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1.表明人生收获的不大。 2.人生的快乐,不在于收获什么。作者收获的人生,就是追求人生收获的过程。 3.这句话的含义是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那么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所有的 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在生命的最后季节,一个人就不会有什么人生的遗憾和 哀叹,也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 拓展阅读 4.C(“这个问题”是指作者通过阅读《新唐书·龟兹传》和《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而发现的“有两个金 花王”的推断。A、B两项都不是推断,D项是吕德斯发现“这个问题”的依据。) 5.C(A项作者只是推断出一个大概的时间跨度:B项依据《比丘尼传》推断出来的金花王与“先志” 所说的金花王,在时间上基本一致:D项《比丘尼传》与《新唐书·龟兹传》中的金花王不是同一个人,只 能证明有两个“金花王”。) 6.B(列维根本没有发现有两个金花王,此项中的“王”是指苏伐叠。) 7.B(A项列维根本没有发现有两个金花王,C项“写在金花王和苏伐叠时代”的梵文残卷中的“金花” 正好说明有两个金花王,依据作者推断,与《大唐西域记》中的“金花”是同一个人:D项作者不是读《比 丘尼传》才发现有两个金花王的。) 8.C(文中有“也是一个高峰”和“宋代绘画与唐代相媲美”的说法,故A、B不对:D项文中有“这 与表现帝王、贵族、宗教人物更具有民本、民生倾向”一句,是将两者作比较,并非说两者都具备。) 9.A(文中是说“八个世纪之前”,并非说“八世纪”。) 10.B(文中说“对‘清明’的概念……还时有论争。) 11.A(文章主要是为了介绍《清明上河图》) 三、写作(略)[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 800 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 1.表明人生收获的不大。 2.人生的快乐,不在于收获什么。作者收获的人生,就是追求人生收获的过程。 3.这句话的含义是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那么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所有的 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在生命的最后季节,一个人就不会有什么人生的遗憾和 哀叹,也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 二、拓展阅读 (一) 4.C(“这个问题”是指作者通过阅读《新唐书•龟兹传》和《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而发现的“有两个金 花王”的推断。A、B 两项都不是推断,D 项是吕德斯发现“这个问题”的依据。) 5.C(A 项作者只是推断出一个大概的时间跨度;B 项依据《比丘尼传》推断出来的金花王与“先志” 所说的金花王,在时间上基本一致;D 项《比丘尼传》与《新唐书•龟兹传》中的金花王不是同一个人,只 能证明有两个“金花王”。) 6.B(列维根本没有发现有两个金花王,此项中的“王”是指苏伐叠。) 7.B(A 项列维根本没有发现有两个金花王,C 项“写在金花王和苏伐叠时代”的梵文残卷中的“金花” 正好说明有两个金花王,依据作者推断,与《大唐西域记》中的“金花”是同一个人;D 项作者不是读《比 丘尼传》才发现有两个金花王的。) (二) 8.C(文中有“也是一个高峰”和“宋代绘画与唐代相媲美”的说法,故 A、B 不对;D 项文中有“这 与表现帝王、贵族、宗教人物更具有民本、民生倾向”一句,是将两者作比较,并非说两者都具备。) 9.A(文中是说“八个世纪之前”,并非说“八世纪”。) 10.B(文中说“对‘清明’的概念……还时有论争。) 11.A(文章主要是为了介绍《清明上河图》) 三、写作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