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为了防止由于软、硬件故障而造成系统失败,保证被破坏了的文件能进行有效的恢复, 系统应保存所有文件的双份拷贝。一旦一份拷贝被破坏,就可以使用另一份拷贝恢复系统。 文件拷贝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周期性的全量转存,另一种是增量转存。 文件系统和用户间的接口是通过系统调用实现的。一般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的系统调 用主要有建立/删除、打开/关闭、读/写文件等。 7.1.7.文件的使用 用户可通过文件系统所提供的命令和系统功能调用来实施对文件的操作。基本的文件 操作有以下几种 (1)创建文件。在创建一个新文件时,系统要为它分配必要的外存空间,并在文件系统 的目录中,为它建立一个目录项,用来登记该文件的文件名及其在外存的地址等属性。 (2)删除文件。当不再使用某个文件时,可将它从文件系统中删除。此时,系统应先从 目录中找到要删除文件的目录项,并根据其中的外存地址信息回收该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最后还必须释放它的目录项 (3)读文件。当用户需要某个文件中的数据时,可将相应数据从外存读入内存。此时,系 统同样要查找目录,找到指定文件的目录项,从中得到文件在外存中的地址信息,然后启动 设备将数据读入内存 4)写文件。当用户要求添加或修改某个文件的内容时,可对它进行写操作。为此,也同 样需要查找目录,找到指定文件的目录项,从中得到文件在外存中的地址信息,然后启动设 备将数据写到相应的外存位置。 (5)设置文件的读/写指针。文件的读/写指针指出了要读/写的信息距离文件首字节的偏 移量。在读/写文件时,将根据读/写指针和相应文件目录项中的外存地址信息计算出欲读/ 写的信息在外存中的地址。通过设置文件读/写指针的操作,可将读/写指针设置到文件的任 位置,从而实现对该文件内容的随机访问 (6)打开文件。打开文件的主要功能是将指定文件的属性信息复制到内存中,并返回指向 内存中的该文件属性信息的指针。以后,用户需要对该文件进行操作时,便可直接在内存中 找到文件的外存地址等属性,从而显著地提高对文件的操作速度。 (7)关闭文件。当用户目前不再要求访问某个打开文件时,可对它进行关闭操作。此时, 将从内存中删除指定文件的属性信息,如果其中的文件属性信息已被修改过,则还需将它写 回外存。关闭文件后,若要再次访问该文件,则必须重新进行打开文件的操作。 7.2重点难点学习提示 本章的目的是掌握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实现过程,为此应对以下几个重点、难点问 题作认真的学习,切实地掌握其基本内容 1.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 根据用户和系统管理上的需要,可将有结构文件的记录组织成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z 索引顺序文件三种形式 (1)顺序文件:应了解如何对定长记录的顺序文件进行读/写操作,这种文件形式有何优 缺点,它主要用于何种场合。 (2)索引文件:应能较好地理解为什么要引入索引文件,并能用图来说明索引文件的组 形式,以及索引文件的优缺点 3)索引顺序文件:应了解索引顺序文件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引入的,如何对索 引顺序文件进行检索,当文件非常大时又应如何处理。 2.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 在为文件分配存储空间时,通常可采用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三种方式 (1)连续分配:应了解如何连续分配的文件进行顺序访问或随机访问,这种分配方式有为了防止由于软、硬件故障而造成系统失败,保证被破坏了的文件能进行有效的恢复, 系统应保存所有文件的双份拷贝。一旦一份拷贝被破坏,就可以使用另一份拷贝恢复系统。 文件拷贝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周期性的全量转存,另一种是增量转存。 文件系统和用户间的接口是通过系统调用实现的。一般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的系统调 用主要有建立/删除、打开/关闭、读/写文件等。 7.1.7.文件的使用 用户可通过文件系统所提供的命令和系统功能调用来实施对文件的操作。基本的文件 操作有以下几种: (1)创建文件。在创建一个新文件时,系统要为它分配必要的外存空间,并在文件系统 的目录中,为它建立一个目录项,用来登记该文件的文件名及其在外存的地址等属性。 (2)删除文件。当不再使用某个文件时,可将它从文件系统中删除。此时,系统应先从 目录中找到要删除文件的目录项,并根据其中的外存地址信息回收该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最后还必须释放它的目录项。 (3)读文件。当用户需要某个文件中的数据时,可将相应数据从外存读入内存。此时,系 统同样要查找目录,找到指定文件的目录项,从中得到文件在外存中的地址信息,然后启动 设备将数据读入内存。 (4)写文件。当用户要求添加或修改某个文件的内容时,可对它进行写操作。为此,也同 样需要查找目录,找到指定文件的目录项,从中得到文件在外存中的地址信息,然后启动设 备将数据写到相应的外存位置。 (5)设置文件的读/写指针。文件的读/写指针指出了要读/写的信息距离文件首字节的偏 移量。在读/写文件时,将根据读/写指针和相应文件目录项中的外存地址信息计算出欲读/ 写的信息在外存中的地址。通过设置文件读/写指针的操作,可将读/写指针设置到文件的任 一位置,从而实现对该文件内容的随机访问。 (6)打开文件。打开文件的主要功能是将指定文件的属性信息复制到内存中,并返回指向 内存中的该文件属性信息的指针。以后,用户需要对该文件进行操作时,便可直接在内存中 找到文件的外存地址等属性,从而显著地提高对文件的操作速度。 (7)关闭文件。当用户目前不再要求访问某个打开文件时,可对它进行关闭操作。此时, 将从内存中删除指定文件的属性信息,如果其中的文件属性信息已被修改过,则还需将它写 回外存。关闭文件后,若要再次访问该文件,则必须重新进行打开文件的操作。 7.2 重点难点学习提示 本章的目的是掌握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实现过程,为此应对以下几个重点、难点问 题作认真的学习,切实地掌握其基本内容。 1.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 根据用户和系统管理上的需要,可将有结构文件的记录组织成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z 索引顺序文件三种形式。 (1)顺序文件:应了解如何对定长记录的顺序文件进行读/写操作,这种文件形式有何优 缺点,它主要用于何种场合。 (2)索引文件:应能较好地理解为什么要引入索引文件,并能用图来说明索引文件的组 形式,以及索引文件的优缺点。 (3)索引顺序文件:应了解索引顺序文件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引入的,如何对索 引顺序文件进行检索,当文件非常大时又应如何处理。 2.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 在为文件分配存储空间时,通常可采用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三种方式。 (1)连续分配:应了解如何连续分配的文件进行顺序访问或随机访问,这种分配方式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