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Z1+P1g+2/2g=z2+p2//g+u2/2g, ∵d1=d2 u1=u2 z1=z2(水平管) (12)离心泵送液能力,为什么可以通过出口阀调节改变?往复泵的送液能力是否也可采用 同样的调节方法?为什么? 答:离心泵送液能力可以通过调节出口阀开度来改变管路特性曲线,从而使工作点改变。往复泵 是正往移泵流量与扬程无关。若把出口堵死,泵内压强会急剧升高,造成泵体,管路和电机的损 (13)本实验用水为工作介质做出的A一Re曲线,对其它流体能否使用?为什么? 答:能用,因为雷诺准数是一个无因次数群,它允许d、u、p、变化 (14)本实验是测定等径水平直管的流动阻力,若将水平管改为流体自下而上流动的垂直管, 从测量两取压点间压差的倒置U型管读数R到△P的计算过程和公式是否与水平管完全 相同?为什么? 答:过程一样,公式(通式)相同,R值的计算结果不同。 通式:p1-p2=(4-pB)gR+pBg 水平放置:z=0 P1-P2=(04-PB)gR 垂直放置:2L(管长)p1-p2=(p4-pB)gR+RgL (15)测试时为什么要取同一时刻下的瞬时数据? 答:流体流动时,由于诸种原因,各参数的值是波动的,为了减少误差,应取瞬时值、即同时读 (16)作λ一Re图时,依点画线用什么工具?点在线的一侧还是两侧?怎样提高做图的精确 度?做图最忌讳什么 答:用曲线板或曲线尺画曲线,直尺画直线。点应在线的两侧,以离线的距离最近为原则。最忌 讳徒手描。 (17)实验结果讨论中,应讨论什么? 答:(1)讨论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2)你做出来的结果(包括整理后的数据、画的图等)与讲 义中理论值产生误差的原因。(3)本实验应如何改进 (18)影响流动型态的因素有哪些?用Re判断流动型态的意义何在 答:影响流动类型的因素有:内因:流动密度p、粘度μ;外因:管径d、流速u,即R2=dvy/μ。 用它判断流动类型,什么样的流体、什么样的管子,流速等均适用,这样,就把复杂问题简 单化了,规律化了,易学、易用易于推广 (19)直管摩擦阻力的来源是什么? 答:来源于流体的粘性F=μA△M/4y流体在流动时的内摩擦,是流体阻力的内因或依据。其外因 或内部条件可表示为:内摩擦力F与两流体层的速度差△成正比;与两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y成反比:与两层间的接触面积A与成正比。 (20)影响直管阻力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2 2 2 , 2 2 2 2 2 Z1 + P1 g +u1 g = Z + p g +u g ∵d1=d2 ∴u1=u2 又∵z1=z2(水平管) ∴P1=P2 (12)离心泵送液能力,为什么可以通过出口阀调节改变?往复泵的送液能力是否也可采用 同样的调节方法?为什么? 答:离心泵送液能力可以通过调节出口阀开度来改变管路特性曲线,从而使工作点改变。往复泵 是正往移泵流量与扬程无关。若把出口堵死,泵内压强会急剧升高,造成泵体,管路和电机的损 坏。 (13)本实验用水为工作介质做出的λ-Re 曲线,对其它流体能否使用?为什么? 答:能用,因为雷诺准数是一个无因次数群,它允许 d、u、  、变化。 (14)本实验是测定等径水平直管的流动阻力,若将水平管改为流体自下而上流动的垂直管, 从测量两取压点间压差的倒置 U 型管读数 R 到ΔPf 的计算过程和公式是否与水平管完全 相同?为什么? 答:过程一样,公式(通式)相同,R 值的计算结果不同。 通式: p p gR gz − =  A −  B +  B ( ) 1 2 水平放置: z=0 p1 − p2 = ( A −  B )gR 垂直放置: z=L(管长) p1 − p2 = ( A −  B )gR + gL (15)测试时为什么要取同一时刻下的瞬时数据? 答:流体流动时,由于诸种原因,各参数的值是波动的,为了减少误差,应取瞬时值、即同时读 数。 (16)作λ-Re 图时,依点画线用什么工具?点在线的一侧还是两侧?怎样提高做图的精确 度?做图最忌讳什么? 答:用曲线板或曲线尺画曲线,直尺画直线。点应在线的两侧,以离线的距离最近为原则。最忌 讳徒手描。 (17)实验结果讨论中,应讨论什么? 答:(1)讨论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2)你做出来的结果(包括整理后的数据、画的图等)与讲 义中理论值产生误差的原因。(3)本实验应如何改进。 (18)影响流动型态的因素有哪些?用 Re 判断流动型态的意义何在? 答:影响流动类型的因素有:内因:流动密度  、粘度  ;外因:管径 d、流速 u,即 Re = du  。 用它判断流动类型,什么样的流体、什么样的管子,流速等均适用,这样,就把复杂问题简 单化了,规律化了,易学、易用易于推广。 (19)直管摩擦阻力的来源是什么? 答:来源于流体的粘性 F = Au y 流体在流动时的内摩擦,是流体阻力的内因或依据。其外因 或内部条件可表示为:内摩擦力 F 与两流体层的速度差Δ  成正比;与两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Δy 成反比;与两层间的接触面积 A 与成正比。 (20)影响直管阻力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