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斑 病原 病原有3种:即果生核盘菌 Sclerotinia fructicola(Wint.)Rehm,异名为 Monilinia fructicola( Winter) Honey。其无性态为果生丛梗孢 Monilia fructicola poll.;桃褐腐 核盘菌 Sclerotinia laxa( Ehrenb.) Aderh. et ruh1.,异名为 Monilinia laxa Honey 其无性态为灰丛梗孢 Monilia cinerea bon.:果生核盘菌 Sclerotinia fructigena Aderh. et ruh1.,异名为 Monilinia fructigena honey其无性态为仁果丛梗孢 Monilia fructigena Pers.。均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 Sclerotinia。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的症状不同。3种褐腐病 菌的主要特征如表10-1。 表10-13种核盘菌的主要性状区别 主要性状 果生核盘菌 桃褐腐核盘菌 果产核盘菌 引起核果果腐、花腐和枝溃疡,一般不|主要引起核果花腐和枝溃疡,也可引起核果|引起核果仁果的果腐,苹果 危害特性 引起苹果果腐 及梨果腐 梢枯和枝溃疡 果实上的 菌丝团大小介于中间,初灰色后黄褐色 直径04~0.8mm,灰色或烟灰色 直径1~1.58m,浅黄褐色 冬春季5℃以上即可形成,萌发时芽管短,冬季15~25℃下形成,萌发 分生孢子易形成,萌发时芽管长而不分枝 有分枝 长,有分枝 在PDA菌落边缘齐整,同心轮纹明显,子座有菌落边缘裂片状,菌落中央的菌丝体有时有菌落边缘齐整,偶有同心轮 培养基上时大,常在产孢区下面形成 色,不易形成子座 常形成子座 (引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 落地越冬的僵果(假菌核)上可产生子囊盘。 Sclerotinia fructicola的子囊盘初呈 棍棒状,后呈漏斗形。成熟的子囊盘紫褐色, 盘径 为11.5cm,具柄,柄长20~30mm,暗褐色。子 囊盘 上生有子囊层。子囊为长棍棒状至圆筒形,顶 圆,基部稍细,大小为102215μm×613um 子囊 之间有侧丝,侧丝丝状,单生或有分枝,具有 数个 隔膜,几乎和子囊等长,但宽为23。子囊内 生 个子囊孢子,斜行排列。子囊孢子无色,单胞 柠檬 形至椭圆形或球形,大小615×48.2。寄 图10-1桃福腐病菌 主表 面形成灰色、块状分生孢子堆,直径0.52m。1.僵果及子囊盘2子及侧丝3子分生 孢子梗较短,分枝或不分枝,顶端串生分生孢 分生孢子链一部分6.萌发的分生孢子子 囊孢子4.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链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柠檬形至椭圆形,大小 10~27×7~17m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僵果或病枝溃疡部越冬。翌年春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悬挂 在树上或落地的僵果表面及溃疡病斑表面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进行初 侵染:同时,有些落地腐败的僵果部分果肉和果皮硬化变黑,表面形成假菌核。次年春菌核 萌发抽生漏斗状子囊盘,并散发出大量子囊孢子,也可引起初侵染。这是引起全年发病最重 要的两个初侵染来源。越冬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发芽率较高,一般可达70%左右。初侵染 多发生于初花期至落花期,潜伏期约24h。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染花和叶,形成花腐及斑。 病原 病原有 3 种:即果生核盘菌 Sclerotinia fructicola(Wint.)Rehm,异名为 Monilinia fructicola(Winter)Honey。其无性态为果生丛梗孢 Monilia fructicola Poll.;桃褐腐 核盘菌 Sclerotinia laxa (Ehrenb.)Aderh. et Ruhl.,异名为 Monilinia laxa Honey。 其无性态为灰丛梗孢 Monilia cinerea Bon.;果生核盘菌 Sclerotinia fructigena Aderh. et Ruhl.,异名为 Monilinia fructigena Honey。其无性态为仁果丛梗孢 Monilia fructigena Pers.。均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 Sclerotinia。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的症状不同。3 种褐腐病 菌的主要特征如表 10-1。 表 10-1 3 种核盘菌的主要性状区别 主要性状 果生核盘菌 桃褐腐核盘菌 果产核盘菌 危害特性 引起核果果腐、花腐和枝溃疡,一般不 引起苹果果腐 主要引起核果花腐和枝溃疡,也可引起核果 及梨果腐 引起核果仁果的果腐,苹果和梨的 梢枯和枝溃疡 果实上的 菌丝团 大小介于中间,初灰色后黄褐色 直径 0.4~0.8mm,灰色或烟灰色 直径 1~1.58mm,浅黄褐色 分生孢子 易形成,萌发时芽管长而不分枝 冬春季 5℃以上即可形成,萌发时芽管短, 有分枝 冬季 15~25℃下形成,萌发时芽管 长,有分枝 在 PDA 培养基上 菌落边缘齐整,同心轮纹明显,子座有 时大,常在产孢区下面形成 菌落边缘裂片状,菌落中央的菌丝体有时有 色,不易形成子座 菌落边缘齐整,偶有同心轮纹,不 常形成子座 (引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 落地越冬的僵果(假菌核)上可产生子囊盘。Sclerotinia fructicola 的子囊盘初呈 棍棒状,后呈漏斗形。成熟的子囊盘紫褐色, 盘 径 为 1~1.5cm,具柄,柄长 20~30mm,暗褐色。子 囊 盘 上生有子囊层。子囊为长棍棒状至圆筒形,顶 端 圆,基部稍细,大小为 102~215μm×6~13μm。 子 囊 之间有侧丝,侧丝丝状,单生或有分枝,具有 数 个 隔膜,几乎和子囊等长,但宽为 2~3µm。子囊内 生 8 个子囊孢子,斜行排列。子囊孢子无色,单胞, 柠 檬 形至椭圆形或球形,大小 6~15µm×4~8.2µm。寄 主 表 面形成灰色、块状分生孢子堆,直径 0.5~2mm。 分 生 孢子梗较短,分枝或不分枝,顶端串生分生孢 子 。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柠檬形至椭圆形,大小 10~27µm×7~17µm。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僵果或病枝溃疡部越冬。翌年春当气温回升到 10℃以上时,悬挂 在树上或落地的僵果表面及溃疡病斑表面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进行初 侵染;同时,有些落地腐败的僵果部分果肉和果皮硬化变黑,表面形成假菌核。次年春菌核 萌发抽生漏斗状子囊盘,并散发出大量子囊孢子,也可引起初侵染。这是引起全年发病最重 要的两个初侵染来源。越冬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发芽率较高,一般可达 70%左右。初侵染 多发生于初花期至落花期,潜伏期约 24h。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染花和叶,形成花腐及 图 10-1 桃褐腐病菌 1. 僵果及子囊盘 2.子囊及侧丝 3.子 囊孢子 4.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链 5.分生孢子链一部分 6.萌发的分生孢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