting technique and software in architec2 ture structure [J ]. Journal of Computer2Aided Design & Computer Graphics , 2007 , 19 (6) :7482756. [6 ]ZHAN GJ P , ANSON M , WAN G Q. A new 4D man2 agement approach to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site space utilization [C]/ / Proceedings of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2 ence on Computing in Civi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Stanford , CA , 2000. 作者简介 : 杨若瑜 ,女 ,1977 年生 ,副教授 ,博士 ,硕 士生导师.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CAD 及图形 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形识 别和智能决策等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 论文近 20 篇 ,被 SCI、EI 检索多篇. 蔡士杰 ,男 ,1944 年生 ,教授 ,博士生导 师 ,江苏省计算机学会 CAD 及图形学专业委 员会主任《, CAD 及图形学学报》编委 ,政府特 殊津贴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 学、CAD、UI、图形识别和理解. 先后获国家教 委、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等学校自然科 学二等奖等. 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出版专著 5 部. ·8 · 智 能 系 统 学 报 第 3 卷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