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基于国外一些现有理论对国内市场动量效应的解释 因动量效应是否存在的检验受样本、时间、市场等众多因素影响,故而国内的实证研究 中所得结论也不尽相同。如朱战宇等(2003)选取了1995-2001比较能全面反映我国股市波 动周期的时间区间,考察周、月周期下的动量效应的盈利情况,发现月度周期中并不存在动 量效应,而动量利润只存在于形成期和持有期在4周以内的周度周期策略中,并且随持有期 加长,动量利润递减,但赢者组合对动量利润的贡献逐渐增大。王永宏和赵学军(2001)以 1993年至2000年深沪全部A股为样本,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并不存在,反而存在明 显的反转现象。王平平、肖志兰(2008)选取沪深300统一指数中样本股自2005年1月 至2007年12月的月收益数据,采用重叠技术计算组合的持有期收益,发现持有期一个月 的组合存在价格反转效应。牛芳(2014)在固定持有期动量策略的基础上,引入MACD指标 构建随机持有期的动量新策略。运用两个动量策略对沪深A股从1999至2013有交易数据的 股票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固定持有期策略下,不存在显著的动量效应:而新策略下平均收益 显著为正,动量效应显著 总结这些文献并不能发现共同的规律或结论,我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并不像国外市场那 样明显与广泛 、A股实证检验 (一)样本数据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考虑到及时性以及我国A股市场换手率较高 的特点,高换手率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短线交易频繁,故而本文选取了1997-2014年A股市场 的周度数据为样本。即在中短期维度上检验动量效应的存在性。周数据即用个股日数据而算 出的累计收益率 本文并未对样本数据进行严格的筛选,如剔除新股新发行几周数据或限制ST股等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是 Jegadeesh和 Titman(1993)的重叠抽样的方法,对我国A股市场的动 量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方法如下 1.收集整理出A股市场个股票的周度数据: 2.计算出形成期间J内的累积收益率 3.根据累积收益率将所有股票排序,根据历史表现将股票分成10组,构造10个等权重 的组合 4将组合R-R持有K期,统计每组持有期的平均收益率 5.对于给定的(J,K),每个周t每个组合都有K个,本周形成1个,之前K-1周形成 K-1个 6.构造策略,形成期收益率最低的组合R1卖出(sell),收益率最高的组合R0买入(buy) 观察单个策略的收益以及组合R10与组合R1的收益率差异。ΔR若显著大于0,买入强势 组合卖出弱势组合可以获得收益,即存在动量效应:若小于0,则存在反转效应 本文选取形成期J=(3,4,5,6,7,8,9,10,11,12),持有期K=(3,4,5,6,7,8,9,10,11,12) 这样会形成10*10个组合,具体考察在哪个时间组合内存在显著动量效应 (三)实证结果 基于收益率分组的动量效应实证检验结果如下表(单位:%): 表1:3-7周持有期动量效应结果 k组合 3 4 5 6基于国外一些现有理论对国内市场动量效应的解释。 因动量效应是否存在的检验受样本、时间、市场等众多因素影响,故而国内的实证研究 中所得结论也不尽相同。如朱战宇等(2003)选取了 1995-2001 比较能全面反映我国股市波 动周期的时间区间,考察周、月周期下的动量效应的盈利情况,发现月度周期中并不存在动 量效应,而动量利润只存在于形成期和持有期在 4 周以内的周度周期策略中,并且随持有期 加长,动量利润递减,但赢者组合对动量利润的贡献逐渐增大。王永宏和赵学军(2001)以 1993 年至 2000 年深沪全部 A 股为样本,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并不存在,反而存在明 显的反转现象。王平平、肖志兰(2008)选取沪深 300 统一指数中样本股自 2005 年 1 月 至 2007 年 12 月的月收益数据,采用重叠技术计算组合的持有期收益,发现持有期一个月 的组合存在价格反转效应。牛芳(2014)在固定持有期动量策略的基础上,引入 MACD 指标 构建随机持有期的动量新策略。运用两个动量策略对沪深 A 股从 1999 至 2013 有交易数据的 股票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固定持有期策略下,不存在显著的动量效应;而新策略下平均收益 显著为正,动量效应显著。 总结这些文献并不能发现共同的规律或结论,我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并不像国外市场那 样明显与广泛。 二、 A 股实证检验 (一) 样本数据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考虑到及时性以及我国 A 股市场换手率较高 的特点,高换手率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短线交易频繁,故而本文选取了 1997-2014 年 A 股市场 的周度数据为样本。即在中短期维度上检验动量效应的存在性。周数据即用个股日数据而算 出的累计收益率。 本文并未对样本数据进行严格的筛选,如剔除新股新发行几周数据或限制 ST 股等。 (二)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是 Jegadeesh 和 Titman(1993)的重叠抽样的方法,对我国 A 股市场的动 量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方法如下: 1.收集整理出 A 股市场个股票的周度数据; 2.计算出形成期间 J 内的累积收益率; 3.根据累积收益率将所有股票排序,根据历史表现将股票分成 10 组,构造 10 个等权重 的组合; 4.将组合 R1- R10 持有 K 期,统计每组持有期的平均收益率; 5.对于给定的(J,K),每个周 t 每个组合都有 K 个,本周形成 1 个,之前 K-1 周形成 K-1 个; 6.构造策略,形成期收益率最低的组合 R1 卖出(sell),收益率最高的组合 R10 买入(buy)。 观察单个策略的收益以及组合 R10 与组合 R1 的收益率差异。ΔR 若显著大于 0,买入强势 组合卖出弱势组合可以获得收益,即存在动量效应;若小于 0,则存在反转效应。 本文选取形成期 J=(3,4,5,6,7,8,9,10,11,12),持有期 K=(3,4,5,6,7,8,9,10,11,12), 这样会形成 10*10 个组合,具体考察在哪个时间组合内存在显著动量效应。 (三) 实证结果 基于收益率分组的动量效应实证检验结果如下表(单位:%): 表 1:3-7 周持有期动量效应结果 j/k 组合 3 4 5 6 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