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其方位可依盾片的位置和方向来确定,因为小麦主茎上的第一片叶都在盾片 的对侧,以盾片来鉴别时,一定要把麦苗拿正,拉直胚根,根茎不要发生扭 曲。认识主茎叶序,还可以借助主茎分蘖(一次(级)分蘖)的方法来确定,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一般是一个叶带一个蘖,确定了分蘖,也就找到了相应 的叶片。根据这种关系,应先区别主茎和分蘗蘖,从位置上看主茎一般位于株 丛中央,从形态上看,主茎较分蘖高而粗壮。如遇特殊情况(畸形或缺位), 须综合上述两种情况确定,并根据一般经验来判断 2.分蘖类型识别:由于生育条件的不同,可使麦苗出现不同的分蘖类型,根据分蘖 的着生部位和入土深度,通常分四各类型 (1)普通分蘖型:在适宜播深条件下,一般多出有地中茎的分蘖植株,这是最常 见值的一种分蘗类型。 (2)胚芽鞘分蘖型:呀鞘是主茎变态叶,叶腋中有一腋芽,可长出一个分蘖,该 分蘖也可发生二级(次)分蘖,在种子大,播深适宜,单株营养面积大,光 照良好,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出现分蘖鞘分蘖类型。 (3)多层分蘖型:此种类型常出现在肥水条件良好,播种过深的松软地上或畦埂 上,主茎第一片叶与第二叶甚至第二叶与第三叶间的节间深长,补偿地中茎 深长能力的不足。但主茎低位叶分蘖仍然能正常发生 (4)无地中茎分蘖型: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浅播的情况下,地中茎在较强的光照 下不伸长,形成地中茎未伸长的分蘖,分蘖节上在种子的入土深处形成 (二)分蘖的出现及同伸关系取主茎叶龄3、5、7的麦苗进行观察。小麦幼苗 长岀第三叶时,由胚芽腋间长出第一个分蘖,由于胚芽鞘入土较深,胚芽鞘分蘖受抑制, 般只有在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当主茎第四叶伸长时,在主茎第一片叶的叶腋间长出一个分蘖(主茎第一分蘖),当 主茎第五片伸出时,主茎第二叶的叶腋又生出一分蘖(主茎二分蘖)依次类推着生于主 茎上的分蘖称为第一次分蘖。由第一分蘖长出的分蘖称第二次分蘖。有时,当第一次分 蘖的第三片叶伸出时,在其分蘖鞘腋间产生一个分蘖,以后每增加一叶,也按叶位顺序 增长分蘖。上述蘖称蘖位分蘖。 分蘖的发生有严格的顺序性,一般情况下,主茎或分蘖上的腋芽循着由敌位向高位 的规律萌发生长,并且与主茎叶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小麦分蘖过程中,主茎的叶序与 各级分有以同伸关系(附表)。如主茎第三叶(30)与胚芽鞘第一叶(1/P)同伸;主茎 第四叶(40)与胚芽鞘分蘖第二叶(2/P)及主茎第四叶(40)与胚芽鞘分蘖第二叶(2/P) 及主茎第一分蘗第一叶(1/)同伸;50与3/P、IPP、2、2/、Ⅷ同伸等,余者类推。 根据上同伸关系已知主茎叶龄,可推某叶的叶龄全株可出现的理论分蘖数,即主茎 某一叶片出现时可能出现分总分蘖(包括主茎)为其前两个叶序发生总分蘖数之和 主茎第五叶龄的总分蘖数加主茎六叶龄的总分蘖数等于第七叶龄的总分蘖数 5+8=13。在生产上胚芽鞘分蘖常不出现,则主茎第七叶龄的总分蘖数为3+5=8。 另外,根据主茎叶龄与分蘖的同伸关系,推算出主茎饿最髙蘖位。主茎最高蘖位=-3 (n代表主茎可见叶即叶龄) 般大田生产上实际分蘖数常少于理论分蘖数,而稀播繁殖田和高产田实际分蘖数 有时接近理论分蘖数。特别是在浅播条件下,实际分蘖数在某一时期内也可稍大于理论 分蘖数。主茎的低位分蘖发生比较正常,与主茎的同关系也比较密切,而高位蘖,而且 也可抑制低位蘖的发生,使之形成空节(缺位),特别是胚芽鞘分蘖,一般很少发生 小麦分蘖的发生与不定根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主茎每发生一个分蘖,就在 出分蘖的节上长出3条不定根(或不足3条)。