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旅游学刊第33卷2018年第9期 Tourism Tribune Vol.33 No.9.2018 政经、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认识过程与结构,而随 直观的、审美的m。Harvey借用Mills的“社会学的 着进一步的社会转变与信息开放,有关地理空间的 想象力”概念(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概念,并 新解释还将会导致人们对地方观看方式的变化。 指出了“地理想象”(geographical imagination)(他亦 本研究选取了历史、政治、经济与文化关系相 用“空间意识”(spatial consciousness)一词)对城市 对密切的中韩两国之旅游现象为切入点,集中分析 规划的概念性意义z。Harvey认为,地理想象能 影响来华韩国游客在地方认知方面的想象因素,这 使个人得以确认空间与地点在自己的生命史上的 包括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空间距离,政治、军事、 角色,而人们想象中的空间概念都会影响到个人、 经济贸易和文化等过去或现在的国际链接,客源地 组织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与隔离。人们对空间 与目的地的推动与拉动因素,以及游客社会特征与 的想象还会受社会与权力结构的积极影响,从权力 情感作用等。另外,本研究不但关注邻近的地 关系的角度还可以基于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与人 理距离、丰富的旅游资源等中国对韩国的拉动因素 地主客关系等,解释地理想象如何重构了人们对世 以外,还涉及自古以来的共同历史背景与文化熟悉 界的理解5。地理想象是地理学研究旅游与休闲 度,比如:朝贡贸易体系、汉字文化圈、朝鲜族群体 的新视角之一,据Hall和Page的回顾与分类,过去 等历史特征,以及韩流与Youke(韩语中对“中国游 旅游与游憩地理学主要关注空间格局、游客流动等 客”的音译表述)等当代现象,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解 时空分析与目的地的实体环境,而最近还延伸到更 释了韩国游客对中国的地理想象及其形成机制。 广泛、更深入的社会层面的话语上,如旅游规划、性 特别是,中韩之间的文化共享与历史经历(如汉字 别与认同、全球化、经济与文化转变、可持续发展 文化圈、20世纪初在日本军国主义下的东亚悲惨经 等。最近旅游地理学把人们内在的心理作用视为 历等)以及当代日趋紧密的政经关系,给韩国人提 空间认同的重要主观因素,且出现了形象、地理想 供了对中国的共同认识和基本印象,并由此绘制了 象,以及文化、社会与历史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不同时期的认知地图。 Schulten所述,因为政治、文化与社会需求,会形成 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包括:第一,中国作为潜 关于地理和空间的新概念,它们又回过头来影响了 在或实际的旅游目的地对国际游客具有明哪些地理 历史与文化。Johnston回顾Schulten的书而强调, 想象因素;第二,韩国游客对中国的地理想象的构 当代社会的地理想象体现着多种含义,而这些现象 建与特征;第三,这些地理想象是否影响到他们到 与关系都需要从学科的角度来思考,比如:地图如 中国目的地的旅游动机。本研究选取中国入境旅 何反映国家力量等。地理想象是人们对某个地理 游的最主要客源之 一韩国游客,剖析他们对中 空间的理解或解释,潘光哲认为,随着信息生产流 国地理想象的形成与特征,以及通过地理想象一 通的广度与速度的发展,人们的“认知地图”也有了 动机模型(geographical imagination,motivation 变化。地理认知是客观地理空间与认知主体之间 model,G-M)构建,试图探讨游客对目的地(国家)的 的交流过程,而该机制在主体对地理要素的时空环 地理想象与实际旅游动机之间的模型与机制。 境中进行理解,结合并进行感情交流而融合出来的 四。因此,正如符号互动论所解释,不同社会主体对 1 文献综述 地理信息与特征(符号)表示不同的认知共识(意义 与价值),因而不同时期的政治、社会背景,以及人 1.1地理想象 们的认识,会影响到人们的地理想象结构,可绘制 1.1.1地理想象的跨学科研究 不同的认知地图。因此,潘光哲认为:“地理想象创 人们心里有关一个地方的图像并不是在“无” 造的乃是真实和想象杂揉兼存的第三空间,既真又 而生,想象是所认识的、所希望的,以及所期待的体 假,且绵延相续”o。 现。因此,地理想象概念是地理学、心理学、社会 1.1.2旅游目的地与地理想象:真实与虚构 学、政治学、管理学以及旅游学等多学科所关注的 目前,大量的旅游研究用目的地形象、游客凝 研究主题。Wright认为,地理学家关注的地方想象 视等概念来分析游客对地理环境的认知与感知形 力主要是通过对未知领域(terra incognita)的好奇心 象,但正如Schwartz和Ryan,以及Gelbman等学者 来反映,未知领域包括人们没去过的实体地方,或 所强调,人们对某个地方的形象形成过程中,历史 者是未经历过、未知的事情,而想象力包括宣传的、 文化和集体记忆等情感、心理和社会要素还占着重 .39 ?1994-201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旅 游 学 刊 第 33 卷 2018 年 第 9 期 Tourism Tribune Vol. 33 No. 9,2018 政经、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认识过程与结构[7],而随 着进一步的社会转变与信息开放,有关地理空间的 新解释还将会导致人们对地方观看方式的变化。 