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Economic threshold(ET):指防治阈值或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 害虫密度达到经济为害水平。 4、植物检疫:是国家以法律手段,制定出一整套的法令规定,由专门机构执行,对受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控制 其传入和带出以及在国内的传播,是用以理论上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5、密度制约因素:作用强度的变化与害虫密度有关的因素。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 CABCC 6~10 DDCCA 11~15 DABCA 16-20 CAABD 四、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ABCE 2 ABC 3 ABCDE 4 BCE 5 AB 6 ABCD 7 ABCDE 8 ACE 9 ABCD 10 ABCE 五、简答题(共30分) 1.植物检疫对象确立的依据主要有三条:(I)国内尚未发生或虽有发生但分布不广(或分布虽广仍有未发生需要保 护的地区)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2分):(2)危险性大的病、虫、草:主要指对本国、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危害 性很大(本国、本地区的生态条件适宜该病虫草害的生存、繁衍以致猖獗、流行),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旦 传入则难以根除(但通过检疫方法可阻止和消灭)(2分)。(3)主要依靠人为力量传播的危险性的病、虫、草(1分)。 2.虫害是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2分)。 造成农作物虫害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 1)必须有一定虫源(1分):2)必须有一定的种群密度和适合于害虫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生态环境 条件(1分)。3)必须具备适宜的寄主植物和生育阶段(1分)。 3.优点:高效、杀虫速度快、使用方便、投资少(2分): 长期广泛使用化学农药,容易引起害虫的抗药性:广谱性农药可以同时杀死大量天敌,引起主要害虫的再度猖獗 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引起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3分)。 4.把如小麦吸浆虫当越冬幼虫破茧上升或化蛹羽化期间,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15%时(2分),便不破茧或化蛹、 羽化。而适时过后既是条件再好,当年不再化蛹羽化的现象。称为隔年羽化现象(3分)。 5.生态对策是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息环境的适应能力。(按照害虫的种群动态类 型将其划分为)r一选择类和k一选择类以及中间类型)(2分) 类害虫这类害虫具大的内禀自然增长率;有较强的扩散迁飞能力,是不断地侵占暂时性生境的种类,对短 暂的生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它们的对策基本上是“机会主义的”,“突然爆发或猛烈破产”。迁移性是它们种群形成 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每代都有发生。个体小、繁殖能力很强,后代死亡率高。寿命及每个世代的周期短。(1分) k类害虫这类害虫一般体型较大,寿命和世代较长,繁殖能力小,常有较完善的后代保护机制及对每个后代 的巨大“投资”。因此,其后代死亡率较低,有较强的竞争能力。(1分) 但也有许多害虫居类和k类害虫之间,即中间类型显示混合性状,具有中等的繁殖力和中等程度的世代历 期。(1分) 6.PM: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 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以危害 的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产的目的。(2分) 全部种群治理(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TPM):主张某些关键害虫应采取消灭全部种群和持续抑制的防治 方法:(1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PM:主张采用多种方法控制害虫种群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较适合于农业害虫治理。(1分) 大面积种群治理(area-wide population management,APM):主张害虫种群一旦超过经济阈值,则应彻底消 灭。(1分) 六、应用题(共10分) 1、生活史及主要发生规律(3分): 2、原则地下害虫的防治:应按照“三查三定。(1分) 3、防治指标:因种类,地区而异。(1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