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n [学人谠论] 开“古”卷有益 可惜,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近首次为 振。然而整份书目中,比重太轻太轻了。 们读杜甫和陆游,“剑外忽传收蓟北”,“可 青少年开的暑期书单中,略去了国粹与经 不管是出于有意的考虑,还是因为无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讲历史故事《唐 典。“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一笔者 意的疏漏,笔者以为这份传统文化含量稀 雎不辱使命》,当时孩子不过小学二年级。 猜想,是否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宇宙意识与 薄的书目是令人遗憾的。当然所推荐的校 笔者主张孩子读经典,了解先哲思想, 生命情调太幽深玄远,还不能为十几岁的孩 园文学故事、伟人传记(而传记类仅仅限 浸淫唐诗宋词,感受自己的文化,并非为培 子领会?是否经典已经陈旧,不适合培养青 于当代政治界的领袖毛泽东与邓小平两 养大学问家,或制造文坛神童,而是以为, 少年的现代气质?又是否传统文化此主题过 位)等也能开卷有益,不过中国传统优秀 炎黄传人应该认识华夏精神命脉,并将之 于严肃,童真童趣才是青少年阅读的主旋 文化典籍蕴涵中国人数千年的精神旨趣, 延续下去。 律? 对人品性的陶冶有莫大神益。尤其那诗意 据说,新加坡把精通英语的人戏称为 百种推荐青少年阅读的优秀图书数目 的种植,是受益终身的。 “精英”,把精通华语的人戏称为“精华”。现 中,和传统文化沾边的,仅有格言名句、中 孩子的接受力问题值得商榷。一个人在乐做精英的多,愿为精华的少。日前,余 国成语故事睾塞几种。其实比如《西游记》, 的文化底蕴,20岁前即青少年时期就奠基光中、莫言、苏童、马原等海峡两岸的学者、 学生是可以读懂文字的,《庄子》的寓言故 好了。大人不应该以自己的猜想来低估青作家齐聚沪上呼吁拯教中文。其实拯教中 事若翻译成白话文,孩子未必不能领会其中 少年的智商、理解力和判断力。梁从誡回 文要从拯救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从弥缝现 的奥义和美感。但这样的经典一本都没有 忆母亲林徽因说,“几乎从未给我们讲过什 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隔阂开始,从亲近传 一套四册的《古代文学精粹速读》让人略为么小白兔、大灰狼之类的故事”,她教孩子统文化开始。 庞角树(兰州) [重点推荐] 谁在带领这些孩子仰望星空? 一个半年内连续拐卖7名未成年人的犯罪团伙日前在广东江门被捣毁, 人贩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们拐卖的对象都是外来工子弟。他们趁外来 工上班或外出,家中孩子无人看管之机,将孩子拐骗或强行带走,然后以 每个8000元的价格卖往外地。眼下,有关“未成年人教育”的讨论正铺天 /PHOTOCOME 盖地而来,可对这些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来说,人身安全尚且无人 担保,違论“教育”! 像这7个孩子一样因无人看管而被人贩拐走的事例在“流动儿童”中 并不少见。许多外来工带着孩子进城之后,没有送孩子进学校,自身又没 有太多精力照顾孩子,只好任由孩子在街头、路边自行玩耍。在不少城乡 结合部都可看到,一些八九岁的孩子在小店铺内跟着父母“练摊”,或在门 前空地上追赶打闹,父母忙起来根本顾不上他们的存在。 外来工不送孩子上学,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闭塞,不知道该送孩子去 哪里上学。