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表6出钢温度的影响 静态计算结果 修正后结果 铁水温度 差值 ℃ 冷却能比 氧单耗冷却能比 氧单耗冷却能比 氧单耗 /% /m3.t-1 /% /m3.t-I % /m3.t-1 1620 27.21 53.49 26.52 52.61 -0.69 -0.88 1630 26.62 53.49 25.78 52.61 -0.84 -0.88 1640 26.02 53.49 25.20 52.61 -0.82 -0.88 1650 25.43 53.49 24.48 52.61 -0.95 -0.88 表7钢水碳的影响 铁水碳量 静态计算结果 修正后结果 差值 冷却能比氧单耗 冷却能比氧单耗 (¥10-2%) 冷却能比氧单耗 /% /m.t- 1% /m3.t- /% /m3.t-1 10 27.31 54.40 26.45 53.52 -0.86 -0.88 20 25.54 50.99 24.73 50.11 -0.81 -0.88 30 24.67 48.85 23.89 47.97 -0.78 -0.88 40 24.09 17.13 23.33 46.25 -0.76 -0.88 注:以上诸表中的常数差值,如“一0.88”、“一0.84”是系统在考虑其它综合因素后的影响结果,而非单因素的影响结果, 由此可知,本系统考虑了那些在吹炼控制模型中尚未考虑的因素(如铁水碳含量、铁水锰含 量及转炉状态等)以后,系统对冷却能和氧单耗的修正是符合生产实际情况的,当然,系统对冷 却能和氧单耗修正的大小程度完全依赖于经验值。另外,系统采用了模糊推理的方式对终点锰及 终点磷含量进行了“好,较好,一般,较差,差”等方式的推理.由于篇幅的限制,在此不再叙 述. 3.3动态过程对比 为了检验和说明动态推理的情况,现举例见表8. 表8动态推理实例 副枪测定值 目标值 碳含量/% 93.5 温度/( 1628 碳含量/% 70.0 温度/( 1640 动态过程 系统模拟 实际生产 系统提示加冷却剂(kg) 90 实际加入的小废钢量(kg) 模拟加入铁矿石(kg) 150 1600 终点情况 系统模拟 实际生产 动态氧(m) 停吹碳/% 停吹温度/( 动态氧(m) 停吹碳/% 停吹温度/( +624 69.1 1640 +700 73.6 1648·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表 出铜温度的影响 铁水温度 ℃ 静 态计算结 果 修正 后 结果 差 值 冷 却能 比 氧单耗 冷却能 比 氧单耗 冷 却能 比 氧单耗 “ 一 ’ “ 一 ‘ ,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表 铜水碳的影响 铁水碳量 一 静 态计算结果 修正后 结果 差 值 冷 却能 比 氧单耗 冷却能 比 氧单耗 冷 却能 比 氧单耗 一 ’ “ 一 ’ “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任白八八 注 以 上诸表 中的常数 差 值 , 如 “ 一 。 ” 、 “ 一 ” 是 系统在考虑其它综 合因紊后 的影 响结 果 , 而 非单 因 素 的影 响 结果 由此 可 知 , 本 系 统 考虑 了那些 在 吹炼控制模型 中 尚未考虑 的 因素 如铁水碳 含量 、 铁水 锰 含 量及转 炉 状 态等 以 后 , 系 统 对 冷 却 能和 氧单耗 的修正 是 符 合生产 实际情况 的 当然 , 系 统对冷 却能 和 氧 单耗修 正 的大 小程 度 完 全 依赖 于 经验值 另外 , 系统采用 了模糊 推理 的方式 对 终 点锰 及 终 点磷含量进行 了 “ 好 , 较 好 一般 , 较 差 , 差 ” 等方 式 的推理 由于篇幅 的 限制 , 在此 不 再叙 述 动态过程对比 为 了检验 和 说 明动 态推理 的情 况 , 现 举 例 见 表 表 动态推理实例 副 枪 测 定 值 目标值 碳 含量 温 度 碳 含量 温 度 动 态过 程 系统模拟 实 际 生 产 系统提 示 加冷 却 剂 实 际 加入 的 小废 钢量 模拟 加入 铁矿 石 终 点情 况 系统 模拟 实 际 生 产 动态 氧 停 吹 碳 停 吹 温 度 ’ 动 态 氧 停 吹 碳 停 吹 温 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