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004年第6卷第4期·19· 陆相含油气盆地隐蔽油气藏的识别 李平平 摘要:总结了隐蔽油气藏的分类,介绍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坡折带与隐蔽油气藏的密切关系,提 出了陆相含油气盆地隐蔽油气藏的识别思路。实践证明:与坡折带有关的低位域砂体是良好的隐蔽油气藏的储集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陆相层序地层学;坡折带;地震 随着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勘探的不断深入,隐蔽油气行了研究。传统的观点是按照成因将其分为地层、岩性、水 藏将是我国老油区挖潜和新油区勘探的主要对象。陆相盆动力和复合型四大类。费宝生按照成因对华北地区的隐蔽 地的隐蔽油气藏具有储层薄、相变快、成藏条件复杂的特油气藏类型进一步细分为潜山、地层不整合、地层超覆、岩 点这就给勘探增添了技术难度和风险。目前,国内陆相盆性水动力、构造·岩性、构造·地层、地层岩性8类 地的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主要是围绕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划沈守文等认为以往的分类未能充分体现隐蔽油气藏的含义 分层序、体系域,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并查明砂体的展布规和特点,并依据圈闭的隐蔽性、圈闭的成因及形成圈闭 律来识别隐蔽油气藏。陆相盆地的体系域的划分以及对应导因素和圈闭的剖面形态,将隐蔽油气藏分为8个大类1 的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隐蔽油气藏类个亚类P。 型的划分影响勘探的思路和方法,目前的分类的角度各异 笔者认为,现在进行的油气勘探多数是从油气藏的成 对应的勘探思路和方法也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总结了隐因类型的角度出发的,利用控制和影响油气藏的主要地质 蔽油气藏的分类,以及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在识别隐蔽油气因素来识别隐蔽油气藏。特别是在我国利用陆相层序地层 藏中的运用,探讨了识别隐蔽油气藏的思路和方法 学理论进行油气勘探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从层序地层学的 角度对隐蔽油气藏进行分类是很有意义的。鹿洪友等人 1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此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结论(见表1)为寻找隐蔽油气藏提供 对于隐蔽油气藏的分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 了比较明确的方向 表1隐蔽油气藏成因分类 依据 在层序中的位置 封闭条件 储集体成因类型 古地貌潜山 受古地貌控制 古地貌充填 受层序界面控制 不整合之下原生渗透层 隐蔽油气藏 受不整合控制 下切谷充填 风化酒滤改造渗透层 受体系域界面控制 受最大湖泛面控制 湖侵超覆体 与层序地层单元界面无关 受沉积作用控制 砂涯透镜体 受成岩作用控制 成岩圈闭 国目前的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主要是围绕近年来 2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识别理论 不断发展的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的。特别 层序地层学理论给油气勘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层是坡折带理论的提出,对识别与其有关的隐蔽油气藏提供 序地层学的理论是在海相的被动大陆边缘的地层中建立起了很好的理论指导。 来的现在已经在非海相的地层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我2.1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 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是:周期性的海(或湖)平面 收稿日期:2004·08-27 作者简介李平平(1980-),男,湖南慈利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2003级硕士研究生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收稿日期 :2004 - 08 - 27 作者简介 :李平平(1980 - ) ,男 ,湖南慈利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30074) 2003 级硕士研究生。 陆相含油气盆地隐蔽油气藏的识别 李平平 摘 要 :总结了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介绍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 ,分析了坡折带与隐蔽油气藏的密切关系 ,提 出了陆相含油气盆地隐蔽油气藏的识别思路。实践证明 :与坡折带有关的低位域砂体是良好的隐蔽油气藏的储集 体。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陆相层序地层学 ;坡折带 ;地震 随着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勘探的不断深入 ,隐蔽油气 藏将是我国老油区挖潜和新油区勘探的主要对象。陆相盆 地的隐蔽油气藏具有储层薄、相变快、成藏条件复杂的特 点 ,这就给勘探增添了技术难度和风险。目前 ,国内陆相盆 地的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主要是围绕层序地层学的理论 ,划 分层序、体系域 ,建立等时地层格架 ,并查明砂体的展布规 律来识别隐蔽油气藏。陆相盆地的体系域的划分以及对应 的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隐蔽油气藏类 型的划分影响勘探的思路和方法 ,目前的分类的角度各异 , 对应的勘探思路和方法也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总结了隐 蔽油气藏的分类 ,以及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在识别隐蔽油气 藏中的运用 ,探讨了识别隐蔽油气藏的思路和方法。 1 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对于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 行了研究。传统的观点是按照成因将其分为地层、岩性、水 动力和复合型四大类。费宝生按照成因对华北地区的隐蔽 油气藏类型进一步细分为潜山、地层不整合、地层超覆、岩 性、水动力、构造 - 岩性、构造 - 地层、地层 - 岩性 8 类[1 ] 。 沈守文等认为以往的分类未能充分体现隐蔽油气藏的含义 和特点 ,并依据圈闭的隐蔽性、圈闭的成因及形成圈闭的主 导因素和圈闭的剖面形态 ,将隐蔽油气藏分为 8 个大类 17 个亚类[2 ] 。 笔者认为 ,现在进行的油气勘探多数是从油气藏的成 因类型的角度出发的 ,利用控制和影响油气藏的主要地质 因素来识别隐蔽油气藏。特别是在我国利用陆相层序地层 学理论进行油气勘探不断发展的形势下 ,从层序地层学的 角度对隐蔽油气藏进行分类是很有意义的。鹿洪友等人对 此进行了研究 ,他们的结论(见表 1) 为寻找隐蔽油气藏提供 了比较明确的方向。 表 1 隐蔽油气藏成因分类[3 ] 依据 在层序中的位置 主控因素与封闭条件 储集体成因类型 隐 蔽 油 气 藏 类 型 受层序界面控制 受体系域界面控制 与层序地层单元界面无关 受古地貌控制 受不整合控制 受初泛面控制 受最大湖泛面控制 受沉积作用控制 受成岩作用控制 古地貌潜山 古地貌充填 不整合之下原生渗透层 下切谷充填 风化洒滤改造渗透层 低水位前积体 湖侵超覆体 砂涯透镜体 成岩圈闭 2 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识别理论 层序地层学理论给油气勘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层 序地层学的理论是在海相的被动大陆边缘的地层中建立起 来的 ,现在已经在非海相的地层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我 国目前的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主要是围绕近年来 不断发展的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的。特别 是坡折带理论的提出 ,对识别与其有关的隐蔽油气藏提供 了很好的理论指导。 2. 1 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 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是 :周期性的海 (或湖) 平面变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年第 6 卷第 4 期 · 91 ·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