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6电子政务E- GOVERNMENT2013年第2期(总第122期) 范莉莉徐慧娜郑磊·中美电子政务比较研究 作模式。在系统开发阶段,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由于统一的全国性身份证系统,且美国民众也不希望建立这 人工成本昂贵,在平时没有必要也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的样的体系,这主要源于美国的政治文化,公民担心政府 技术团队,采取技术外包可有效利用资源 对其个人隐私形成监控。然而,悖论在于,如果没有全 (三)公共服务 国统一的身份证系统,就不可能会有更好的社区服务和 在公共服务领域,国际专家指出,虽然电子化手段整合性服务。因此,专家指出,中国有统一的全国性的 能够提升效率,但它是否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这个疑身份证系统,有潜力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 问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同样存在。专家对中国在利用的公共服务。 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公共服务方面取得的明显进展印象深 (四)公民参与 刻。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通过门户网站来提供信息和服 公共服务电子化的结果显示了两面性,在提供多样 务,不同地区和省份也在农业和商业等领域运用移动互性服务和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也让政府和民众的距离 联网等新兴CT技术 更远了。从表面上看,公民的网络参与在增长,至少网 令国际专家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在提供电子化公共络参与的机会是增多了。国际专家认为,虽然从表面上 服务过程中,中国政府能将新技术服务手段与传统的人看公民的网络参与在增长,至少网络参与的机会增多 际服务方式进行有效结合。该专家曾到上海的一家社区了,但目前参与网络的用户是否能代表所有的潜在用户 服务中心进行参观,在这个中心里,民众可以通过信息仍然是个大问题。公民通过电子手段提出的意见是否能 技术获取整合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同时,中心的工作人得到与面谈和听证会采集的意见同等的重视和待遇也仍 员又可通过传统的方式调解社区居民的家长里短。在美然是个问题 国,传统的做法就是通过邮件或者柜台合的方式提供公共 国际专家指出,无论是美国或是中国,虽然都致力 服务,而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通过人际互动来提供公共服于通过一些应用措施和创新试验来提高公民参与程度 务的方式。只有在少数领域依旧通过人力来提供公共服然而在实践中,公民参与所受到的重视仍远远低于对公 务,大多数地区已经逐步过渡到电子化公共服务。同共服务和政府管理的关注。几乎还没有正式的政策来要 时,民众依旧可以直接前往交管局,通过排队、填表来求、鼓励和指导政府主动征求公民意见,或通过创新方 请驾照,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用电子化手段。而美国式让公众参与政府决策。 大多数政府,除非是非常小的地方部门,还是会引导 (五)行政体制改革 众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来获取公共服务,因为电子化公 国际专家认为,中国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行政改革 共服务比传统方式更有效率。国际专家认为,中国将信的步伐较为缓慢。而且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与推动政府 息化手段和传统人际手段的有趣结合,恰恰体现了中国改革的政策(比如政府信息公开)两者之间没有很好地 文化特色,既 进地运用新技术,同时又保留了结合在一起。因此,行政改革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先成熟且可靠的传统模式 服务应用开发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美国和欧洲紧密。国际 国际专家指出,美国目前还很难向每个公民提供既专家指出,将两者融合起来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之间是 丶性化同时又是整合的公共服务,主要原因是美国没有彼此相辅相成的 9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06 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13年第2期(总第122期) 作模式。在系统开发阶段,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由于 人工成本昂贵,在平时没有必要也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的 技术团队,采取技术外包可有效利用资源。 (三)公共服务 在公共服务领域,国际专家指出,虽然电子化手段 能够提升效率,但它是否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这个疑 问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同样存在。专家对中国在利用 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公共服务方面取得的明显进展印象深 刻。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通过门户网站来提供信息和服 务,不同地区和省份也在农业和商业等领域运用移动互 联网等新兴ICT技术。 令国际专家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在提供电子化公共 服务过程中,中国政府能将新技术服务手段与传统的人 际服务方式进行有效结合。该专家曾到上海的一家社区 服务中心进行参观,在这个中心里,民众可以通过信息 技术获取整合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同时,中心的工作人 员又可通过传统的方式调解社区居民的家长里短。在美 国,传统的做法就是通过邮件或者柜台的方式提供公共 服务,而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通过人际互动来提供公共服 务的方式。只有在少数领域依旧通过人力来提供公共服 务,大多数地区已经逐步过渡到电子化公共服务。同 时,民众依旧可以直接前往交管局,通过排队、填表来 申请驾照,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用电子化手段。而美国 的大多数政府,除非是非常小的地方部门,还是会引导 民众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来获取公共服务,因为电子化公 共服务比传统方式更有效率。国际专家认为,中国将信 息化手段和传统人际手段的有趣结合,恰恰体现了中国 的文化特色,既与时俱进地运用新技术,同时又保留了 原先成熟且可靠的传统模式。 国际专家指出,美国目前还很难向每个公民提供既 个性化同时又是整合的公共服务,主要原因是美国没有 统一的全国性身份证系统,且美国民众也不希望建立这 样的体系,这主要源于美国的政治文化,公民担心政府 对其个人隐私形成监控。然而,悖论在于,如果没有全 国统一的身份证系统,就不可能会有更好的社区服务和 整合性服务。因此,专家指出,中国有统一的全国性的 身份证系统,有潜力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 的公共服务。 (四)公民参与 公共服务电子化的结果显示了两面性,在提供多样 性服务和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也让政府和民众的距离 更远了。从表面上看,公民的网络参与在增长,至少网 络参与的机会是增多了。国际专家认为,虽然从表面上 看公民的网络参与在增长,至少网络参与的机会增多 了,但目前参与网络的用户是否能代表所有的潜在用户 仍然是个大问题。公民通过电子手段提出的意见是否能 得到与面谈和听证会采集的意见同等的重视和待遇也仍 然是个问题。 国际专家指出,无论是美国或是中国,虽然都致力 于通过一些应用措施和创新试验来提高公民参与程度, 然而在实践中,公民参与所受到的重视仍远远低于对公 共服务和政府管理的关注。几乎还没有正式的政策来要 求、鼓励和指导政府主动征求公民意见,或通过创新方 式让公众参与政府决策。 (五)行政体制改革 国际专家认为,中国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行政改革 的步伐较为缓慢。而且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与推动政府 改革的政策(比如政府信息公开)两者之间没有很好地 结合在一起。因此,行政改革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服务应用开发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美国和欧洲紧密。国际 专家指出,将两者融合起来非常重要,因为它们之间是 彼此相辅相成的。 范莉莉 徐慧娜 郑磊·中美电子政务比较研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