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杨静等:参与者信誉度感知的MCS数据收集机制 ·1927· 确量化下次感知数据的可信程度. 式中,参数入满足 入a1-)=1,根据级数相关理 服务器不仅需要动态更新参与者山:当前信誉度, 会 而且还需据此属性对其进行二元分类以判别其是否可 论四,此时可确定入等于0.5. 信,进而确定其下次感知数据的可信程度,考虑到 3 数据收集机制 逻辑回归模型是二元数据判别标准广泛使用的方 法,故信誉度更新方法:()可为逻辑回归函数1/ 由于服务器将参与者当前信誉度作为衡量其下次 (1+e心.如前所述,初始时山:历史信誉度和当前 感知数据可信程度的重要依据,本节先根据参与者剩 信誉度r:均等于0.5,但是当t为0.5时,1/(1+e) 余可发送时间及移动设备剩余能量,将参与者传输感 大于0.5,显然不符合初始条件.另外,根据信誉度定 知数据方式分为直接发送和间接转发两类.在直接发 义知历史信誉度和当前信誉度:均属于0,1]范 送方式下,根据当前信誉度直接衡量参与者下次感知 围,但是当∈0,1]时,1/(1+e)取值范围为 数据可信程度,而在间接转发方式下,则首先根据参与 0.5,1/(1+e)],此时不符合信誉度定义.由于存 者之间信任程度选择最佳朋友来转发感知数据,进而 量化参与者下次感知数据可信程度.此外,在多任务 在上述两个矛盾,因此需对上述信誉度更新方法作进 并发场景下,结合感知数据可信程度建立多目标规划 一步处理,首先在不考虑历史信誉度取值范围影响 的基础上,从整个实数域分析可知,1/(1+e)关于 模型,从而提出相应的数据收集机制,使得服务器以最 小总奖励开销实时准确完成感知任务,同时达到参与 坐标(0,0.5)成中心对称,且在(-3,0)和0,+) 者奖励最大化的目的 范围内:()增长速率先快后慢,此趋势与信誉度变化 3.1感知数据可信程度 相吻合;另外,r:(r)等于0和1为1/(1+e⊙)水平渐 参与者信誉度动态更新后,服务器根据参与者当 近线,此时取值范围也符合信誉度定义.因此根据1/ 前信誉值衡量其下次感知数据可信程度.由于参与者 (1+e在实数域内性质,可将r片∈0,1]映射到整 感知能力不同、携带的移动设备也有所差异,在此情况 个实数域后,再借助逻辑回归模型对山:信誉度进行动 下,为了将感知数据成功发送到服务器,可能需要借助 态更新,然而一方面难以寻找适当的对应法则将:∈ 其他参与者来转发感知数据. D,1]映射到整个实数域,故难以对u,信誉度进行动 假设服务器下次广播感知任务为N={N.1, 态更新,另一方面在[-10,10]范围外逻辑回归函数 N。+2…,N},将参与者4:下次选择参与的感知任务 值几乎保持稳定且变化可忽略不计,因此将历史信誉 记为N0,服务器允许感知总时间为y-,假设 度r∈D,1]映射到r∈[-10,10]范围内也可准确 参与者“:在a切时刻开始参与任务N:a切,在。n 动态更新u:信誉度,映射方法如下式所示: 片.20立-10max(位-10min(2 时刻向服务器发送感知数据,称,-+n为山:对下 (14) max (r)-min (r) 次感知任务N:an的剩余可发送时间an·为保证感 分析上式,当等于0.5时,映射后,等于0且 知数据能及时传输到服务器,当剩余可发送时间i+ 越少时,山:选择直接发送的概率越大.另外,当山:移动 1/(1+e)等于0.5,显然符合初始条件.另外,当 设备剩余能量E不足时,虽然外界能对其进行充电, r号∈[-10,10]时,根据1/(1+e)水平渐近线可知 但由于感知任务较高的实时性要求,可能导致山:错过 1/(1+e)取值几乎近似在0,1]范围内,显然也满 了服务器对任务NaD所允许的感知时间范围,故为 足信誉度定义范围,故将历史信誉度映射到,后, 了将感知数据及时发送到服务器,需其他参与者转发 能够有效避免当前信誉度初始条件和取值范围两个问 感知数据,也意味着山:移动设备剩余能量越充足时, 题同时,为准确衡量参与者“:当前信誉度,结合其历 其直接发送感知数据的概率也越大.