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一个个分子环流(亦即磁偶极子),这个过程被称作磁化 BI E≠0 原子 极化和磁化的过程还有另外的可能性。体系中的构成单元原本是带有固有电(磁) 偶极距的,但在无外加电(磁)场存在的时候这些电(磁)极距杂乱排列,不显 <P>=0 水 顺磁介质 示出极(磁)性;当外加电(磁)场时,这些原本杂乱排列的电(磁)偶极子沿 着电(磁)场排列,产生宏观电(磁)矩。为了描述极化(磁化)的大小,定义 极化(磁化)强度两个宏观量 ∑∑m M (1.5.1) △F △F 显然,电(磁)场越大,极(磁)化强度也越大。对第一种情况上述结论显而易 见,对第二种情况,考虑外场效应(趋向于使电磁矩平行排列)与温度效应(趋 向于它们无规排列)的竞争既可明白。在低场近似下,很多材料中这种响应程线 即 P(F,1)=6n,E(F,D,M(,)=-,mB(F,n (1.52) 其中,x,xn为极化(磁化)率。这就是介质极化(磁化)的基本图像,计算x,xn 要用到微观理论。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里E,B应当是介质分子在此处感受到的局城总 场,因为只要是场,无论是源场还是极(磁)化电荷(流)产生的场,都可纵介质产生 作用力。2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一个个分子环流(亦即磁偶极子),这个过程被称作磁化。 极化和磁化的过程还有另外的可能性。体系中的构成单元原本是带有固有电(磁) 偶极距的,但在无外加电(磁)场存在的时候这些电(磁)极距杂乱排列,不显 水 顺磁介质 示出极(磁)性;当外加电(磁)场时,这些原本杂乱排列的电(磁)偶极子沿 着电(磁)场排列,产生宏观电(磁)矩。为了描述极化(磁化)的大小,定义 极化(磁化)强度两个宏观量, i i p P V      i i m M V      (1.5.1) 显然,电(磁)场越大,极(磁)化强度也越大。对第一种情况上述结论显而易 见,对第二种情况,考虑外场效应(趋向于使电磁矩平行排列)与温度效应(趋 向于它们无规排列)的竞争既可明白。在低场近似下,很多材料中这种响应程线 性,即 0 0 1 ( , ) ( , ), ( , ) ( , ) 1 m e m Prt Ert M rt Brt               (1.5.2) 其中, , e m  为极化(磁化)率。这就是介质极化(磁化)的基本图像,计算 , e m  要用到微观理论。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里 E, B   应当是介质分子在此处感受到的局域总 场,因为只要是场,无论是源场还是极(磁)化电荷(流)产生的场,都可以对介质产生 作用力。 B m m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