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表2 浇注工艺对粒子捕集率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casting technology on catching ratio of particles Casting Condition No Weight of particles Catching ratio' added Remarks (%) Casting temp.(C) State of the top (g) 11 45 Insulation 0.525 3.47 12 45 Insulation 0.318 3.40 13 45 Cooling 0.524 4.40 14 60 Insulation 0.516 2.40 15 60 Cooling. 0.521 4.40 16 3 Insulation 0.580 2.70 Blowing Ar "Catching ratioight of paicles catchedthe bottom We'ght of particles added 25粒子在模型底部聚积的机理 模型实验证实了,模底聚积的粒子其来源有溶液自然对流的贡献、液面产生的晶粒的贡 献和凝固初期产生的结品雨密集区辅集粒子带来的贡献,因此粒子的模底积聚是一个综合作 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结晶雨现象,自然对流只是起将粒子携带到底部 的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实际钢锭内夹杂物的积聚过程就是这样。因为,如下面所述,用这个 理论能比较满意地说明工厂采取的有关措施能降低钢材报警率的原因。 为了描述粒子在模型底部的聚积量,作者导出了各种凝 固条件下粒子捕集率的数学模型,图7中,x。,为粒子临界 卷入半径,它表示了自然对流携带粒子能力的大小。 Q=4ao-cd+∫18”p-u,ac.dn (4) 式中, e a(xcr-b).V¥ k=6(B-b)(7-4,) (5) Solid Liquid V zcr=b+a u (6) V:液面附近平均对流速度的水平分量,Cm/s B 由上式计算的结果和实测结果见表3。 图?自然对流谗带夹杂物模型示意图 Fig.7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natural convection carring the inclusions ·28·表 浇注 工 艺对粒子捕集率的影响 一 ‘ · 一 · · ,·,一‘ 亡 · ‘ 。 。 。 飞 。 。 。 。 。 。 , 二 七 工 ,” ‘ ’ 。 “ - 一一 舒刃丁蕊不石石丽西丽亘舀丁一 一 上“ ” · 粒子 在模型 底部聚积 的机理 模型实验 证实 了 , 模底聚积 的粒子 其来 源有溶液 自然对 流的贡献 、 液 面产生 的晶粒的贡 献和凝 固初 期产 生 的结晶雨密集 区捕集粒子 带来的贡 献 , 因 此粒子 的模底积 聚是一个综合作 用 的 结果 。 在这一过程 中 , 起决定作用 的是 结晶雨 现象 , 自然对 流只 是起将粒子 携带到底部 的作用 。 因 此可 以认 为实 际钢锭 内夹杂物的积 聚过程就是 这样 。 因 为 , 如 下 面所述 , 用这个 理 论能 比较满意地说明工厂采取的有关措施能 降低钢材 报警率的原因 。 为 了 描述 粒子 在模型底部的聚 积量 , 作者导 出了各种凝 固条 件下粒子 捕集 率的数 学模型 , 图 中 , ‘ 为 粒子 临界 卷入半径 , 它 表示 了 自然对 流携 带粒子 能力 的大 小 。 李冬 ‘ 。 犷 一 。 。 、 , ‘ “ “ ’ 矿 一 、 。 、 , 一 “ 幼 才工 告 下 ︸︸ 一晾侧 式 中 , 。 , 一 一 犷 , 斤 奋 二 一 飞 花 丁三任二 一 -了 气刀 一 少 · 气厂 一 犷 二 ‘ - 。 “ … ‘ “ 犷 二 液 面 附近平均对流 速度 的水平 分量 , 由 上式 计算的结果 和实测结果见表 。 闷 冬心 一 。 卜一一止 图 自然 对 流携 带夹杂 物模型示意图 ·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