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安全操作规程 进水泵房安全操作规程 、污水入池前准备 1.根据调度指令,及时开启指令中规定设备。 2.开启闸门启闭器,如用电关启时,则手柄必须脱离转动轴,如用人力时,关掉电 源将手柄插入摇动。 3.闸门启闭机开闭时应守机使用,待停机后方可离开机旁,绝不允许投入运行后, 随即离开。 4.开启旋转格栅应严格按照旋转格栅使用要求执行,并守机十分钟,检査机械设备 有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机,绝不允许投入运行后,随即离开。 5.在池内水位达到工艺规定标高时,方可启动水泵,同时根据水池水位情况与值班 调度取得联系。 、起动、运转 按调度指令打开切换井的进出水闸门,关闭其他各闸门 2.水泵启动前,应向填料函上的接管,引注清水润滑橡胶轴承,待泵出水后即可关 小,有水滴出为宜,检査泵轴承位的油位,确保各处水、油路畅通。 3.水泵启动前检査各连接部位应无松动,用手转动联轴器,看是否灵活,泵内是否 有响声。 水泵启动时,机旁不得站人,启动后应至少守机五分钟检查设备情况,如有不正 常的振动和声音或出水情况有异常应立郧停机检査,绝不允许投入运行后随即离开机泵。 5.水泵在运行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检査各个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稳定,特别注意电流表是否超过电动机额定电流 电流过大,过小应立即停机检查。 (2)水泵流量是否正常,检査出水管水流情况,根据水池水位变化,估计水泵运行 时间,及时与调度联系 (3)检査水泵填料压板是否发热,滴水是否正常,每班不得少于八次。 (4)注意机组的响声,振动情况 (5)检査轴承电机温升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通知值班调度。 (6)检查格栅及进水口是否堵塞,水位是否过低。 6.水泵电动机在冷状态下一般允许连续起动六次,两次间隔时间至少十五分钟。 三、停机 达到工艺要求或接受调度指令,应立即停机,关闭其闸门,停机后,应把使用设 备擦洗干净,设备周围打扫干净。 2.冰冻季节停机后,应排除泵内积水,以免损坏零件。 3.备用泵应每星期用手旋转泵轴180°,并注意轴承处油位标记,及时加油。 四、检修泵、潜水泵、通风机的使用 1.检修泵应按生产科规定开启,在未使用时保证清洁、完好。 2.潜水泵应注意水池水位情况,应即时开启,人不离机,池净即停。 3.通风机按操作人员运行经验进行启闭。 五、设备事故的处理 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机,应报告调度,并记录值班记录簿内。- 1 - 安全操作规程 进水泵房安全操作规程 一、污水入池前准备 1.根据调度指令,及时开启指令中规定设备。 2.开启闸门启闭器,如用电关启时,则手柄必须脱离转动轴,如用人力时,关掉电 源将手柄插入摇动。 3.闸门启闭机开闭时应守机使用,待停机后方可离开机旁,绝不允许投入运行后, 随即离开。 4.开启旋转格栅应严格按照旋转格栅使用要求执行,并守机十分钟,检查机械设备 有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机,绝不允许投入运行后,随即离开。 5.在池内水位达到工艺规定标高时,方可启动水泵,同时根据水池水位情况与值班 调度取得联系。 二、起动、运转 1.按调度指令打开切换井的进出水闸门,关闭其他各闸门。 2.水泵启动前,应向填料函上的接管,引注清水润滑橡胶轴承,待泵出水后即可关 小,有水滴出为宜,检查泵轴承位的油位,确保各处水、油路畅通。 3.水泵启动前检查各连接部位应无松动,用手转动联轴器,看是否灵活,泵内是否 有响声。 4.水泵启动时,机旁不得站人,启动后应至少守机五分钟检查设备情况,如有不正 常的振动和声音或出水情况有异常应立郧停机检查,绝不允许投入运行后随即离开机泵。 5.水泵在运行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检查各个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稳定,特别注意电流表是否超过电动机额定电流, 电流过大,过小应立即停机检查。 (2)水泵流量是否正常,检查出水管水流情况,根据水池水位变化,估计水泵运行 时间,及时与调度联系。 (3)检查水泵填料压板是否发热,滴水是否正常,每班不得少于八次。 (4)注意机组的响声,振动情况。 (5)检查轴承电机温升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通知值班调度。 (6)检查格栅及进水口是否堵塞,水位是否过低。 6.水泵电动机在冷状态下一般允许连续起动六次,两次间隔时间至少十五分钟。 三、停机 1.达到工艺要求或接受调度指令,应立即停机,关闭其闸门,停机后,应把使用设 备擦洗干净,设备周围打扫干净。 2.冰冻季节停机后,应排除泵内积水,以免损坏零件。 3.备用泵应每星期用手旋转泵轴 180°,并注意轴承处油位标记,及时加油。 四、检修泵、潜水泵、通风机的使用 1.检修泵应按生产科规定开启,在未使用时保证清洁、完好。 2.潜水泵应注意水池水位情况,应即时开启,人不离机,池净即停。 3.通风机按操作人员运行经验进行启闭。 五、设备事故的处理 1.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机,应报告调度,并记录值班记录簿内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