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当n斗l时,CI<81,为正协同,表示V对S]改变的灵敏度增加,且n越大正协同效应越大:当 n<1时,CI>81,为负协同,表示Ⅴ对S]改变的灵敏度减小,且n越小负协同效应越大。n值 即为协同系数 从理论上推导上式时,n是与酶结合的底物分子数,但实际上测出的n值(测定方法见后) 有小于1的情况。上面说的n>1、n=1、n<l指的是实际测定值,这是因为推导上式时的前提 就不正确,n个底物并不是同时结合上去和同时解离下来的。 别构激活剂常可减少正协同效应(底物和底物之间的正协同)的n值,使正协同效应减弱 在Ⅴ对[S]作图中,可使S形曲线趋向双曲线。相反,别构抑制剂常可增加正协同效应的n值, 使正协同效应增强,使S形曲线弯曲更加明显。 8224半位反应性 兔肌和细菌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由4个同种亚基组成,每个亚基上有1个NAD结合位点, 但实验结果发现该酶往往只能结合2个NAD分子,这就是半位反应性。半位反应性实际上是一 种极端的负协同效应,当第一、二个NAD与酶结合后,第三个结合位点与NAD的亲和力已降 得很低,实际上已不能与NAD结合 8225协同效应的生理意义 异种协同效应分为别构激活(异种正协同)和别构抑制(异种负协同)效应。它们的意义已 在7.1.1中讨论过 底物引起的同种协同效应的生理意义已有一些推测。正协同效应提供了一个V对[S]的敏感 区域,即S形曲线中的“陡段”,当细胞内底物浓度处于这个“陡段”时,[S]的轻微变化可使Ⅴ 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稳定[S]的作用。当细胞内底物浓度处于低S]的平缓段时,[S的变化不会使 Ⅴ有太大的变化,有稳定V的作用。别构激活剂和别构抑制剂可使“陡段”左移和右移。 底物引起的负协同效应在更大的S]范围里使Ⅴ稳定,如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低浓度时 能顺利地进行糖酵解,而当其他反应影响使NAυ浓度增加时,即使大幅度地增加NADˉ(100 倍以内),都可因其半位反应性而不增加酶反应速度 823别构酶的其他动力学术语 A. So.55 当 n >1 时,CI < 81,为正协同,表示 V 对[S]改变的灵敏度增加,且 n 越大正协同效应越大;当 n <1 时,CI > 81,为负协同,表示 V 对[S]改变的灵敏度减小,且 n 越小负协同效应越大。n 值 即为协同系数。 从理论上推导上式时,n 是与酶结合的底物分子数,但实际上测出的 n 值(测定方法见后) 有小于 1 的情况。上面说的 n >1、n=1、n <1 指的是实际测定值,这是因为推导上式时的前提 就不正确,n 个底物并不是同时结合上去和同时解离下来的。 别构激活剂常可减少正协同效应(底物和底物之间的正协同)的 n 值,使正协同效应减弱, 在 V 对[S]作图中,可使 S 形曲线趋向双曲线。相反,别构抑制剂常可增加正协同效应的 n 值, 使正协同效应增强,使 S 形曲线弯曲更加明显。 8.2.2.4 半位反应性 兔肌和细菌的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由 4 个同种亚基组成,每个亚基上有 1 个 NAD+结合位点, 但实验结果发现该酶往往只能结合 2 个 NAD+分子,这就是半位反应性。半位反应性实际上是一 种极端的负协同效应,当第一、二个 NAD+与酶结合后,第三个结合位点与 NAD+的亲和力已降 得很低,实际上已不能与 NAD+结合。 8.2.2.5 协同效应的生理意义 异种协同效应分为别构激活(异种正协同)和别构抑制(异种负协同)效应。它们的意义已 在 7.1.1 中讨论过。 底物引起的同种协同效应的生理意义已有一些推测。正协同效应提供了一个 V 对[S]的敏感 区域,即 S 形曲线中的“陡段”,当细胞内底物浓度处于这个“陡段”时,[S]的轻微变化可使 V 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稳定[S]的作用。当细胞内底物浓度处于低[S]的平缓段时,[S]的变化不会使 V 有太大的变化,有稳定 V 的作用。别构激活剂和别构抑制剂可使“陡段”左移和右移。 底物引起的负协同效应在更大的[S]范围里使 V 稳定,如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低浓度时, 能顺利地进行糖酵解,而当其他反应影响使 NAD+浓度增加时,即使大幅度地增加 NAD+(100 倍以内),都可因其半位反应性而不增加酶反应速度。 8.2.3 别构酶的其他动力学术语 A.S 0。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