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8期 房菲等:合金元素及凝固模式对含氮不锈钢氮含量的影响 ·1053· 中氮溶解度与体系温度、氯分压和合金成分的热力 其中,P、,是氮气分压,e是合金元素X对氮的一阶 学计算模型,在该模型中分别引入氮分压和合金元 相互作用系数,T为治炼温度.增加P、,或降低温度 素二阶相互作用系数对氮活度系数的影响.很多研 T可增加钢液中氮的溶解度,而值则因合金元素 究结果表明,氮在液相和固相中的溶解度不同, 不同而变化.当P、,和T固定时,氮的溶解度仅与合 在奥氏体相中的溶解度高于液相和铁素体相,在铁 金元素含量有关,且呈正比例线性关系.其中Cr、 素体相中溶解度最低.Kunze等o-W和李花兵 Mn、V等元素提高氮的溶解度,Ni、C、Si等元素降低 等回建立了氮在面心立方奥氏体相和体心立方铁 氮的溶解度.如表1所示为常压下,1873K钢液中 素体相中的溶解度模型.沈春飞等)通过固态铁 各合金元素对氮的不同作用系数.根据表2,C一 中渗氮的热力学分析,得到固态304不锈钢相中氮氨 Mn-Ni系奥氏体不锈钢中,主要合金元素对氮的影 的溶解度计算模型. 响可表示为下式,其中A为常数: 但是,由于铸锭中氮含量是过程量而非状态量, lg[%N]=0.020×[%Mn]+0.047×[%Cr]- 其数值受过程变化的影响,因此从钢液到凝固结束 0.11×[%Ni]+A. (2) 所发生的相变经历对于铸锭中氮含量影响很大.不 这种用线性关系表示的钢液中氮溶解度,在预 同的相变经历导致氮在凝固过程中的溢出量不同, 测铸锭中的氮氯含量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主 因此若要准确预测铸锭中氨含量,需要考虑凝固过 要与凝固过程中氮气溢出有关,不同的凝固反应或 程对氮气溢出的影响.本文将针对凝固过程中的结 凝固模式造成氮气溢出数量不同. 晶与相变,分析合金元素及凝固模式对铸锭中氮含 奥氏体不锈钢的凝固反应或凝固模式由凝固初 量的影响 相及随后的固态转变决定,并与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采用Ni当量(Ni)和Cr当量(Crm)将多元合金系 冶炼实验所用的原材料有氮化铬铁、电解锰、金 简化为Fe-Cr-Ni三元合金体系的,使用Cr/Ni 属铬、金属镍及工业纯铁.其中氮化铬铁的化学成 可判断凝固模式.Ni和Crm值通常使用以下等式 分(质量分数)为Cr62.2%,N4.57%,C0.096%, 计算: Si0.87%,P0.028%,余量为Fe;其他原料的纯度 Nim=[%Ni]+30×[%C]+30×[%N]+ 都在99%以上.A组实验钢(编号A1~A3)采用10 0.5×[%Mn], kg的ZG0.01中频感应加热炉,B组和C组实验钢 Crm=[%Cr]+[%Mo]+1.5×[%Si]+ (编号B1~B8,C1~C7)采用500g的TX-25高频 0.5×[%Nb]. 感应加热炉,均在常压下治炼,浇铸温度为1823~ 奥氏体不锈钢的凝固模式与Cr/Ni关系 1873K.A组合金目标成分为18Cr-(12~18)Mn,B 如下7-图: 组为(12~50)Cr,C组为18Cr-(5~50)Ni. A模式:L→(L+y)→y,Cr/Ni<1.25; 从铸锭上中下部位分别切取5mm×5mm的 AF模式:L→(L+Y)→(L+y+8)→(y+8), 试样,通过热导法,采用TCH600测量仪测量铸锭中 1.25<Cr/Nim<1.48; 氨含量并取平均值.金相试样经机械预磨和抛光 FA模式:L→(L+8)→(L+δ+Y)→(δ+Y), 后,进行化学侵蚀.侵蚀剂为Na,S,0s:HC:H20= 1.48<Crm/Nim<1.95; 0.5g:9mL:18mL溶液,侵蚀后通过Leica DM2500M F模式:L→(L+8)→8→(8+Y),Crm/Nia> 型光学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 1.95. 式中,L代表液相,8代表8铁素体,y代表奥氏体. 2实验结果及讨论 钢液凝固后,氮作为间隙原子存在于固相(奥 2.1奥氏体不锈钢的凝固模式 氏体相和铁素体相)八面体间隙中,由于奥氏体相 影响含氮奥氏体不锈钢氮含量的因素较多,如 中八面体间隙的尺寸大于铁素体相,因此氮在奥氏 氮气分压、治炼温度和合金元素,通常可用下式预测 体相中的固溶度远大于在铁素体相中的固溶度.凝 钢液中氮的溶解度网: 固反应及凝固组织的不同将影响铸锭中氮的含量 g%W=gR-24%X1-1s-126 2.2Mn元素对凝固模式及氮含量的影响 T 表2所示为实验钢的目标成分含量与实测成分 (1) 含量.从表中可以看出,Mn、Cr和Ni元素对铸锭氮第 8 期 房 菲等: 合金元素及凝固模式对含氮不锈钢氮含量的影响 中氮溶解度与体系温度、氮分压和合金成分的热力 学计算模型,在该模型中分别引入氮分压和合金元 素二阶相互作用系数对氮活度系数的影响. 很多研 究结果表明[9],氮在液相和固相中的溶解度不同, 在奥氏体相中的溶解度高于液相和铁素体相,在铁 素体相中溶解度最低. Kunze 等[10 - 11] 和 李 花 兵 等[12]建立了氮在面心立方奥氏体相和体心立方铁 素体相中的溶解度模型. 