从植物解剖学的观点看,这些节属于主茎其方位可依盾片的位置和方向来确定,因为小麦主茎上的第一片叶都在盾片 的对侧,以盾片来鉴别时,一定要把麦苗拿正,拉直胚根,根茎不要发生扭 曲。认识主茎叶序,还可以借助主茎分蘖(一次(级)分蘖)的方法来确定,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一般是一个叶带一个蘖,确定了分蘖,也就找到了相应 的叶片。根据这种关系,应先区别主茎和分蘖,从位置上看主茎一般位于株 丛中央,从形态上看,主茎较分蘖高而粗壮。如遇特殊情况(畸形或缺位), 须综合上述两种情况确定,并根据一般经验来判断。 2.分蘖类型识别:由于生育条件的不同,可使麦苗出现不同的分蘖类型,根据分蘖 的着生部位和入土深度,通常分四各类型。 (1) 普通分蘖型:在适宜播深条件下,一般多出有地中茎的分蘖植株,这是最常 见值的一种分蘖类型。 (2) 胚芽鞘分蘖型:呀鞘是主茎变态叶,叶腋中有一腋芽,可长出一个分蘖,该 分蘖也可发生二级(次)分蘖,在种子大,播深适宜,单株营养面积大,光 照良好,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出现分蘖鞘分蘖类型。 (3) 多层分蘖型:此种类型常出现在肥水条件良好,播种过深的松软地上或畦埂 上,主茎第一片叶与第二叶甚至第二叶与第三叶间的节间深长,补偿地中茎 深长能力的不足。但主茎低位叶分蘖仍然能正常发生。 (4) 无地中茎分蘖型: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浅播的情况下,地中茎在较强的光照 下不伸长,形成地中茎未伸长的分蘖,分蘖节上在种子的入土深处形成。 (二) 分蘖的出现及同伸关系 取主茎叶龄 3、5、7 的麦苗进行观察。小麦幼苗 长出第三叶时,由胚芽腋间长出第一个分蘖,由于胚芽鞘入土较深,胚芽鞘分蘖受抑制, 一般只有在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当主茎第四叶伸长时,在主茎第一片叶的叶腋间长出一个分蘖(主茎第一分蘖),当 主茎第五片伸出时,主茎第二叶的叶腋又生出一分蘖(主茎二分蘖)依次类推着生于主 茎上的分蘖称为第一次分蘖。由第一分蘖长出的分蘖称第二次分蘖。有时,当第一次分 蘖的第三片叶伸出时 ,在其分蘖鞘腋间产生一个分蘖,以后每增加一叶,也按叶位顺序 增长分蘖。上述蘖称蘖位分蘖。 分蘖的发生有严格的顺序性,一般情况下,主茎或分蘖上的腋芽循着由敌位向高位 的规律萌发生长,并且 与主茎叶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小麦分蘖过程中,主茎的叶序与 各级分有以同伸关系(附表)。如主茎第三叶 (3/0)与胚芽鞘第一叶(1/P)同伸;主茎 第四叶(4/0)与胚芽鞘分蘖第二叶 (2/P)及主茎第四叶(4/0)与胚芽鞘分蘖第二叶(2/P) 及主茎第一分蘖第一叶(1/I)同伸;5/0 与 3/P、I/PP、2/I、2/I、1/II 同伸等,余者类推。 根据上同伸关系已知主茎叶龄,可推某叶的叶龄全株可出现的理论分蘖数,即主茎 某一叶片出现时可能出现分总分蘖(包括主茎)为其前两个叶序发生总分蘖数之和。如 主茎第五叶龄的总分蘖数加主茎六叶龄的总分蘖数等于第七叶龄的总分蘖数。即: 5+8=13。在生产上胚芽鞘分蘖常不出现,则主茎第七叶龄的总分蘖数为 3+5=8。 另外,根据主茎叶龄与分蘖的同伸关系,推算出主茎饿最高蘖位。主茎最高蘖位=n-3 (n 代表主茎可见叶即叶龄)。 一般大田生产上实际分蘖数常少于理论分蘖数,而稀播繁殖田和高产田实际分蘖数 有时接近理论分蘖数。特别是在浅播条件下,实际分蘖数在某一时期内也可稍大于理论 分蘖数。主茎的低位分蘖发生比较正常,与主茎的同关系也比较密切,而高位蘖,而且 也可抑制低位蘖的发生,使之形成空节(缺位),特别是胚芽鞘分蘖,一般很少发生。 小麦分蘖的发生与不定根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主茎每发生一个分蘖,就在 出分蘖的节上长出 3 条不定根(或不足 3 条)。从植物解剖学的观点看,这些节属于主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