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A.10B.2.5C.0.1D.1.0 19.若企业长期生产中使用熟练工和非熟练工,则熟练工的需求曲线() A随熟练工工资提高而左移 随非熟练工工资提高左移 C是熟练工的边际生产收入曲线 D.是非熟练工的边际生产收入曲线 20.下列哪一种情况符合帕累托改进准则() A.提高座机话费,降低手机话费 B增加高收入者税收提高低收入者补贴 C.调整生产结构提高效益,增加工资 D通过各种措施刺激物价上升促进生产 二.计算题 1.(15分)某市场供给函数Qs=50+3p,需求函数Qd=100-2p (1)求市场均衡 (2)若由于某种原因,市场需求函数变化为Qd=150-2p A.求新的市场均衡 B若政府要维持(1)问价格不变,并以40元价格购进其他市场产品后以(1)问价格投放市场, 需购多少,耗资若干? C.若政府对生产企业进行补贴以维持(1)问价格,每单位产品补贴若干? DB、C两种方式,哪种方式政府耗资更少? 2(15分)某企业生产函数为Q=300A+200B-0.2A2-0.3B~2,A 、B为两种可变投入,A的价格Pa=10,B的价格Pb=5 (1)A=10,B=10,所处的等产量线为何? (2)A=10,B=10时,求A与B的产出弹性及此时所处规模报酬阶段 (3)企业长期生产扩张线 (4)A=10,B=10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否经济合理,为什么? (5)若企业可变成本总额控制为3000求A、B的最优投入量及相应产量 3(15分)某完全竞争企业长期总成本函数LTC=(2/3)Q^3-16Q^2+180Q,企业将短期工厂调 整为短期总成本曲线STC=Q3-2402+1950+450 (1)企业预计产品价格为多少?企业产量、利润多少?短期生产最低价格多少? (2)若产品实际价格为124企业短期产量与长期产量为多少? (3)若该产业为成本不变产业,则行业长期均衡价格为多少?长期均衡时企业产量为多少? 分析题(15分) 我国近来出台了若干引人注目的经济政策:多次调低存贷款利率增加工资拟开征利 息税等等试说明这些措施属于何种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其经济意义及可能的经济影响。你 认为我国现阶段还可以采用哪些宏观经济政策? 有经济学家撰文言:“增加工资会令物价上升是计划经济的观点”,又言“征收利息税可 以让人们取出存款进行消费。”试评论上述观点。A.10 B.2.5 C.0.1 D.1.0 19.若企业长期生产中使用熟练工和非熟练工,则熟练工的需求曲线( ) A.随熟练工工资提高而左移 B.随非熟练工工资提高左移 C.是熟练工的边际生产收入曲线 D.是非熟练工的边际生产收入曲线 20.下列哪一种情况符合帕累托改进准则( ) A.提高座机话费,降低手机话费 B.增加高收入者税收,提高低收入者补贴 C.调整生产结构,提高效益,增加工资 D.通过各种措施,刺激物价上升,促进生产 二.计算题 1.(15 分)某市场供给函数 Qs=-50+3p,需求函数 Qd=100-2p (1)求市场均衡 (2)若由于某种原因,市场需求函数变化为 Qd=150-2p A.求新的市场均衡 B.若政府要维持(1)问价格不变,并以40元价格购进其他市场产品后以(1)问价格投放市场, 需购多少,耗资若干? C.若政府对生产企业进行补贴,以维持(1)问价格,每单位产品补贴若干? D.B、C 两种方式,哪种方式政府耗资更少? 2.(15 分)某企业生产函数为 Q=300A+200B-0.2A^2-0.3B^2,A 、B 为两种可变投入,A 的价格 Pa=10,B 的价格 Pb=5 (1)A=10,B=10,所处的等产量线为何? (2)A=10,B=10 时,求 A 与 B 的产出弹性及此时所处规模报酬阶段 (3)企业长期生产扩张线 (4)A=10,B=10 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否经济合理,为什么? (5)若企业可变成本总额控制为 3000,求 A、B 的最优投入量及相应产量 3.(15 分)某完全竞争企业长期总成本函数 LTC=(2/3)Q^3-16Q^2+180Q,企业将短期工厂调 整为短期总成本曲线 STC=Q^3-24Q^2+195Q+450 (1)企业预计产品价格为多少?企业产量、利润多少?短期生产最低价格多少? (2)若产品实际价格为 124,企业短期产量与长期产量为多少? (3)若该产业为成本不变产业,则行业长期均衡价格为多少?长期均衡时企业产量为多少? 三、分析题(15 分) 我国近来出台了若干引人注目的经济政策:多次调低存贷款利率,增加工资,拟开征利 息税等等,试说明这些措施属于何种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其经济意义及可能的经济影响。你 认为我国现阶段还可以采用哪些宏观经济政策? 有经济学家撰文言:“增加工资会令物价上升是计划经济的观点”,又言“征收利息税可 以让人们取出存款进行消费。”试评论上述观点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