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2万人,生物技术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20%,可以 预见未来生物技术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当前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基本上依靠政府 的行政主导,这是由于生物技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保障。政府通过设置国 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方式可以集中地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保证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通 过改革开放20年时间的发展,中国生物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 距正在逐步缩小,一些领域还保持着一定的发展优势,这是与政府主导的发展体制密不可分的。中国生 物产业技术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其中有一批留学海外学成回国的中青年生物技术专家,具备硕土及 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此例也超过了牛数,中国生物技术产业队伍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这是未来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布局初步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良好 态势,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 究、开发、生产的体系。全国范围内生物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和产业基地布局较为合理,数量不断提高, 一些地区已经将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当地主要支柱产业进行大规模扶持中国生物技术研发和产品上市经历 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6年中国第一批生物基因技术产品投放市场,取得良好的收盒。第 二个阶段是2005年,一大批全新的生物技术转化为产品投放市场,技术研发和转化频率不断提高。未 来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总体形势是十分良好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和阻碍, 认真分析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对于进一步提高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无疑具有很好的借 鉴意义。 2.日本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近十年来在全球不景气浪潮下,日本经济泡沫化、各项产业发展跌至谷底,只有生物技术产业仍持续 成长。这是由于日本在迈入21世纪之后,以建立生物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为目标,陆续推出各项支援方案, 建构了整体产业发展环境。日本政府认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因此制定了《生物技术战略大 纲》,提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大战略:大力充实研究开发、从根本上加速产业化进程、加深国民对科 技的理解。实施生物技术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健康和长寿(2010年癌症治愈率提高20%),提高食品 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粮食自给率从2001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45%),实现可持续的舒适社会(到2 010年生物能源的利用应相当于替代原油约110亿升/年)。日本的国家研究院正在改革,截止2001年4 月,59个国家研究院已经转变成为独立管理的机构。政府科技改革的另一个特点是加强资金体系的竞 争性。决策者们更多地关注研究目的的创新性和原创性,而年轻研究者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独立的资金 支持。日本政府把遗传学研究作为其8项千年计划之一。2001年生物技术产业的预算增加了4.8%,生命 科学研究部分的预定经费为5.35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约28%,其重点用于基因的研究,希望透过 人类基因的解析,有助于对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其中大约有8800万美元用于3000多种蛋白 质的结构分析。此外,约有44亿美元用于新成立的机构,政府还拨款5300万美元支持大学实验室设 备,希望提升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合作。在日本,企业开发的新药难以找到愿意参加药物试验的病人及医 生,使临床试验进行困难,相关法令的限制曾阻碍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政府从制度指定上促进药物 获得临床试验使用许可,从而加速日本药厂的新药开发。为协助增进本地药厂的全球竞争力,日本行政 院筹措了8200万美元,为药物开发设立临床试验中心。同时这笔基金也资助国立大学医院研究癌症、 中风等疾病的临床实验。此外该计划提供灵活的资金运用,使得雇用协助临床实验人员的经费更充裕。 日本为了确保在后基因时代的竞争优势,2002年年初,教育、文化、运动及科技等部的官员宣布组成 一个专家团队,由相关技术的研究员及熟悉知识产权和国际专利事务的律师组成,协助他们取得蛋白质 研究与特定新药开发专利。依据日本专利厅(PO)发表的《2000年版专利行政年度报告》,1995年 日本籍的申请人只占生物技术专利总申请数的36%,到1999年这一比例上升至45%。1997年~1998 年8月的生物技术应用三大领域,医药约占34%,其次是分析诊断专利(24%)及基因工程基础技术(1 9%)。 6.韩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中国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2 万人,生物技术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20%,可以 预见未来生物技术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当前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基本上依靠政府 的行政主导,这是由于生物技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保障。政府通过设置国 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方式可以集中地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保证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通 过改革开放20 年时间的发展,中国生物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 距正在逐步缩小,一些领域还保持着一定的发展优势,这是与政府主导的发展体制密不可分的。中国生 物产业技术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其中有一批留学海外学成回国的中青年生物技术专家,具备硕士及 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也超过了半数,中国生物技术产业队伍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这是未来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目前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布局初步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良好 态势,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 究、开发、生产的体系。全国范围内生物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和产业基地布局较为合理,数量不断提高, 一些地区已经将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当地主要支柱产业进行大规模扶持中国生物技术研发和产品上市经历 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6 年中国第一批生物基因技术产品投放市场,取得良好的收益。第 二个阶段是2005 年,一大批全新的生物技术转化为产品投放市场,技术研发和转化频率不断提高。未 来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总体形势是十分良好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和阻碍, 认真分析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对于进一步提高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无疑具有很好的借 鉴意义。 2. 日本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近十年来在全球不景气浪潮下, 日本经济泡沫化、各项产业发展跌至谷底, 只有生物技术产业仍持续 成长。这是由于日本在迈入21 世纪之后, 以建立生物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为目标,陆续推出各项支援方案, 建构了整体产业发展环境。日本政府认为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因此制定了《生物技术战略大 纲》, 提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大战略: 大力充实研究开发、从根本上加速产业化进程、加深国民对科 技的理解。实施生物技术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健康和长寿( 2010 年癌症治愈率提高20%) , 提高食品 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粮食自给率从2001 年的40%提高到2010 年的45%) , 实现可持续的舒适社会( 到2 010 年生物能源的利用应相当于替代原油约110 亿升/年)。日本的国家研究院正在改革,截止2001 年4 月, 59 个国家研究院已经转变成为独立管理的机构。政府科技改革的另一个特点是加强资金体系的竞 争性。决策者们更多地关注研究目的的创新性和原创性, 而年轻研究者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独立的资金 支持。日本政府把遗传学研究作为其8 项千年计划之一。2001 年生物技术产业的预算增加了4.8%,生命 科学研究部分的预定经费为5.35 亿美元, 比2000 年增加了约28%, 其重点用于基因的研究, 希望透过 人类基因的解析,有助于对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治疗, 其中大约有8 800 万美元用于3 000 多种蛋白 质的结构分析。此外, 约有44 亿美元用于新成立的机构, 政府还拨款5 300 万美元支持大学实验室设 备, 希望提升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合作。在日本, 企业开发的新药难以找到愿意参加药物试验的病人及医 生, 使临床试验进行困难, 相关法令的限制曾阻碍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政府从制度指定上促进药物 获得临床试验使用许可, 从而加速日本药厂的新药开发。为协助增进本地药厂的全球竞争力, 日本行政 院筹措了8 200 万美元, 为药物开发设立临床试验中心。同时这笔基金也资助国立大学医院研究癌症、 中风等疾病的临床实验。此外该计划提供灵活的资金运用, 使得雇用协助临床实验人员的经费更充裕。 日本为了确保在后基因时代的竞争优势, 2002 年年初, 教育、文化、运动及科技等部的官员宣布组成 一个专家团队, 由相关技术的研究员及熟悉知识产权和国际专利事务的律师组成, 协助他们取得蛋白质 研究与特定新药开发专利。依据日本专利厅( JPO) 发表的《2000 年版专利行政年度报告》, 1995 年 日本籍的申请人只占生物技术专利总申请数的36%, 到1999 年这一比例上升至45%。1997 年~1998 年8 月的生物技术应用三大领域, 医药约占34%, 其次是分析诊断专利( 24%) 及基因工程基础技术( 1 9%) 。 6. 韩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