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制卧价贸易+考 《管理会计》 案例 变动制造费用 60000 固定制造费用(3000×5) 150000 可供销售产品成本 420000 期末存货(2000×14) 280000 140000 调整前利润 (20000) 加:多分配固定制造费用(2000×5) 100000 调整后利润 80000 4.采用变动成本法重新编制两家工厂的损益表。 A市工厂 B市工厂 销售收入 120000 120000 变动生产成本 90000 270000 期末存货 0 180000 变动销售成本 90000 90000 贡献边际 30000 30000 固定成本 50000 50000 利润(亏损) (20000) (20000) 5.A市工厂和B市工厂上报给公司总经理的损益表的编制基础的全部成本法。全部成 本法要求期末存货成本中包括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两个工厂损益表的差异是由于产量不 同,进而造成期末存货不同。 A市工厂期末存货没有发生变化,但B市工厂期末存货增加了20000件。这导致了部 分固定制造费用被期末存货吸收,而没有抵减销售收入。B市工厂变动成本法下损益表的利 润与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表的利润相差33333元(20000元+13333元)。这正好等于B市工 厂增加的期末存货中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金额(20000×1.6667)。 运用完全成本法,利润受产量的影响。而运用变动成本法,存货价值中不包括固定成本, 因此,影响利润的因素只有销售量。两家工厂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表明,由于销售量一样, 两家工厂亏损也一样。 虽然我们不知道公司给两家工厂下达的生产指标是多少,但很显然B市工厂生产过度。 B市工厂的经理可能预计到超产会使其利润增加,但这实际上是把问题隐藏了下来。除非 2002年至2003年度公司要求B市工厂增加交货量,B市工厂己积在仓库里两年的交货量。 公司应该给B市工厂将来的生产下达明确的指标。改用变动成本法可以使工厂利润只受销 售量的影响,而不受生产量的影响。对工厂来说,定期确定利润可能不是最佳评价指标。应 该评价工厂的预算产量完成能力、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等指标。《管理会计》 案例 变动制造费用 60 000 固定制造费用(3 000×5) 150 000 可供销售产品成本 420 000 期末存货(2 000×14) 280 000 140 000 调整前利润 (20 000) 加:多分配固定制造费用(2 000×5) 100 000 调整后利润 80 000 4.采用变动成本法重新编制两家工厂的损益表。 A 市工厂 B 市工厂 销售收入 120 000 120 000 变动生产成本 90 000 270 000 期末存货 0 180 000 变动销售成本 90 000 90 000 贡献边际 30 000 30 000 固定成本 50 000 50 000 利润(亏损) (20 000) (20 000) 5.A 市工厂和 B 市工厂上报给公司总经理的损益表的编制基础的全部成本法。全部成 本法要求期末存货成本中包括分配的固定制造费用。两个工厂损益表的差异是由于产量不 同,进而造成期末存货不同。 A 市工厂期末存货没有发生变化,但 B 市工厂期末存货增加了 20 000 件。这导致了部 分固定制造费用被期末存货吸收,而没有抵减销售收入。B 市工厂变动成本法下损益表的利 润与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表的利润相差 33 333 元(20 000 元+13 333 元)。这正好等于 B 市工 厂增加的期末存货中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金额(20 000×1.6667)。 运用完全成本法,利润受产量的影响。而运用变动成本法,存货价值中不包括固定成本, 因此,影响利润的因素只有销售量。两家工厂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表表明,由于销售量一样, 两家工厂亏损也一样。 虽然我们不知道公司给两家工厂下达的生产指标是多少,但很显然 B 市工厂生产过度。 B 市工厂的经理可能预计到超产会使其利润增加,但这实际上是把问题隐藏了下来。除非 2002 年至 2003 年度公司要求 B 市工厂增加交货量,B 市工厂已积在仓库里两年的交货量。 公司应该给 B 市工厂将来的生产下达明确的指标。改用变动成本法可以使工厂利润只受销 售量的影响,而不受生产量的影响。对工厂来说,定期确定利润可能不是最佳评价指标。应 该评价工厂的预算产量完成能力、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等指标。 4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