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坪述 第51卷第19期2006年10月学通 两步法:先拟合数学模型 再以模型参数为依变量进 并且这些信息可用于品种分子设计有种2该方 行多性状QTL定位.利用该方法已定位了水稽叶龄 法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品种的系谱关系计算品种间的 动态性状的QTL阿 与第2类方法相比.有一些优点 后裔同样(identity by descent,.IBD)值,并将IBD值嵌 表型数据量诚少,减轻了计算载荷;可处现非平衡数 人方差组分模型以定位QL的位置与效应:然后 据;由于模型参数具有生物学意义,从而更能理解性 用最优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状发有的遗传学基础可其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数 BLUP)法预测出各品种的QTL效应值.根据每一品 学模型参数的估计误差.由此,Wu等人G o将两 种各QTL效应预测值,可进行新品种的亲本选配利 步法改为一步法.迄今为止,已考虑的数学模型主要 分子设计育种,也可研究基因在品种中的传递规律 有:生长模型, 正交多项式%和异速生长模 Zhang等人I列应用该方法定位了玉米GDUSHD 型网.Wu和Li队为,基于模型选择的QTL定位方 (growing degree day heat units to pollen shedding)8 法和Bayesian压缩估计方法均可用于动态性状的功 个QTL,误差变异系数仅为1.5%,QTL定位的置信区 能定位 间也较小.这些结果都说明其精度较高 4展望 我国有丰富的品种资源, 只要获得更多的相关 信息就可发掘出大量的有利基因并预测其遗传效 4.1种质资源新基因发掘的QTL定位方法 应。进行分子设计育种,提高育种效率 作物QTL定位群体一般是两纯合近交系的杂交 后代,往往要求两近交系何差异较大.但是,若两者 42 eQTL定位的统计方法 表秋独数据分析通激是通时业物两个量多个外 携带相同等位基因,即使其效应较大,也不能被检测 到因而,增加亲本数目的四向杂交例甚至八向杂 理间表达谱的差异以发掘与处理有关的基因:连 交就被提出不过其亲本数目也十分有限】 传分析是检测分离群体中标记与性状间的述锁 新基因是蕴藏在种质资源中的 显然 分离群体所有 因而利用统计方法 个体的表达谱使得让每 一其因 从大量种质资源中寻找新基因就是统计遗传学 的表达 将表达谱作 大任 这方 的统计 法还不够成 所定位得到的 连锁与该 的 致时,便可确 的混合模型方法 状有关的基因 这就是Jansen和 提出 cQTL定位的基本思想,并在酵母、玉米和老鼠 Grupe等人" 提出 种'in silico“QTL定位方 等中得以应用.与此不同的是,Hoti和Sillanpa 法,在15 近交系组成的群体中定位 将数量性状或分级性状表型观测值表示为分子标记 关性状的多 QTL 它主要是通过数量性状表型 遗传型、基因表达量以及标记遗传型与基因表达量互 离与标记遗传型距离的相 作的线性函数,用Bayesian压缩估计方法29定位 说明该标 OTL并获得相关基因信息.由于获得表达谱数据成 本较高该方法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是近年 衣型观 来国际上新的研究热点 距离 人 4.3遗传交配设计的QTL定位方法 效低和假阳性率高 等人斗认为 件下检测遗传率为 在理想务 从作物QTL定位群体来看,主要是针对简单的 BC (ha DH TL时 需 △ 分离群体,如 40-150个:假阳性率太高.导致检测到的OTL需要 line)和AL等,所涉及的 用常规QTL定位方法予以验证。因而,该方法还需 本较少,但是,从数量遗传学发展历程可知,遗传交 排一步研究 配设计对数量遗传学有很大的贡献,因此,研究基 若利用大量有成纯合品种数量性状表型观测值 遗传交配设计的QTL定位方法也是应当重视的.最 分子标记和品种间系谱关系,也可高解析定位QTL 近,Verhoeven等人通过QTL定位方法检测双列杂 交设计的QTL,并通过双列杂交遗传分析确定研究 www.scichina.com 2227 1904 http://wy enki.ne 评 述 第 51 卷 第 19 期 2006 年 10 月 www.scichina.com 2227 两步法: 先拟合数学模型, 再以模型参数为依变量进 行多性状 QTL 定位. 利用该方法已定位了水稻叶龄 动态性状的 QTL[97]. 与第 2 类方法相比, 有一些优点: 表型数据量减少, 减轻了计算载荷; 可处理非平衡数 据; 由于模型参数具有生物学意义, 从而更能理解性 状发育的遗传学基础[97]. 其不足之处是, 没有考虑数 学模型参数的估计误差. 由此, Wu 等人[33,104~108]将两 步法改为一步法. 