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李煜徐安琪:普通人的爱情观研究 任何浪漫意境和情调的高达76.8%,曾有过“爱得神魂颠倒、如胶似漆”经历的为最多,但也 仅占7%①。但该研究的爱情含义仅限于激情式,且由研究者给出封闭式答案供选择,我们尚未 见到对爱情不同类别或要素的定量研究,更缺乏以普通人自述的开放式资料所归纳的爱情类型和 特征的研究。 在西方学界,以普通人爱情观为视角的经验研究也不多见,但以Fehr的研究为代表。他曾 经对14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让被访者列出他们所认为的爱情特征。结果表明,普通人对爱情 定义也是丰富而复杂的,他大约共列举了爱情的68种不同特征,包括包容、关心、尊重、奉献、 性的吸引力、时时为对方着想和兴奋,等等。其中排序前3位的特征与 Hatfield和 Walster所 界定的“伴侣型爱情”十分相似。在1991年的另一项研究中,Fehr同样列举了这68种特征,请 他们判定哪些更准确地描述了爱情的概念。结果符合伴侣型爱情的特征要多于狂热型爱情。Fehr 的结论是普通人对爱情的看法包含了伴侣型爱情和狂热型爱情这两方面,但认为伴侣型爱情是爱 情的基本特征,狂热型爱情相对不那么重要。这些论点似乎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但在后继的研究 中也得以证实② 、研究方法和数据 本文实证资料来自“市场化转型中的青年择偶”课题组采用多阶分层概率抽样方法和入户面 访获得的问卷调查资料。调查在上海、成都分别完成问卷500和300份,对象为城市户籍人口中 的适龄未婚青年(男22-30岁,女20-28岁) 为考察现代年轻人的爱情观,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一个开放式问题,被访者在不受任何暗示 的情况下,自由地表达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开放式问题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同时避 免了通常问卷调查中封闭式的询问使被访者在答题时的削足适履现象。为了避免对被访者的暗 示,我们在问卷设计时将所有与爱情有关的行为、态度和量表等置于爱情观念的开放问题之后。 问卷设问具体如下 您知道我们这个调査主要与爱情有关,我们想先听听您的看法。能否根据您个人的 体会和理解,简单地叙述一下你心目中爱情的含义是什么? 我们要求访问员在入户访谈时不要给被访者任何提示或暗示,让其自由做答。在被访者回答 后保持一定程度的追问:“还有呢?还有吗……”,并及时澄清被访者含义不清的回答。除此之 外,访问员的工作就是将被访者的回答如实、详细地记录,即尽量逐字逐句地记录被访者原话, 不得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任何改变。 对开放式问题的编码是将语言文字回答转化为计算机编码的过程,其过程类似于一个多项选 择题。两者的不同在于一个是事前设计,一个是事后整理而得,因此两者也就具有不同的方法论 含义的差异③。但在统计方法的使用上两者并无差异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800份,其中未答或答“不知道”的共28人,认为“难说”或“说不清 的12人,回答“不相信有爱情”的3人,共获得有效问卷757份,实际回答率为94.5%。对相 似的编码进行合并后,共可归为16大类表述和一个其他类。之所以归到其他类是因为一些回答 不着边际,有的则太过奇特难以归并或独立成类,且人数又过少。因为“其他”类的含义不清, ①徐安琪主编:《世纪之交中国人的爱情和婚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 Fehr, B.(1988). Prototyp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of Love and Commit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5, 557-579: Fehr, B. Russell, J. A.(1991). Concept of Love viewed by from rototype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 425-43& Fehr, B. Broughton R. H. (1993).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view of Love. University of Winipeg ③李煜:《开放问题在社会科学的应用》,《社会学》1996年第1期 9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7 期 136 任何浪漫意境和情调的高达 76.8%,曾有过“爱得神魂颠倒、如胶似漆”经历的为最多,但也 仅占 7% ①。但该研究的爱情含义仅限于激情式,且由研究者给出封闭式答案供选择,我们尚未 见到对爱情不同类别或要素的定量研究,更缺乏以普通人自述的开放式资料所归纳的爱情类型和 特征的研究。 在西方学界,以普通人爱情观为视角的经验研究也不多见,但以 Fehr 的研究为代表。他曾 经对 141 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让被访者列出他们所认为的爱情特征。结果表明,普通人对爱情 定义也是丰富而复杂的,他大约共列举了爱情的 68 种不同特征,包括包容、关心、尊重、奉献、 性的吸引力、时时为对方着想和兴奋,等等。其中排序前 3 位的特征与 Hatfield 和 Walster所 界定的“伴侣型爱情”十分相似。在 1991 年的另一项研究中,Fehr 同样列举了这 68 种特征,请 他们判定哪些更准确地描述了爱情的概念。结果符合伴侣型爱情的特征要多于狂热型爱情。Fehr 的结论是普通人对爱情的看法包含了伴侣型爱情和狂热型爱情这两方面,但认为伴侣型爱情是爱 情的基本特征,狂热型爱情相对不那么重要。这些论点似乎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但在后继的研究 中也得以证实②。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本文实证资料来自“市场化转型中的青年择偶”课题组采用多阶分层概率抽样方法和入户面 访获得的问卷调查资料。调查在上海、成都分别完成问卷 500 和 300 份,对象为城市户籍人口中 的适龄未婚青年(男 22-30 岁,女 20-28 岁)。 为考察现代年轻人的爱情观,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一个开放式问题,被访者在不受任何暗示 的情况下,自由地表达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开放式问题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同时避 免了通常问卷调查中封闭式的询问使被访者在答题时的削足适履现象。为了避免对被访者的暗 示,我们在问卷设计时将所有与爱情有关的行为、态度和量表等置于爱情观念的开放问题之后。 问卷设问具体如下: 您知道我们这个调查主要与爱情有关,我们想先听听您的看法。能否根据您个人的 体会和理解,简单地叙述一下你心目中爱情的含义是什么? 我们要求访问员在入户访谈时不要给被访者任何提示或暗示,让其自由做答。在被访者回答 后保持一定程度的追问:“还有呢? 还有吗……”,并及时澄清被访者含义不清的回答。除此之 外,访问员的工作就是将被访者的回答如实、详细地记录,即尽量逐字逐句地记录被访者原话, 不得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任何改变。 对开放式问题的编码是将语言文字回答转化为计算机编码的过程,其过程类似于一个多项选 择题。两者的不同在于一个是事前设计,一个是事后整理而得,因此两者也就具有不同的方法论 含义的差异③。但在统计方法的使用上两者并无差异。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 800 份,其中未答或答“不知道”的共 28 人,认为“难说”或“说不清” 的 12 人,回答“不相信有爱情”的 3 人,共获得有效问卷 757 份,实际回答率为 94.5%。对相 似的编码进行合并后,共可归为 16 大类表述和一个其他类。之所以归到其他类是因为一些回答 不着边际,有的则太过奇特难以归并或独立成类,且人数又过少。因为“其他”类的含义不清, ① 徐安琪主编:《世纪之交中国人的爱情和婚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② Fehr, B. (1988). Prototyp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of Love and Commit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5, 557-579;Fehr, B. & Russell, J. A. (1991). Concept of Love Viewed by from a Prototype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 425-438;Fehr, B. & Broughton, R. H. (1993).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view of Love. University of Winipeg. ③ 李煜:《开放问题在社会科学的应用》,《社会学》1996 年第 1 期。 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7 期 李 煜 徐安琪 :普通人的爱情观研究 13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