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迟到一些时间,就会发现,盘子里留下来的都是最差的食品?为什么在新楼盘的 热卖中,晚到的人们只能买到那些层次、朝向较差的房子?尽管在意识的层面上, 我们到处听到的都是“公而忘私”、“先公后私”这类美丽的辞藻,但实际行动 总会显现出另一个不同的自我。我们不禁要问:我究竟是谁?或扩而言之:人究 竟是什么?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是由一组器官构成的,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需要, 因而人的欲望就像没有底的水桶,永远是装不满的。然而,能够满足人的欲望的 资源总是匮乏的。这一供求关系的失衡决定了人生的三个状态:痛苦、幸福和无 聊。当一个人心中充满欲望时,他就处于痛苦的状态中。当他的第一个欲望得到 满足时,他会处于短暂的幸福状态中,但第二个欲望的产生又会立即把他抛回到 痛苦的状态中。而当他对第一个欲望的满足感已经消失、第二个欲望尚未产生时, 他就会处于无聊的状态中。叔本华甚至把整个人生诠释为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 的钟摆。总之,他认为,人生在总体上是痛苦的、悲剧性的,只有在细节上才具 有喜剧性的味道。无疑地,叔本华的哲学具有某种悲观主义的倾向,但他打破了 关于“理性第一性,意志第二性”的传统哲学观念,肯定了意志或者说欲望在人 的生活中是第一性的,而理性只是意志的奴仆和工具 深受叔本华影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进一步探讨了人格的三重结构, 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他的语境中,本我是指人身上种种非理性的本能和欲望, 其中最突出的是性欲,而性欲所蕴含的能量被称为“里比多”。自我是指人的理 智。超我则是指内化为心中权威的宗教、道德、法律、政治等规范。这三者的关 系是:本我是一匹野马,自我是骑手,而自我手中的缰绳则是控制野马的超我 弗氏认为,里比多的活动是服从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人若想在科学、宗教、艺 术或哲学等领域里取得成就,就必须把里比多成功地升华到这些领域里。否则, 里比多就会在日常状态(梦、爱情、婚姻和谋生的劳动等)或变异状态(变态 自杀、疯狂等)中被消耗殆尽。尽管弗氏的理论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它深刻地 揭示出自我内在的动力机制。 再后来,深受弗氏影响,却又在理论上另辟蹊径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则论 述了个人在心理上五个不同的需要层次:第一层是吃东西,以便能够活着:第二 层是安全,即生命不受威胁;第三层是爱情和婚姻,使种族得以延续;第四层是 人格受到尊重:第五层是自己身上的潜能得以实现。马斯洛的心理学揭示出个人 自我实现的种种条件和可能性 我们上面所列举的叔本华、弗洛伊德和马斯洛的理论,都为我们认识真实的 自我提供了重要的启发。无论如何,人生苦短。如果一个人18岁前被父母抚养, 60岁后得到子女的赡养,那么中间只有42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即使排除掉 疾病、灾祸等可能性所占去的时间,他至少得花三分之一的时间睡眠,其余三分 之二的时间则要读完学位,解决谋生问题,做出成就;还要谈婚论嫁,生儿育女; 更要社会交往,建立各种联系。毋庸讳言,在这段有限而短暂的时间里,大学生 活的四年时间是异常宝贵的。只有找回并认识真实的自我,才能以最合理的、最 有效的方式度过这四年的生活迟到一些时间,就会发现,盘子里留下来的都是最差的食品?为什么在新楼盘的 热卖中,晚到的人们只能买到那些层次、朝向较差的房子?尽管在意识的层面上, 我们到处听到的都是“公而忘私”、“先公后私”这类美丽的辞藻,但实际行动 总会显现出另一个不同的自我。我们不禁要问:我究竟是谁?或扩而言之:人究 竟是什么?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是由一组器官构成的,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需要, 因而人的欲望就像没有底的水桶,永远是装不满的。然而,能够满足人的欲望的 资源总是匮乏的。这一供求关系的失衡决定了人生的三个状态:痛苦、幸福和无 聊。当一个人心中充满欲望时,他就处于痛苦的状态中。当他的第一个欲望得到 满足时,他会处于短暂的幸福状态中,但第二个欲望的产生又会立即把他抛回到 痛苦的状态中。而当他对第一个欲望的满足感已经消失、第二个欲望尚未产生时, 他就会处于无聊的状态中。叔本华甚至把整个人生诠释为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 的钟摆。总之,他认为,人生在总体上是痛苦的、悲剧性的,只有在细节上才具 有喜剧性的味道。无疑地,叔本华的哲学具有某种悲观主义的倾向,但他打破了 关于“理性第一性,意志第二性”的传统哲学观念,肯定了意志或者说欲望在人 的生活中是第一性的,而理性只是意志的奴仆和工具。 深受叔本华影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进一步探讨了人格的三重结构, 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他的语境中,本我是指人身上种种非理性的本能和欲望, 其中最突出的是性欲,而性欲所蕴含的能量被称为“里比多”。自我是指人的理 智。超我则是指内化为心中权威的宗教、道德、法律、政治等规范。这三者的关 系是:本我是一匹野马,自我是骑手,而自我手中的缰绳则是控制野马的超我。 弗氏认为,里比多的活动是服从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人若想在科学、宗教、艺 术或哲学等领域里取得成就,就必须把里比多成功地升华到这些领域里。否则, 里比多就会在日常状态(梦、爱情、婚姻和谋生的劳动等)或变异状态(变态、 自杀、疯狂等)中被消耗殆尽。尽管弗氏的理论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它深刻地 揭示出自我内在的动力机制。 再后来,深受弗氏影响,却又在理论上另辟蹊径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则论 述了个人在心理上五个不同的需要层次:第一层是吃东西,以便能够活着;第二 层是安全,即生命不受威胁;第三层是爱情和婚姻,使种族得以延续;第四层是 人格受到尊重;第五层是自己身上的潜能得以实现。马斯洛的心理学揭示出个人 自我实现的种种条件和可能性。 我们上面所列举的叔本华、弗洛伊德和马斯洛的理论,都为我们认识真实的 自我提供了重要的启发。无论如何,人生苦短。如果一个人 18 岁前被父母抚养, 60 岁后得到子女的赡养,那么中间只有 42 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即使排除掉 疾病、灾祸等可能性所占去的时间,他至少得花三分之一的时间睡眠,其余三分 之二的时间则要读完学位,解决谋生问题,做出成就;还要谈婚论嫁,生儿育女; 更要社会交往,建立各种联系。毋庸讳言,在这段有限而短暂的时间里,大学生 活的四年时间是异常宝贵的。只有找回并认识真实的自我,才能以最合理的、最 有效的方式度过这四年的生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