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826年,欧姆G.S.Ohm,德,1789-1854年)确立欧姆定律。 1827年,布朗(R. Brown,英,1773-1858年)发现悬浮在液体中的细微颗粒作不断地杂乱无 章运动,是分子运动论的有力证据。 1830年,诺比利(L. Nobili,意,1784-1835年)发明温差电堆 1831年,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英,1791-1867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3年,法拉第提出电解定律。 1834年,楞茨(H.F.E.Lenz,俄,1804-1865)建立楞茨定则 1834年,珀耳帖(J.C.A. Peltier,法,1785-1845)发现电流可以致冷的珀耳帖效应 1835年,亨利( Joseph Henry,美,1797-1878年)发现自感,1842年发现电振荡放电 1840年,焦耳(J.P. Joule,英,1818-1889年)从电流的热效应发现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 平方、电阻及时间成正比,称焦耳-楞茨定律(楞茨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定律)。其后,焦耳先后 于1843,1845,1849直至1878年,测量热功当量,历经四十年,共进行四百多次实验。 1842年,勒诺尔(H.V. Regnault,法,1810-1878年)从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的性质,发现与 波义耳定律及盖·吕萨克定律有偏离 1843年,法拉第从实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 1845年,法拉第发现强磁场使光的偏振面旋转,称法拉第效应 1849年,斐索(A.H. Fizeau,法,1819-1896年)首次在地面上测光速 1851年,佛科( Jean Leon Foucault,法,l819-1868年)做佛科摆实验,证明地球自转。 1852年,焦耳与威廉·汤姆逊( William Thomson,英,1824-1907年)发现气体焦耳-汤姆逊 效应(气体通过狭窄通道后突然膨胀引起温度变化)。 1858年,普吕克尔(J. Plucker,德,1800-1868年)在放电管中发现阴极射线。 即4859年,基尔霍夫(GR. Kirchhof,德,1824-187年)开创光谱分析,其后通过光谱分析 1866年,昆特(A. Kundt,德,1839-1894年)做昆特管实验,用以测量气体或固体中的声 1869年,希托夫( Johanu WilheIm Hittorf,德,1824-1914年)用磁场使阴极射线偏转 1871年,瓦尔莱(C.F. Varley,英,1828-1883年)发现阴极射线带负电。 1875年,克尔(J.Kerr,英,1824-1907年)发现在强电场的作用下,某些各向同性的透明介 质会变为各向异性,从而使光产生双折射现象,称克尔电光效应 1876年,哥尔德茨坦( Eugen Goldstein,德,1850-1930年)开始大量研究阴极射线的实验, 导致极坠射线的发现 1879年,克鲁克斯( William Crookes,英,1832-1919年)开始一系列实验研究阴极射线。 1879年,斯忒藩(J. Stefan,奧,1835-1893年)发现黑体辐射经验公式 1879年,霍尔(E.H.Hall,美,1855-1938年)发现电流通过金属,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横向 电动势的霍尔效应。 1880年,居里兄弟( Pierre Curie*,法,1859-1906年与 Jacques Curie,1855-1941年)发现 晶体的压电效应 1881年,迈克耳逊(A.A. Michelson,美,1852-1931年)首次做以太漂移实验,得零结果。 由此产生迈克耳逊干涉仪,灵敏度极高。 1885年,迈克耳逊与莫雷(E.W. Morley,美,1838-1923年)合作改进斐索流水中光速的测 1887年,迈克耳逊与莫雷再次做以太漂移实验,又得零结果 1887年,赫兹( Heinrich hertz,德,1857-1894年)作电磁波实验,证实麦克斯韦(J.C. Maxwell,英,1831-1879年)的电磁场理论。同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 1890年,厄沃(B.R. Eotvos,匈)作实验证明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 1893年,勒纳德*( Philipp lenard,德,1862-1947年)研究阴极射线时,在射线管上装一薄 铝窗,使阴极射线从管内穿出进入空气,射程约1厘米,人称勒纳德射线。 1895年,P.居里发现居里点和居里定律 1895年,伦琴*(W.K. Rontgen,德,1845-1923年)发现X射线 1896年,贝克勒尔*(A.H. Becquerel,法,1852-1908年)发现放射性1826年,欧姆(G.S.Ohm,德,1789-1854年)确立欧姆定律。    1827年,布朗(R.Brown,英,1773-1858年)发现悬浮在液体中的细微颗粒作不断地杂乱无 章运动,是分子运动论的有力证据。    