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质量严重下降。 病原 病原为大豆胞囊线虫 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属异皮科,胞囊线虫属。线虫的卵 初为蚕茧形,一侧微弯,95~118μm×39~47μm。形成 A于雌虫体内,贮存于胞囊中。幼虫分4龄,脱皮3次后 变成成虫。1龄幼虫在卵内;2龄幼虫破壳而出,雌雄难 分,均为线状,线虫在土中自由活动数周后从根冠侵入 寄主:3龄幼虫雌雄可辨,雄虫仍为线状,雌虫腹部膨大 成囊状:4龄幼虫形态与成虫相似。成虫雄虫线状,体长 2~1.4mm,雌虫梨形,0.21~0.58mm。 线虫发育温度范围为10~35°C,适温为17~28°C 10°C以下幼虫不能发育,31°C以上幼虫开始衰退,至 35°C时幼虫不能发育为成虫。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 幼虫发育越快,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日数就越少。胞囊线 图5-1大豆胞囊线虫 虫对干旱的抵抗力较强而对高温的抵抗较弱。发育湿度 般以土壤湿度60%80%为最适宜,土壤过湿,氧气不 四龄幼虫(雄8成熟前的雄虫;雄虫足,线虫容易死亡。土壤湿度直接影响胞囊存活期,在 土壤湿度为0%时,只能存活一个月 胞囊线虫生殖方式为雌雄交配,交配后产卵在雌虫体内,一般可产卵200~500粒。雌虫 尾部形成胶质、不定形的卵囊,卵囊中的卵粒几天内即孵化成为1龄幼虫。 胞囊线虫除危害大豆外,还可危害小豆、绿豆、白羽扁豆。其他多为不常见作物和杂草: 金沙草、水棘针、苜蓿、野碗豆、野生大豆等,多数杂草线虫只能侵入而不能繁殖。大豆胞 囊线虫有生理分化现象,美国1983年报道以3号和4号小种为主,也有1号和5号小种 我国黑龙江及吉林为3号、辽宁兼有1号和3号小种,山东、山西、安徽、江苏为4号小种, 此外安徽还发现5号小种,山东、河南发现7号小种 病害循环 大豆胞囊线虫主要以胞囊在土中越冬,带有胞囊的土块也可混杂在种子间成为初侵染来 源。胞囊抗逆性很强,可保持侵染力达8年。线虫在田间传播主要通过田间作业时农机具和 人、畜携带含有线虫或胞囊的土壤,其次为排灌水和未经充分腐熟的肥料。线虫本身活动范 围极小,在土中一年仅能移动30~65cm。种子中夹杂的胞囊在贮存条件下可存活2年,种子 的远距离传播是该病传至新区的主要途径。美国还发现鸟类可远距离传播线虫,胞囊和卵粒 通过鸟的消化道仍可存活。图 5-1 大豆胞囊线虫 1.二龄幼虫; 2.三龄幼虫(雌); 3.四龄幼 虫; 4.雌虫; 5.胞囊; 6 三龄幼虫(雄); 7. 四龄幼虫(雄); 8.成熟前的雄虫; 9.雄虫 质量严重下降。 病原 病原为大豆胞囊线虫 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che,属异皮科,胞囊线虫属。线虫的卵 初为蚕茧形,一侧微弯,95~118μm×39~47μm。形成 于雌虫体内,贮存于胞囊中。幼虫分 4 龄,脱皮 3 次后 变成成虫。1 龄幼虫在卵内;2 龄幼虫破壳而出,雌雄难 分,均为线状,线虫在土中自由活动数周后从根冠侵入 寄主;3 龄幼虫雌雄可辨,雄虫仍为线状,雌虫腹部膨大 成囊状;4 龄幼虫形态与成虫相似。成虫雄虫线状,体长 1.2~1.4mm,雌虫梨形,0.21~0.58mm 。 线虫发育温度范围为 10~35C ,适温为 17~28C , 10C 以下幼虫不能发育,31C 以上幼虫开始衰退,至 35C 时幼虫不能发育为成虫。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 幼虫发育越快,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日数就越少。胞囊线 虫对干旱的抵抗力较强而对高温的抵抗较弱。发育湿度 一般以土壤湿度 60%~80%为最适宜,土壤过湿,氧气不 足,线虫容易死亡。土壤湿度直接影响胞囊存活期,在 土壤湿度为 0%时,只能存活一个月。 胞囊线虫生殖方式为雌雄交配,交配后产卵在雌虫体内,一般可产卵 200~500 粒。雌虫 尾部形成胶质、不定形的卵囊,卵囊中的卵粒几天内即孵化成为 1 龄幼虫。 胞囊线虫除危害大豆外,还可危害小豆、绿豆、白羽扁豆。其他多为不常见作物和杂草: 金沙草、水棘针、苜蓿、野碗豆、野生大豆等,多数杂草线虫只能侵入而不能繁殖。大豆胞 囊线虫有生理分化现象,美国 1983 年报道以 3 号和 4 号小种为主,也有 1 号和 5 号小种。 我国黑龙江及吉林为 3 号、辽宁兼有 1 号和 3 号小种,山东、山西、安徽、江苏为 4 号小种, 此外安徽还发现 5 号小种,山东、河南发现 7 号小种。 病害循环 大豆胞囊线虫主要以胞囊在土中越冬,带有胞囊的土块也可混杂在种子间成为初侵染来 源。胞囊抗逆性很强,可保持侵染力达 8 年。线虫在田间传播主要通过田间作业时农机具和 人、畜携带含有线虫或胞囊的土壤,其次为排灌水和未经充分腐熟的肥料。线虫本身活动范 围极小,在土中一年仅能移动 30~65cm。种子中夹杂的胞囊在贮存条件下可存活 2 年,种子 的远距离传播是该病传至新区的主要途径。美国还发现鸟类可远距离传播线虫,胞囊和卵粒 通过鸟的消化道仍可存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