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二十五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心脏发生的内部分隔。 2、了解心管的发生及心脏的外形演变。 二、观察模型 (一)心管合并模型 从胚头部腹面观察,头部的外层已全部剥去,围心腔的腹侧壁也被切去。显露出围心腔 的原始心管,其管壁由内、外两层构成,内层形成心内膜,外层形成心肌膜和心外膜。 模型①:左右心管相遇,心内膜尚未融合。 模型②:已显出心球、心室、心房的分区。两侧心球、心室互相合并,心内膜已融合。 心房尚未合并 (二)心脏外形演变模型 自围心腔内取出心管,分清头尾、背腹面,然后自腹面观察。 模型①②:心球与心室间形成“U”形弯曲,凸向右、前和尾侧;心房逐渐移到心室背侧 头端稍偏左,静脉窦位于心房背面尾侧,心管弯曲成“S”形;随着心管的继续生长,心房转 向背侧,心室转向腹侧 模型③:心房向背侧头端生长,心室向腹侧尾端生长,心球则位于心房腹面,心房背面 有食管,因背腹两侧均受限制,心房向左右两侧膨出,在心球两侧形成二个囊状的心房。 (三)心脏内部分隔模型: 全套模型大部分切去心脏的腹侧半,由腹面观察,注意头尾、背腹位置关系。 模型①:心房内第一房间隔已出现半月形,正向房室管口方向生长中,下缘与心内膜垫 尚未融合,形成第一房间孔。心房右侧,静脉窦入口处的皱褶为静脉窦瓣膜。在房室管处内 膜组织增厚形成心内膜垫。心室底面室间隔开始出现,心房背面有静脉窦,左角已开始萎缩。 模型②:心房内第一房间隔与心内膜垫融合,在第一房间隔上部形成第二房间孔。第一 房间隔稍右侧的心房顶壁上,形成一新月形的第二房间隔,其下缘形成卵圆孔。心室内有肌 性室间隔形成,隔的上缘形成室间孔,心室腹侧上半部有心球的切面,可见两条纵形心球嵴。 模型③:将心脏切成三部分:先观察心脏背侧半,心房内卵圆孔已形成,位于第二孔的第二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心脏发生的内部分隔。 2、了解心管的发生及心脏的外形演变。 二、观察模型 (一)心管合并模型 从胚头部腹面观察,头部的外层已全部剥去,围心腔的腹侧壁也被切去。显露出围心腔 的原始心管,其管壁由内、外两层构成,内层形成心内膜,外层形成心肌膜和心外膜。 模型①:左右心管相遇,心内膜尚未融合。 模型②:已显出心球、心室、心房的分区。两侧心球、心室互相合并,心内膜已融合。 心房尚未合并。 (二)心脏外形演变模型 自围心腔内取出心管,分清头尾、背腹面,然后自腹面观察。 模型①②:心球与心室间形成“U”形弯曲,凸向右、前和尾侧;心房逐渐移到心室背侧 头端稍偏左,静脉窦位于心房背面尾侧,心管弯曲成“S”形;随着心管的继续生长,心房转 向背侧,心室转向腹侧。 模型③:心房向背侧头端生长,心室向腹侧尾端生长,心球则位于心房腹面,心房背面 有食管,因背腹两侧均受限制,心房向左右两侧膨出,在心球两侧形成二个囊状的心房。 (三)心脏内部分隔模型: 全套模型大部分切去心脏的腹侧半,由腹面观察,注意头尾、背腹位置关系。 模型①:心房内第一房间隔已出现半月形,正向房室管口方向生长中,下缘与心内膜垫 尚未融合,形成第一房间孔。心房右侧,静脉窦入口处的皱褶为静脉窦瓣膜。在房室管处内 膜组织增厚形成心内膜垫。心室底面室间隔开始出现,心房背面有静脉窦,左角已开始萎缩。 模型②:心房内第一房间隔与心内膜垫融合,在第一房间隔上部形成第二房间孔。第一 房间隔稍右侧的心房顶壁上,形成一新月形的第二房间隔,其下缘形成卵圆孔。心室内有肌 性室间隔形成,隔的上缘形成室间孔,心室腹侧上半部有心球的切面,可见两条纵形心球嵴。 模型③:将心脏切成三部分:先观察心脏背侧半,心房内卵圆孔已形成,位于第二孔的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