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互通的时代,保持正义感将是一种考验。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兴起,改变着社会面貌。网购、共享经济之类且不去说,社会 治理也在极大变化中。网上时常洪波涌起,热点一个接一个,與情一轮接一轮。在互联网的 联结之下,人人都经受着考验。为这些“点”供热的人,时常会疲惫 热点更替得越来越快,疲惫乜就越来越深。在这个月的热点、輿情里放声呐喊的人,可 能已不记得上个月、上半年或者更往前,曾为哪个热点呐喊,尽管当时可能和今天一样投入 再往后,有一天碰到新的,恍惚想起曾经遇过类似的,渐渐就没有当初的热力了。麻木,时 常是疲惫的孪生姊妹 这种状况,有首诗恰好可以形容:“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 处,磨损胸中万古刀。”“胸中万古刀”,并不是把刀,见不平而愤的正义感而已。天亮之 后,“事随日生”,就是所谓“人间万事细如毛”。执着正义感的诗人见不平而鸣,却又抵 不过日升日落、日日因事而鸣的磨损。 诗人慨叹的,是面对此起彼伏的世事风波,保持长久正义感之难。诗作者刘叉,主要生 活在唐代元和年间。对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这个问题只会更严峻。 过去的年代,我们能关注的,不过是近距离之事。但现在,我们关注的事件,已经和地 理距离没有必然关系。天下都在掌上设备里,“人间万事细如毛”,在这个年代人们的视界 里,早已是数量级的增长。“胸中万古刀”所要经受的磨损,也就更甚于前。 刘叉的《偶书》,偶然“预言”今天我们经历的一大考验。这个名字奇特的诗人,从诗 到人,看起来似乎都算得上古典时代的“异类”。李商隐评价他“不在圣贤中庸之列”却“过 人无限”。不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却依旧被时人肯定为“过人无限”,可见这个诗人是 真的过人。 他的过人处,大概就生发于对“胸中万古刀”有非常的执着吧。正义感是万古流传的 虽然慨叹“磨损”,却并不会轻易磨灭。同时代的诗人孟郊欣赏刘叉,刘叉则有《答孟东野》 似调侃,似自嘲,又似袒露坚定的意念:“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生涩有百篇,谓是琼 瑶辞。百篇非所长,忧来豁穷悲。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 “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一有这样的意念,哪里算“异类”?在诗歌的长河、时 间的长河里,简直是再经典不过的一道指路光源。 持守正义感而力不竭,经世事沧桑百炼而不柔亏,当然并不是光靠喊就能做到的。刘叉 在另一首诗(《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里“解说”了其中要点 条古时水,向我手 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友人姚秀才喜爱他的剑。他把剑送了,顺便写上一篇“使 用说明”:这剑,就是从古到今那道不曾断的流水——在《偶书》里,它是“胸中万古刀 的“刀”。要怎样保持它的锋芒,“百炼不柔亏”呢?请“勿薄细碎仇”—一不要把它用于 细碎的私仇,磨损它万古的光芒。言外之意自在公义。 正是所谓——“胸中万古刀”,“勿薄细碎仇”,“百炼不柔亏”。这副刚肠,或许是 时间留给我们的那把经过考验的钥匙。 (摘编自吴画成《不灭胸中万古刀》)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互联互通的时代,保持正义感将是一种考验。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兴起,改变着社会面貌。网购、共享经济之类且不去说,社会 治理也在极大变化中。网上时常洪波涌起,热点一个接一个,舆情一轮接一轮。在互联网的 联结之下,人人都经受着考验。为这些“点”供热的人,时常会疲惫。 热点更替得越来越快,疲惫也就越来越深。在这个月的热点、舆情里放声呐喊的人,可 能已不记得上个月、上半年或者更往前,曾为哪个热点呐喊,尽管当时可能和今天一样投入。 再往后,有一天碰到新的,恍惚想起曾经遇过类似的,渐渐就没有当初的热力了。麻木,时 常是疲惫的孪生姊妹。 这种状况,有首诗恰好可以形容:“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 处,磨损胸中万古刀。”“胸中万古刀”,并不是把刀,见不平而愤的正义感而已。天亮之 后,“事随日生”,就是所谓“人间万事细如毛”。执着正义感的诗人见不平而鸣,却又抵 不过日升日落、日日因事而鸣的磨损。 诗人慨叹的,是面对此起彼伏的世事风波,保持长久正义感之难。诗作者刘叉,主要生 活在唐代元和年间。对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这个问题只会更严峻。 过去的年代,我们能关注的,不过是近距离之事。但现在,我们关注的事件,已经和地 理距离没有必然关系。天下都在掌上设备里,“人间万事细如毛”,在这个年代人们的视界 里,早已是数量级的增长。“胸中万古刀”所要经受的磨损,也就更甚于前。 刘叉的《偶书》,偶然“预言”今天我们经历的一大考验。这个名字奇特的诗人,从诗 到人,看起来似乎都算得上古典时代的“异类”。李商隐评价他“不在圣贤中庸之列”却“过 人无限”。不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却依旧被时人肯定为“过人无限”,可见这个诗人是 真的过人。 他的过人处,大概就生发于对“胸中万古刀”有非常的执着吧。正义感是万古流传的, 虽然慨叹“磨损”,却并不会轻易磨灭。同时代的诗人孟郊欣赏刘叉,刘叉则有《答孟东野》, 似调侃,似自嘲,又似袒露坚定的意念:“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生涩有百篇,谓是琼 瑶辞。 百篇非所长,忧来豁穷悲。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 “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有这样的意念,哪里算“异类”?在诗歌的长河、时 间的长河里,简直是再经典不过的一道指路光源。 持守正义感而力不竭,经世事沧桑百炼而不柔亏,当然并不是光靠喊就能做到的。刘叉 在另一首诗(《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里“解说”了其中要点:“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 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友人姚秀才喜爱他的剑。他把剑送了,顺便写上一篇“使 用说明”:这剑,就是从古到今那道不曾断的流水——在《偶书》里,它是“胸中万古刀” 的“刀”。要怎样保持它的锋芒,“百炼不柔亏”呢?请“勿薄细碎仇”——不要把它用于 细碎的私仇,磨损它万古的光芒。言外之意自在公义。 正是所谓——“胸中万古刀”,“勿薄细碎仇”,“百炼不柔亏”。这副刚肠,或许是 时间留给我们的那把经过考验的钥匙。 (摘编自吴画成《不灭胸中万古刀》)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