沈春飞等[13]通过固态铁 中渗氮的热力学分析,得到固态 304 不锈钢相中氮 的溶解度计算模型. 但是,由于铸锭中氮含量是过程量而非状态量, 其数值受过程变化的影响,因此从钢液到凝固结束 所发生的相变经历对于铸锭中氮含量影响很大. 不 同的相变经历导致氮在凝固过程中的溢出量不同, 因此若要准确预测铸锭中氮含量,需要考虑凝固过 程对氮气溢出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凝固过程中的结 晶与相变,分析合金元素及凝固模式对铸锭中氮含 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冶炼实验所用的原材料有氮化铬铁、电解锰、金 属铬、金属镍及工业纯铁. 其中氮化铬铁的化学成 分( 质量分数) 为 Cr 62. 2% ,N 4. 57% ,C 0. 096% , Si 0. 87% ,P 0. 028% ,余量为 Fe; 其他原料的纯度 都在 99% 以上. A 组实验钢( 编号 A1 ~ A3) 采用 10 kg 的 ZG--0. 01 中频感应加热炉,B 组和 C 组实验钢 ( 编号 B1 ~ B8,C1 ~ C7) 采用 500 g 的 TX--25 高频 感应加热炉,均在常压下冶炼,浇铸温度为 1823 ~ 1873 K. A 组合金目标成分为 18Cr--( 12 ~ 18) Mn,B 组为( 12 ~ 50) Cr,C 组为 18Cr--( 5 ~ 50) Ni. 从铸锭上中下部位分别切取 5 mm × 5 mm 的 试样,通过热导法,采用 TCH600 测量仪测量铸锭中 氮含量并取平均值. 金相试样经机械预磨和抛光 后,进行化学侵蚀. 侵蚀剂为 Na2 S2O5 ∶ HCl∶ H2O = 0. 5 g∶ 9 mL∶ 18 mL 溶液,侵蚀后通过 Leica DM2500M 型光学显微镜观察显微组织. 2 实验结果及讨论 2. 1 奥氏体不锈钢的凝固模式 影响含氮奥氏体不锈钢氮含量的因素较多,如 氮气分压、冶炼温度和合金元素,通常可用下式预测 钢液中氮的溶解度[14]: lg [%N]= 1 2 lg PN2 - ∑Xi e i N[%Xi ]-188. 1 T - 1. 246. ( 1) 其中,PN2是氮气分压,e i N 是合金元素 Xi 对氮的一阶 相互作用系数,T 为冶炼温度. 增加 PN2或降低温度 T 可增加钢液中氮的溶解度,而 e i N 值则因合金元素 不同而变化. 当 PN2和 T 固定时,氮的溶解度仅与合 金元素含量有关,且呈正比例线性关系. 其中 Cr、 Mn、V 等元素提高氮的溶解度,Ni、C、Si 等元素降低 氮的溶解度. 如表 1 所示为常压下,1873 K 钢液中 各合金元素对氮的不同作用系数. 根据表 2,Cr-- Mn--Ni 系奥氏体不锈钢中,主要合金元素对氮的影 响可表示为下式,其中 A 为常数: lg [% N]= 0. 020 ×[% Mn]+ 0. 047 ×[% Cr]- 0. 11 ×[% Ni]+ A. ( 2) 这种用线性关系表示的钢液中氮溶解度,在预 测铸锭中的氮含量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主 要与凝固过程中氮气溢出有关,不同的凝固反应或 凝固模式造成氮气溢出数量不同. 奥氏体不锈钢的凝固反应或凝固模式由凝固初 相及随后的固态转变决定,并与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采用 Ni 当量( Nieq ) 和 Cr 当量( Creq ) 将多元合金系 简化为 Fe--Cr--Ni 三元合金体系[15],使用 Creq /Nieq 可判断凝固模式. Nieq和 Creq值通常使用以下等式 计算[16]: Nieq =[% Ni]+ 30 ×[% C]+ 30 ×[% N]+ 0. 5 ×[% Mn], Creq =[% Cr]+[% Mo]+ 1. 5 ×[% Si]+ 0. 5 ×[% Nb]. 奥氏体不锈钢的凝固模式与 Creq /Nieq 关 系 如下[17 - 18]: A 模式: L→( L + γ) →γ,Creq /Nieq < 1. 25; AF 模式: L→( L + γ) →( L + γ + δ) →( γ + δ) , 1. 25 < Creq /Nieq < 1. 48; FA 模式: L→( L + δ) →( L + δ + γ) →( δ + γ) , 1. 48 < Creq /Nieq < 1. 95; F 模式: L→( L + δ) →δ→( δ + γ) ,Creq /Nieq > 1. 95. 式中,L 代表液相,δ 代表 δ 铁素体,γ 代表奥氏体. 钢液凝固后,氮作为间隙原子存在于固相( 奥 氏体相和铁素体相) 八面体间隙中,由于奥氏体相 中八面体间隙的尺寸大于铁素体相,因此氮在奥氏 体相中的固溶度远大于在铁素体相中的固溶度. 凝 固反应及凝固组织的不同将影响铸锭中氮的含量. 2. 2 Mn 元素对凝固模式及氮含量的影响 表 2 所示为实验钢的目标成分含量与实测成分 含量. 从表中可以看出,Mn、Cr 和 Ni 元素对铸锭氮 · 3501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