根据以上分析, 史感知任务0:={o1,02,…,0},此处将0:中各历史 可通过u:剩余可发送时间及其移动设备剩余能量确 信誉度进行加权求和,如下式所示: 定其传输感知数据的方式. =∑aa1-r (15) 由于山:剩余可发送时间。-an越少,而其移 动设备剩余能量E:越充足时,其直接发送感知数据的 式中,表示”:历史信誉度加权和,A是(0,1]范围内 的常数,归一化权重入a+-》用来区分各历史信誉度重 概率也越大,通过剩余能量时间比E:/(-an)判 断,发送感知数据方式,如下式所示: 要性,表示越接近当前时刻完成的感知任务其历史信 誉度权重越大,因此,对各历史信誉度映射并加权求和 直接发送,EC~n) ≥0.5, 后,可得u,信誉度更新方法,如下式所示: E(-ian) (17) E(G-ap) 1+e (16) 间接转发 E(-n) <0.5.杨 静等: 参与者信誉度感知的 MCS 数据收集机制 确量化下次感知数据的可信程度. 服务器不仅需要动态更新参与者 ui 当前信誉度, 而且还需据此属性对其进行二元分类以判别其是否可 信[20],进而确定其下次感知数据的可信程度,考虑到 逻辑回归模型[21]是二元数据判别标准广泛使用的方 法,故信誉度更新方法 ri ( r h ij ) 可为逻辑回归函数 1 / ( 1 + e - r h ij) . 如前所述,初始时 ui 历史信誉度 r h ij和当前 信誉度 ri 均等于 0. 5,但是当 r h ij为 0. 5 时,1 /( 1 + e - r h ij) 大于 0. 5,显然不符合初始条件. 另外,根据信誉度定 义知历史信誉度 r h ij和当前信誉度 ri 均属于[0,1]范 围,但是 当 r h ij ∈[0,1]时,1 /( 1 + e - r h ij ) 取值 范 围 为 [0. 5,1 /( 1 + e - 1 ) ],此时不符合信誉度定义. 由于存 在上述两个矛盾,因此需对上述信誉度更新方法作进 一步处理,首先在不考虑历史信誉度 r h ij取值范围影响 的基础上,从整个实数域分析可知,1 /( 1 + e - r h ij) 关于 坐标( 0,0. 5) 成中心对称,且在( - ∞ ,0) 和[0,+ ∞ ) 范围内ri ( r h ij) 增长速率先快后慢,此趋势与信誉度变化 相吻合; 另外,ri ( r h ij) 等于 0 和 1 为 1 /( 1 + e - r h ij) 水平渐 近线,此时取值范围也符合信誉度定义. 因此根据 1 / ( 1 + e - r h ij) 在实数域内性质,可将 r h ij∈[0,1]映射到整 个实数域后,再借助逻辑回归模型对 ui 信誉度进行动 态更新,然而一方面难以寻找适当的对应法则将 r h ij∈ [0,1]映射到整个实数域,故难以对 ui 信誉度进行动 态更新,另一方面在[- 10,10]范围外逻辑回归函数 值几乎保持稳定且变化可忽略不计,因此将历史信誉 度 r h ij∈[0,1]映射到 r'ij h ∈[- 10,10]范围内也可准确 动态更新 ui 信誉度,映射方法如下式所示: r'ij h = 20r h ij - 10max ( r h ij) - 10min ( r h ij) max ( r h ij) - min ( r h ij) . ( 14) 分析上式,当 r h ij等于 0. 5 时,映射后 r'ij h 等于 0 且 1 /( 1 + e - r'ij h ) 等于 0. 5,显然符合初始条件. 另外,当 r'ij h ∈[- 10,10]时,根据 1 /( 1 + e - r'ij h ) 水平渐近线可知 1 /( 1 + e - r'ij h ) 取值几乎近似在[0,1]范围内,显然也满 足信誉度定义范围,故将历史信誉度 r h ij映射到 r'ij h 后, 能够有效避免当前信誉度初始条件和取值范围两个问 题. 