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成结构:从数量规模型到质量效能型 2006年,我军宣布完成裁军20万的任务,军队员额减至230万人。军队数量规模已降 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平。从1985年开始,中国分三次裁减军队员额共170万。而从新 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已先后进行了10次大裁军,裁减力度之大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随着裁军目标的实现,我军的编成和结构更加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新形态。指挥体制进 一步完善,兵种构成进一步优化,各级机关机构和人员减少15%,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等 高技术军兵种建设得到加强,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兵种在陆军中所占比重已超 过七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的新型军队体制编制正在形成 军事训练:从实战锻炼到“虚拟作战” 人民解放军历来高度重视军事训练。在战争时期主要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依靠实战锻 炼部队,同时利用作战间隙,开展一些群众性练兵活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训练在探索中发展,走过了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 上世纪50年代,大力开展正规化训练;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大抓以技术训练为主的 基础训练: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普遍开展“三打三防”训练:80年代,开展了以合 同战术训练为重点的一系列改革:90年代,开展了群众性科技练兵活动;进入21世纪,紧 贴使命任务,扎实开展针对性训练,加强诸军兵种联合训练,研究探索一体化训练,迈开了 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成为解放军提高训练水平的三大模式,虚拟战争实验室已陆 续在各级部队出现。由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研制开发的“部队演习评估系统”不久前在全军 部队推行试用,为训练考核引入了“量化能力、结果评估、标准比较”的崭新概念,标志着 我军在适应信息化作战训练的手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人才培养:从山沟教导队到依托国民教育资源 80年前,人民军队诞生时的主体是农民和工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文盲。今天,解 放军作战部队军师团领导95%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空军一线飞行员全部具有大学学 历,海军一线舰长100%毕业于专业院校,第二炮兵部队的技术军官几乎都具有学士以上学 早在1928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人民军队就在井冈山开办了第一个教导队,随后相 继建立了工农红军学校、红军大学和一些随营学校。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大学改为抗日军事 政治大学,各根据地先后成立了11所分校,为抗日战争培养了20余万干部 1985年,中央军委确定调整指挥院校体系,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2003年, 中央军委颁发《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随着人才战略工程的深λ推进,一批懂谋略 善管理、会指挥的高素质人才群体正在形成,博士连长、大学生士兵在今天的军营随处可见。 依托国民教育的雄厚资源,军事人才培养之路越走越宽。目前在全军部队,有6万多名 地方大学毕业的干部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接收的地方大学生占到军队生 长干部的20%,签约委托培养高校达到112所。 后勤保障:从“红米饭、南瓜汤”到自助餐 在解放军大力建设现代化后勤的今天,当年“红米饭、南瓜汤”的情景已经成为历史。 撤销非作战部队食堂、精简后勤保障机构、更换军车号牌、全军换发新式军装、战士伙食费 标准提高、全部作战连队基本实现自助餐、军用物资网上采购、深化部队住房制度改革、对 团以上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绿色军营不断传来的后勤变革新讯息,折射出我军后勤发 展战略的历史性变革 受各种因素制约,过去我军实行的是小而全、大而全的自我保障模式,三军后勤自成体 系。从2004年7月1日起,中央军委在济南战区实施的大联勤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打破军 兵种专业和地域界限,统一整合、集约使用后勤保障力量,适应不同规模、不同地域联合作编成结构:从数量规模型到质量效能型 2006 年,我军宣布完成裁军 20 万的任务,军队员额减至 230 万人。军队数量规模已降 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平。从 1985 年开始,中国分三次裁减军队员额共 170 万。而从新 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已先后进行了 10 次大裁军,裁减力度之大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随着裁军目标的实现,我军的编成和结构更加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新形态。指挥体制进 一步完善,兵种构成进一步优化,各级机关机构和人员减少 15%,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等 高技术军兵种建设得到加强,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兵种在陆军中所占比重已超 过七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的新型军队体制编制正在形成。 军事训练:从实战锻炼到“虚拟作战” 人民解放军历来高度重视军事训练。在战争时期主要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依靠实战锻 炼部队,同时利用作战间隙,开展一些群众性练兵活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训练在探索中发展,走过了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 上世纪 50 年代,大力开展正规化训练;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中期,大抓以技术训练为主的 基础训练;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中期,普遍开展“三打三防”训练;80 年代,开展了以合 同战术训练为重点的一系列改革;90 年代,开展了群众性科技练兵活动;进入 21 世纪,紧 贴使命任务,扎实开展针对性训练,加强诸军兵种联合训练,研究探索一体化训练,迈开了 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成为解放军提高训练水平的三大模式,虚拟战争实验室已陆 续在各级部队出现。由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研制开发的“部队演习评估系统”不久前在全军 部队推行试用,为训练考核引入了“量化能力、结果评估、标准比较”的崭新概念,标志着 我军在适应信息化作战训练的手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人才培养:从山沟教导队到依托国民教育资源 80 年前,人民军队诞生时的主体是农民和工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文盲。今天,解 放军作战部队军师团领导 95%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空军一线飞行员全部具有大学学 历,海军一线舰长 100%毕业于专业院校,第二炮兵部队的技术军官几乎都具有学士以上学 位。 早在 1928 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人民军队就在井冈山开办了第一个教导队,随后相 继建立了工农红军学校、红军大学和一些随营学校。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大学改为抗日军事 政治大学,各根据地先后成立了 11 所分校,为抗日战争培养了 20 余万干部。 1985 年,中央军委确定调整指挥院校体系,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2003 年, 中央军委颁发《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随着人才战略工程的深入推进,一批懂谋略、 善管理、会指挥的高素质人才群体正在形成,博士连长、大学生士兵在今天的军营随处可见。 依托国民教育的雄厚资源,军事人才培养之路越走越宽。目前在全军部队,有 6 万多名 地方大学毕业的干部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接收的地方大学生占到军队生 长干部的 20%,签约委托培养高校达到 112 所。 后勤保障:从“红米饭、南瓜汤”到自助餐 在解放军大力建设现代化后勤的今天,当年“红米饭、南瓜汤”的情景已经成为历史。 撤销非作战部队食堂、精简后勤保障机构、更换军车号牌、全军换发新式军装、战士伙食费 标准提高、全部作战连队基本实现自助餐、军用物资网上采购、深化部队住房制度改革、对 团以上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绿色军营不断传来的后勤变革新讯息,折射出我军后勤发 展战略的历史性变革。 受各种因素制约,过去我军实行的是小而全、大而全的自我保障模式,三军后勤自成体 系。从 2004 年 7 月 1 日起,中央军委在济南战区实施的大联勤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打破军 兵种专业和地域界限,统一整合、集约使用后勤保障力量,适应不同规模、不同地域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