目前城市对外来工子女教育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和责任人,也 缺乏专门为其服务的社会体系,外来工子女求学成为一种完全的自发行为。 在人地生疏的城市,这些外来工“自发”送孩子人学往往是四处奔波却四 面碰壁,最后不得不选择放弃。 同时,不少城里的公办学校不愿接纳外来工子弟,对这些孩子入学设 置了过高的门槛。尽管国家明令禁止城市公办学校向外来人口收取孩子上 学的赞助费,并规定了借读费标准,但不少公办学校还是私下里索取赞助 费,或以“生源已满”为借口将外来工子弟拒之门外。 另外,主要吸纳外来工子弟的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缺乏政府支持,也 为这些孩子入学设置了障碍。许多地方都针对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制定了 严苛的标准,这些学校在师资、卫生、安全等方面若达不到国家标准,就 不能获得办学许可证。未获得“身份认证”的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一旦被 ■城市逐浙接销了外来工.但他们子女的数育呢? 当地政府取缔,孩子们便只好离开书桌,成为整天在街头、路边玩耍的“野 孩子”。 城市逐渐接纳了外来工,因为他们能从事城市居民不愿干的脏、累、差、险的工作,但城市却似乎并不愿承担他们子女的教育义 务。这些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几乎被排斥在“未成年人教育”的呼声之外,成为被拐卖、被忽略的对象。作为即将在城市中占据不可忽 视的角色的“第二代移民”,他们长大后将会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个城市呢? 吴俊(广州) 本栏电于信箱: dzgdnfe:vip.n.com 南风窗/2004.6.16/下13[学人谠论] 可惜 ,国家新 闻 出版总 署最近 首 次为 青 少年 开的暑 期书 单 中 ,略 去 了国粹 与经 典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 笔者 猜想 ,是否中国传统文化这样 的宇宙意识与 生命情调太幽深玄远 ,还不 能为十几岁的孩 子领会?是否经典 已经陈旧 ,不适合培养青 少年 的现代气质?又是否传统文化此主题过 于严肃 ,童 真童趣 才 是青少 年 阅读 的主旋 律 ? 百 种推 荐青 少年 阅读 的优秀 图 书数 目 中,和传统文化沾边的 ,仅有格 言名句 、中 国成语故事寥寥几种。其实 比如 Ⅸ西游记》, 学 生是可 以读懂 文字的 ,《庄 子》的寓言故 事若翻译成 白话文 ,孩子未 必不能领会其 中 的奥义和美感 。但 这样的经典 一本都没有 。 一 套四册 的 Ⅸ古代文学精粹 速读 让 人略为 [重点推荐] 开 “古”卷有益 一 振。然而整份书 目中 ,比重太轻太轻了。 不管是 出于有 意的考虑 ,还是 因为无 意 的疏 漏 ,笔者 以为这份 传统文化含量稀 薄 的书 目是令人遗憾 的。当然所推荐 的校 园文学故 事、伟人传记 (而传记类仅仅 限 于 当 代政 治 界 的领 袖 毛泽 东 与邓 小 平两 位 )等也能开卷有益 ,不过 中国传统优 秀 文化典 籍蕴涵 中 国人 数千年 的精神 旨趣 , 对 人品性的陶冶有莫大裨 益。尤其那诗 意 的种植 ,是受 益终 身的。 孩 子的接 受力问题值得商榷 。一 个人 的文化底蕴,20岁前即青少年时期就奠基 好 了。大人不应该 以 自己的猜想来低估青 少 年的智商 、理解 力和判 断力。