同时,为准确衡量参与者 ui 当前信誉度,结合其历 史感知任务 Oi = { oi1,oi2,…,oin } ,此处将 Oi 中各历史 信誉度进行加权求和,如下式所示: r s i = ∑ n j = 1 λ( n + 1 - j) r'ij h . ( 15) 式中,r s i 表示 ui 历史信誉度加权和,λ 是( 0,1]范围内 的常数,归一化权重 λ( n + 1 - j) 用来区分各历史信誉度重 要性,表示越接近当前时刻完成的感知任务其历史信 誉度权重越大,因此,对各历史信誉度映射并加权求和 后,可得 ui 信誉度更新方法,如下式所示: ri = 1 1 + e - r s i . ( 16) 式中,参数 λ 满足 ∑ n j = 1 λ( n + 1 - j) = 1,根据级数相关理 论[22],此时可确定 λ 等于 0. 5. 3 数据收集机制 由于服务器将参与者当前信誉度作为衡量其下次 感知数据可信程度的重要依据,本节先根据参与者剩 余可发送时间及移动设备剩余能量,将参与者传输感 知数据方式分为直接发送和间接转发两类. 在直接发 送方式下,根据当前信誉度直接衡量参与者下次感知 数据可信程度,而在间接转发方式下,则首先根据参与 者之间信任程度选择最佳朋友来转发感知数据,进而 量化参与者下次感知数据可信程度. 此外,在多任务 并发场景下,结合感知数据可信程度建立多目标规划 模型,从而提出相应的数据收集机制,使得服务器以最 小总奖励开销实时准确完成感知任务,同时达到参与 者奖励最大化的目的. 3. 1 感知数据可信程度 参与者信誉度动态更新后,服务器根据参与者当 前信誉值衡量其下次感知数据可信程度. 由于参与者 感知能力不同、携带的移动设备也有所差异,在此情况 下,为了将感知数据成功发送到服务器,可能需要借助 其他参与者来转发感知数据. 假设服务器下次广播感知任务为 N = { Nn + 1, Nn + 2,…,N2n } ,将参与者 ui 下次选择参与的感知任务 记为 Ni( n + j) ,服务器允许感知总时间为 t e n + j - t s n + j ,假设 参与者 ui 在 t p i( n + j) 时刻开始参与任务 Ni( n + j) ,在 t u i( n + j) 时刻向服务器发送感知数据,称 t e n + j - t u i( n + j) 为 ui 对下 次感知任务 Ni( n + j) 的剩余可发送时间 t r i( n + j) . 为保证感 知数据能及时传输到服务器,当剩余可发送时间 t r i( n + j) 越少时,ui 选择直接发送的概率越大. 另外,当 ui 移动 设备剩余能量 Er i 不足时,虽然外界能对其进行充电, 但由于感知任务较高的实时性要求,可能导致 ui 错过 了服务器对任务 Ni( n + j) 所允许的感知时间范围,故为 了将感知数据及时发送到服务器,需其他参与者转发 感知数据,也意味着 ui 移动设备剩余能量越充足时, 其直接发送感知数据的概率也越大. 根据以上分析, 可通过 ui 剩余可发送时间及其移动设备剩余能量确 定其传输感知数据的方式. 由于 ui 剩余可发送时间 t e n + j - t u i( n + j) 越少,而其移 动设备剩余能量 Er i 越充足时,其直接发送感知数据的 概率也越大,通过剩余能量时间比 Er i /( t e n + j - t u i( n + j) ) 判 断 ui 发送感知数据方式,如下式所示: 直接发送,Er i ( t e n + j - t p i( n + j) ) Etotal i ( t e n + j - t u i( n + j) ) ≥0. 5, 间接转发,Er i ( t e n + j - t p i( n + j) ) Etotal i ( t e n + j - t u i( n + j) ) < 0. 5      . ( 17) · 7291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