迄今为止, 已考虑的数学模型主要 有: 生长模型[33,104~107]、正交多项式[96]和异速生长模 型[108]. Wu 和 Li[33]认为, 基于模型选择的 QTL 定位方 法和 Bayesian 压缩估计方法均可用于动态性状的功 能定位. 4 展望 4.1 种质资源新基因发掘的 QTL 定位方法 作物 QTL 定位群体一般是两纯合近交系的杂交 后代, 往往要求两近交系间差异较大. 但是, 若两者 携带相同等位基因, 即使其效应较大, 也不能被检测 到. 因而, 增加亲本数目的四向杂交[109]甚至八向杂 交就被提出. 不过, 其亲本数目也十分有限. 而且, 新基因是蕴藏在种质资源中的. 因而, 利用统计方法 从大量种质资源中寻找新基因就是统计遗传学家的 一大任务. 目前, 这方面的统计方法还不够成熟, 需 要进一步研究. 它主要包括关联分析、“in silico”方法 和基于 IBD 的混合模型方法. 关联分析已在前面讨 论, 这里只介绍后两种方法. Grupe 等人[110]提出了一种“in silico” QTL 定位方 法, 在 15 个近交系组成的群体中定位了老鼠疾病相 关性状的多个 QTL. 它主要是通过数量性状表型距 离与标记遗传型距离的相关分析预测 QTL 与标记间 的连锁关系. 若相关显著, 说明该标记与 QTL 连锁. 其中, 数量性状表型距离是两纯系(品种)表型观测值 之差; 标记遗传型距离定义为: 若两纯系 SNP的单倍 型(haplotype)相同, 遗传型距离为 0; 否则为 1. 然而, Chesler 等人[111]不能重复 Grupe 等人[110]的结果, 且功 效低和假阳性率高. Darvasi 等人[112]认为, 在理想条 件下检测遗传率为 5%~20%的 QTL 时, 需要纯合系 40~150 个; 假阳性率太高, 导致检测到的 QTL 需要 用常规 QTL 定位方法予以验证. 因而, 该方法还需 要进一步研究. 若利用大量育成纯合品种数量性状表型观测值、 分子标记和品种间系谱关系, 也可高解析定位 QTL, 并且这些信息可用于品种分子设计育种[62,77]. 该方 法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品种的系谱关系计算品种间的 后裔同样(identity by descent, IBD)值, 并将 IBD 值嵌 入方差组分模型以定位 QTL 的位置与效应; 然后, 用最优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法预测出各品种的 QTL 效应值. 根据每一品 种各 QTL 效应预测值, 可进行新品种的亲本选配和 分子设计育种, 也可研究基因在品种中的传递规律. Zhang 等 人 [77]应用该方法定位了玉米 GDUSHD (growing degree day heat units to pollen shedding)的 8 个 QTL, 误差变异系数仅为 1.5%, QTL 定位的置信区 间也较小. 这些结果都说明其精度较高. 我国有丰富的品种资源, 只要获得更多的相关 信息, 就可发掘出大量的有利基因并预测其遗传效 应, 进行分子设计育种, 提高育种效率. 4.2 eQTL 定位的统计方法 表达谱数据分析通常是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处 理间表达谱的差异以发掘与处理有关的基因; 连锁 遗传分析是检测分离群体中标记与性状间的连锁. 显然, 分离群体所有个体的表达谱使得让每一基因 的表达谱作为一个性状成为可能, 将表达谱作为数 量性状所定位得到的 QTL 称为 eQTL. 当 eQTL 的遗 传连锁与该基因的位置一致时, 便可确定与数量性 状有关的基因. 这就是 Jansen 和 Nap[113,114]提出的 eQTL 定位的基本思想, 并在酵母[115]、玉米和老鼠 等[116]中得以应用. 与此不同的是, Hoti 和 Sillanpää[55] 将数量性状或分级性状表型观测值表示为分子标记 遗传型、基因表达量以及标记遗传型与基因表达量互 作的线性函数, 用 Bayesian 压缩估计方法[29~32]定位 QTL 并获得相关基因信息. 由于获得表达谱数据成 本较高, 该方法还未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 这是近年 来国际上新的研究热点[114]. 4.3 遗传交配设计的 QTL 定位方法 从作物 QTL 定位群体来看, 主要是针对简单的 分离群体, 如 F2, BC (backcross), DH (double haploid), RIL (recombinant inbred line)和 AIL 等, 所涉及的亲 本较少. 但是, 从数量遗传学发展历程可知, 遗传交 配设计对数量遗传学有很大的贡献. 因此, 研究基于 遗传交配设计的 QTL 定位方法也是应当重视的. 最 近, Verhoeven 等人[117]通过 QTL 定位方法检测双列杂 交设计的 QTL, 并通过双列杂交遗传分析确定研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