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所关注的中心领域。美国一九五八年开始的一系列经济萧条给表面 持久繁荣的岁月投下了阴影。人们不禁回想起了三十年代大萧条的 境况。基于其对于社会变化的感受,社会科学各学科迅捷开始反映这 种再度兴起的对于经济的兴趣。 在政治科学中,这一点也拟若干方式得到了体现。首先,在三十 年代大萧条时间,人们曾经突出确认经济关系对于政治生活的重要 性,此时,人们再度承认了这一点。因此,无论在国内政治还是在国际 政治研究中,此时都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谙的新的攻治经济学,它再 次集中关注隐匿于经济政策背后的政治活动,关切经济关系对于政治 权力的归属和运用之影响。 其次,再度兴起的对于经济的研究兴趣部分是由政治科学引起 的,为此,政治科学中的一个旧式术语“国家”(State)再度成为研究的 热点。在五十年代,随着行为主义的变革,作为一个概念的“国家”被 认为不合乎要求,未久就为一个涵义更加丰富的术语“政治系统”所代 替了。“国家”这一概念之所以会被政治学首先摒弃,是因为它早先是 含糊不清的。虽然现今照我看来,它丝毫也不明晰可鉴,但它却又成 了分析的术语。其原因,我在《国家重围之下的政治系统》①一文中 已作了剖析。除此之外,这一概念复苏的原因,一定程度上还确实在 于我所说的美国社会科学受到的第三次马克思主义的冲击。第一次 冲击自然是在马克思在世期间,第二次冲击則是在三十年代大萧条期 间,那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深深渗入了社会科学各学科之中。今天,在 其第三次冲击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尼科斯·普兰札斯(Nic然 Poulantzas)的著作中所阑述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当前社会 科学的方向和某些理论已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新生的马克思主义 ① (政治理论》-九八五年第九期第303一325页。 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