1830年,诺比利(L.Nobili,意,1784-1835年)发明温差电堆。    1831年,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英,1791-1867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3年,法拉第提出电解定律。    1834年,楞茨(H.F.E.Lenz,俄,1804-1865)建立楞茨定则。    1834年,珀耳帖(J.C.A.Peltier,法,1785-1845)发现电流可以致冷的珀耳帖效应。    1835年,亨利(Joseph Henry,美,1797-1878年)发现自感,1842年发现电振荡放电。    1840年,焦耳(J.P.Joule,英,1818-1889年)从电流的热效应发现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 平方、电阻及时间成正比,称焦耳-楞茨定律(楞茨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定律)。其后,焦耳先后 于1843,1845,1849直至1878年,测量热功当量,历经四十年,共进行四百多次实验。    1842年,勒诺尔(H.V.RegnauIt,法,1810-1878年)从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的性质,发现与 波义耳定律及盖·吕萨克定律有偏离。    1843年,法拉第从实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    1845年,法拉第发现强磁场使光的偏振面旋转,称法拉第效应。    1849年,斐索(A.H.Fizeau,法,1819-1896年)首次在地面上测光速。    1851年,佛科(Jean Leon FoucauIt,法,1819-1868年)做佛科摆实验,证明地球自转。    1852年,焦耳与威廉·汤姆逊(William Thomson,英,1824-1907年)发现气体焦耳-汤姆逊 效应(气体通过狭窄通道后突然膨胀引起温度变化)。    1858年,普吕克尔(J.Plucker,德,1800-1868年)在放电管中发现阴极射线。    1859年,基尔霍夫(G.R.Kirchhoff,德,1824-1887年)开创光谱分析,其后通过光谱分析 发现铯、铷等新元素,他还发现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之间的联系,建立了辐射定律。    1866年,昆特(A.Kundt,德,1839-1894年)做昆特管实验,用以测量气体或固体中的声 速。    1869年,希托夫(Johanu WiIheIm Hittorf,德,1824-1914年)用磁场使阴极射线偏转。    1871年,瓦尔莱(C.F.VarIey,英,1828-1883年)发现阴极射线带负电。    1875年,克尔(J.Kerr,英,1824-1907年)发现在强电场的作用下,某些各向同性的透明介 质会变为各向异性,从而使光产生双折射现象,称克尔电光效应。    1876年,哥尔德茨坦(Eugen Goldstein,德,1850-1930年)开始大量研究阴极射线的实验, 导致极坠射线的发现。    1879年,克鲁克斯(WilIiam Crookes,英,1832-1919年)开始一系列实验研究阴极射线。    1879年,斯忒藩(J.Stefan,奥,1835-1893年)发现黑体辐射经验公式。    1879年,霍尔(E.H.Hall,美,1855-1938年)发现电流通过金属,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横向 电动势的霍尔效应。    1880年,居里兄弟(Pierre Curie*,法,1859-1906年与Jacques Curie,1855-1941年)发现 晶体的压电效应。    1881年,迈克耳逊(A.A.Michelson,美,1852-1931年)首次做以太漂移实验,得零结果。 由此产生迈克耳逊干涉仪,灵敏度极高。    1885年,迈克耳逊与莫雷(E.W.Morley,美,1838-1923年)合作改进斐索流水中光速的测 量。    1887年,迈克耳逊与莫雷再次做以太漂移实验,又得零结果。    1887年,赫兹(Heinrich Hertz,德,1857-1894年)作电磁波实验,证实麦克斯韦(J.C. MaxwelI,英,1831-1879年)的电磁场理论。同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    1890年,厄沃(B.R.Eotvos,匈)作实验证明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    1893年,勒纳德*(Philipp Lenard,德,1862-1947年)研究阴极射线时,在射线管上装一薄 铝窗,使阴极射线从管内穿出进入空气,射程约1厘米,人称勒纳德射线。    1895年,P.居里发现居里点和居里定律。    1895年,伦琴*(W.K.Rontgen,德,1845-1923年)发现X射线。    1896年,贝克勒尔*(A.H.BecquereI,法,1852-1908年)发现放射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