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 A:脱氧腺嘌呤核苷酸 脱氧鸟嘌呤核苷酸 T: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 脱氧胞嘧啶核苷酸 1953年瓦特森和克里克根据碱基配对的互补原则以及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法 的研究提出著名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式,这种结构被普遍公认,具体内 容如下 1.DNA的分子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链组成,每条多核苷酸链都是以磷酸一 脱氧核糖基—磷酸一脱氧核糖基交替排列形成的长链骨架。以右手螺旋方向围 绕着同一根中心轴向前盘旋,但两链的走向相反,其中一条链的磷酸二酯键的 走向为3′—5′,而另一股链中的走向是5′—3′,一条链的原子顺序与 另一条链的原子顺序相反,两股链彼此成为逆平行状态的双螺旋。 2.两股多核苷酸链中所含有的碱基,在双螺旋的内侧通过氢键的生长而 形成碱基对,有如梯子的横档一样,碱基的排列位置与轴线成直角,一条链上 的碱基总是和另一条链上同一水平的碱基以氢键配对,从而使两条多核苷酸链 稳固的并联起来,碱基的配对原则是 A=T (1)为什么A=T,G≡C配对: 1>因为双螺旋的直径为20A,A、G为双环大分子,C、T为单环的小分子 若是两个嘧啶环相配,他们联起来之后因为充不满20A的空间,因而不能生成 稳定的氢键;如果是两个嘌呤相配,则因为他们太宽,超出了20A的双链的间 距,也无法生成稳定的氢键 2>H键的个数:A、T是二H键;G、C是三H键,可牢固结合。若AC相 配,虽然也是嘌呤和嘧啶相配,但因为A形成两个氢键,C生成三个氢键,不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 A:脱氧腺嘌呤核苷酸 G:脱氧鸟嘌呤核苷酸 T: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 C:脱氧胞嘧啶核苷酸 1953 年瓦特森和克里克根据碱基配对的互补原则以及DNA 分子的X 射线衍射法 的研究提出著名的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式,这种结构被普遍公认,具体内 容如下: 1.DNA 的分子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链组成,每条多核苷酸链都是以磷酸— 脱氧核糖基—磷酸—脱氧核糖基交替排列形成的长链骨架。以右手螺旋方向围 绕着同一根中心轴向前盘旋,但两链的走向相反,其中一条链的磷酸二酯键的 走向为 3′- 5′,而另一股链中的走向是 5′- 3′,一条链的原子顺序与 另一条链的原子顺序相反,两股链彼此成为逆平行状态的双螺旋。 2.两股多核苷酸链中所含有的碱基,在双螺旋的内侧通过氢键的生长而 形成碱基对,有如梯子的横档一样,碱基的排列位置与轴线成直角,一条链上 的碱基总是和另一条链上同一水平的碱基以氢键配对,从而使两条多核苷酸链 稳固的并联起来,碱基的配对原则是: A=T G≡C (1)为什么 A=T,G≡C 配对: 1﹥因为双螺旋的直径为 20A,A、G 为双环大分子,C、T 为单环的小分子。 若是两个嘧啶环相配,他们联起来之后因为充不满 20A 的空间,因而不能生成 稳定的氢键;如果是两个嘌呤相配,则因为他们太宽,超出了 20A 的双链的间 距,也无法生成稳定的氢键。 2﹥H 键的个数:A、T 是二 H 键;G、C 是三 H 键,可牢固结合。若 A-C 相 配,虽然也是嘌呤和嘧啶相配,但因为 A 形成两个氢键,C 生成三个氢键,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