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41第12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竖定 名加上亚种名加词构成。按命名法规,要求每一个种都应指定一个菌株为“模式菌株”,所 以,最初被鉴定为该种的菌株通常就被指定为该种的模式菌株,后来可能有许多菌株经鉴定 属于这个种,用同一种名。因此,“模式菌株””并不一定是该种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装 株。屈内指定模式种也有类似情况 3.“伯杰氏手册”是目前对细菌进行全面分类最权威的文献,《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自1923年第一版问世以后,1974年 出到第八版(有中译本),1981-1989年间陆续发行新版本,并把书名改为《伯杰氏系统细 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第一版,分4卷出版。1994 年又将“系统手册”第一版4卷中有关属以上分类单元的分类鉴定资料经少量修改补充后汇 集成一册,仍用原书名出版,故又称《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九版,其出版宗旨是供鉴 定细菌用。该书最断版本一 一《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以下简称“系统手册”)第二版分 5卷将陆续出版 “系统手册”第一版将细菌33组,在1卷中的安排是: 第一卷1广1组,包括一般的、医学、工农业上重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第二卷12-17组.包括放线菌以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第三卷18-25组,包括光合细菌、蓝细菌、古细菌及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 第四卷26一33组,包括能形成菌丝体的放线菌 “系统手册”第二版与其第一版比较,最大的变化是在很大程度上根据系统发育资料而 不是表型特征对分类单元进行了相当大的调整,它将细菌分成两个域共25门39纲,纲以下 通常也都进行了系统分类。其分类在5卷中的安排如下: 一卷古生茵、蓝细菌、光合细菌以及最早分支的细菌 第二卷变形杆菌(包括形态及生 里学特征极其多样 的 兰氏阴性细菌) 第三卷低G+c含量(50mol甲。以下)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第四卷高G-c含量(50mol%以上)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包括放线茵及相关的革兰氏阳性 细菌)。 第五卷浮露状菌、摆能体、丝杆菌、拟杆菌和衣原达等属革兰氏阴性细菌 请注意各大类群细菌的分类在“系统手册”中的安挂,以便在需要时查阅 4.分类鉴定的特征及技术方法。微生物分类鉴定特征可分两大类:表型特征及遗传型 特征,应了解这些特征及相关的测定方法,明确其分类学意义。 ()传统分类鉴定常用的表型特征及抗原特征。 形态学「群体生长(培养)特征:最重要的是南落特征 作为鉴定 特征 个体形态特征:形状、大小、排列、特殊细胞结构及内含物 和表型分 氏及抗酸性染色体,运动性等 类的主要 营养类型、对碳、氨源的利用,对生长因素的需要 依据,也 华理 需O2性,对温度、PH、盐浓度的适应性,对抗菌剂敏感性 作为系统 生化 特殊的代谢产物 分类的琴 特征 立生其些曲,加氢化陈、过氢化氢到 考特征 与宿主的关系:寄生、 共生 致病性 抗原特征 一血清学反应,主要用于种内血清型的划分,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对噬菌体敏 感性一—噬菌体裂解试验,主要用于种内噬菌体分型,鉴定中应用相对较少。 (2)现代分类鉴定常用的遗传型特征见表12一1. 表12一1现代分类学鉴定常用的遗传型特征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