梁从诫 回 忆母亲林徽因说 ,“几乎从未给我们讲过 什 么 小白兔、大灰狼之类的故事”,她教孩子 们读杜甫和陆游 ,“剑 外忽 传收 蓟北 ”,“可 怜小 儿女 ,未 解忆长安”,讲历史故事 《唐 雎不 辱使命》,当时孩子不过小学二年级 。 笔者主张孩子读经典 ,了解先哲思想 , 浸淫唐诗宋词 ,感受 自己的文化 ,并非为培 养大学 问家,或制造文坛神童 ,而是 以为, 炎 黄传人 应该认 识华 夏精神 命脉 ,并将 之 延 续下去 。 据说 ,新加 坡把精 通英 语的人 戏称为 “精英”,把精通华语的人戏称为 “精华”。现 在乐做精英的多 ,愿为精华的少。 日前,余 光中、莫言、苏童 、马原等海峡两岸的学者、 作 家齐聚 沪上呼 吁拯救 中文 。其实 拯救 中 文 要从拯救 中 国传统 文化开 始 ,从 弥缝现 代 文化和 传统文 化的 隔阂开 始 ,从 亲近传 统 文化开始 。 鹿角树 (兰州) 谁在带领这些孩子仰望星空? 一 个半年 内连续拐卖 7名未成年人 的犯罪 团伙 日前在广 东江 门被 捣毁 , 人 贩对犯罪事实 供认不讳 :他们拐卖 的对象都是外 来工子弟 。他们趁外来 工上 班或外 出,家中孩 子无 人看管之机 ,将孩子拐 骗或强行带 走 ,然后 以 每个 8000元的价格卖往外地 。眼下 ,有关 “未成年人教育”的讨论正铺 天 盖地 而来 ,可对 这些随父母 进城的 “流动儿童”来 说 ,人身安 全尚且无人 担保 ,遑论 “教育 ” ! 像 这 7个孩 子一样因无人看 管而被人贩拐 走的事例在 “流动儿童 ”中 并不少见 。许多外来 工带着孩子 进城之后 ,没有 送孩子进学 校 ,自身又没 有 太多精力 照顾孩子 ,只好任 由孩 子在街头 、路 边 自行玩 耍。在不少城 乡 结合部都可看到 ,一些八九岁的孩子在小店铺 内跟着父母 “练摊 ”,或 在门 前空地上追赶 打闹 ,父母忙 起来根本顾 不上他们 的存在。 外来工不送孩 子上学 ,一个 重要原 因是 信息 闭塞 ,不 知道 该送孩 子去 哪里上学 。 目前城市对 外来工子女教 育没有 明确 的管理主体和 责任人 ,也 缺乏专门为其服务的社会体系 ,外来工子女求学成为一种完 全的 自发行为。 在人地生疏 的城市 ,这 些外来工 “自发”送孩 子入 学往往是 四处奔波 却四 面碰壁 ,最 后不得不选择 放弃 。 同时 ,不少 城里的公办学 校不愿接纳 外来工子弟 ,对 这些孩 子入 学设 置 了过 高的门槛 。尽 管国家 明令 禁止城市 公办学校 向外来人 口收取孩 子上 学的赞助 费 ,并规 定了借读费标 准 ,但不少 公办学校还 是私下里索取 赞助 费 ,或 以 “生源 已满 ”为借 口将 外来工子弟拒之 门外 。 另外 ,主要 吸纳外来工 子弟的 民办 外来工子弟学 校缺乏政府 支持 ,也 为这些孩 子入 学设置 了障碍 。许 多地 方都针对 民办外 来工子弟学校制 定了 严苛 的标 准 ,这些学 校在师资 、卫 生 、安 全等方面若达 不到国家标 准 ,就 不能获得 办学许可证 。未获得 “身份认证 ”的民办外来 工子 弟学校一 旦被 当地 政府取缔 ,孩子们便只好离开 书桌,成为整天在街 头、路边玩耍的 “野 孩 子 ”。 城市 逐渐接纳了外来工 ,因为他们能从事城市居 民不愿干 的脏 、累 、 务。这些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几乎被排 斥在 “未成 年人教育”的呼声之外 , 视的角色的 “第二代移民”,他们长大后将会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个城市昵? ■城市逐渐接纳了外来工,但他们子女的教育呢? 差 、险的工作,但城市却似乎并不愿承担他们子女的教育义 成为被拐卖 、被忽 略的对象 。作为即将在城市 中占据不可忽 吴 俊 (广州) 本栏电子信箱 南风窗/2004,6.16/-F 13 圈 \PHoT-ono^一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