本研究选取了历史、政治、经济与文化关系相 对密切的中韩两国之旅游现象为切入点,集中分析 影响来华韩国游客在地方认知方面的想象因素,这 包括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空间距离,政治、军事、 经济贸易和文化等过去或现在的国际链接,客源地 与目的地的推动与拉动因素,以及游客社会特征与 情感作用等[5, 8-9]。另外,本研究不但关注邻近的地 理距离、丰富的旅游资源等中国对韩国的拉动因素 以外,还涉及自古以来的共同历史背景与文化熟悉 度,比如:朝贡贸易体系、汉字文化圈、朝鲜族群体 等历史特征,以及韩流与Youke(韩语中对“中国游 客”的音译表述)等当代现象,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解 释了韩国游客对中国的地理想象及其形成机制。 特别是,中韩之间的文化共享与历史经历(如汉字 文化圈、20世纪初在日本军国主义下的东亚悲惨经 历等)以及当代日趋紧密的政经关系,给韩国人提 供了对中国的共同认识和基本印象,并由此绘制了 不同时期的认知地图。 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包括:第一,中国作为潜 在或实际的旅游目的地对国际游客具有哪些地理 想象因素;第二,韩国游客对中国的地理想象的构 建与特征;第三,这些地理想象是否影响到他们到 中国目的地的旅游动机。本研究选取中国入境旅 游的最主要客源之一——韩国游客,剖析他们对中 国地理想象的形成与特征,以及通过地理想象—— 动 机 模 型(geographical imagination - motivation model,G-M)构建,试图探讨游客对目的地(国家)的 地理想象与实际旅游动机之间的模型与机制。 1 文献综述 1.1 地理想象 1.1.1 地理想象的跨学科研究 人们心里有关一个地方的图像并不是在“无” 而生,想象是所认识的、所希望的,以及所期待的体 现[10]。因此,地理想象概念是地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政治学、管理学以及旅游学等多学科所关注的 研究主题。Wright认为,地理学家关注的地方想象 力主要是通过对未知领域(terra incognita)的好奇心 来反映,未知领域包括人们没去过的实体地方,或 者是未经历过、未知的事情,而想象力包括宣传的、 直观的、审美的[11]。Harvey借用 Mills 的“社会学的 想象力”概念(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概念,并 指出了“地理想象”(geographical imagination)(他亦 用“空间意识”(spatial consciousness)一词)对城市 规划的概念性意义[12-14]。Harvey 认为,地理想象能 使个人得以确认空间与地点在自己的生命史上的 角色,而人们想象中的空间概念都会影响到个人、 组织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与隔离[13]。人们对空间 的想象还会受社会与权力结构的积极影响,从权力 关系的角度还可以基于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与人 地主客关系等,解释地理想象如何重构了人们对世 界的理解[15-16]。地理想象是地理学研究旅游与休闲 的新视角之一,据Hall和Page的回顾与分类,过去 旅游与游憩地理学主要关注空间格局、游客流动等 时空分析与目的地的实体环境,而最近还延伸到更 广泛、更深入的社会层面的话语上,如旅游规划、性 别与认同、全球化、经济与文化转变、可持续发展 等[17]。最近旅游地理学把人们内在的心理作用视为 空间认同的重要主观因素,且出现了形象、地理想 象,以及文化、社会与历史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Schulten 所述,因为政治、文化与社会需求,会形成 关于地理和空间的新概念,它们又回过头来影响了 历史与文化[18]。Johnston回顾Schulten的书而强调, 当代社会的地理想象体现着多种含义,而这些现象 与关系都需要从学科的角度来思考,比如:地图如 何反映国家力量等[19]。地理想象是人们对某个地理 空间的理解或解释,潘光哲认为,随着信息生产流 通的广度与速度的发展,人们的“认知地图”也有了 变化[7]。地理认知是客观地理空间与认知主体之间 的交流过程,而该机制在主体对地理要素的时空环 境中进行理解,结合并进行感情交流而融合出来的 [20]。因此,正如符号互动论所解释,不同社会主体对 地理信息与特征(符号)表示不同的认知共识(意义 与价值),因而不同时期的政治、社会背景,以及人 们的认识,会影响到人们的地理想象结构,可绘制 不同的认知地图。因此,潘光哲认为:“地理想象创 造的乃是真实和想象杂揉兼存的第三空间,既真又 假,且绵延相续”[7]。 1.1.2 旅游目的地与地理想象:真实与虚构 目前,大量的旅游研究用目的地形象、游客凝 视等概念来分析游客对地理环境的认知与感知形 象,但正如 Schwartz 和 Ryan,以及 Gelbman 等学者 所强调,人们对某个地方的形象形成过程中,历史 文化和集体记忆等情感、心理和社会要素还占着重 ⋅⋅ 3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