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①,他将“游客”引入 佳境,自由观 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髙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 时,他不会置身事 外,②,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象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 绝时轻灵而高妙地 “点”,即收到“③(诗句)”的奇效 答 17.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 人员发现: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楚国有位钓鱼的高手叫詹何,他凭着一套简单的钓具,用小米作饵,短短时间就 能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能装满一辆大车的鱼!楚王询问其垂钓的诀 窍。詹何答道:“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 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 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 渣或泡沫,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吞下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9分) 1.D“到明清进入没落期”错,原文无此信息 2.C“一直没有发生变化”错,原文说“到了18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 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 3.BA项“欧洲的园林中”范围有误,“随处可见”理解错误,原文是“几乎欧 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曾是一种时尚”。C项,“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 响”错,原文说“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D项,说的是中国园 林创作过程中的特点。 (36分) (一)(19分) 4.(3分)A辟:征召。 5.(3分)A②说明洪咨夔敢于担当责任;④说明洪咨夔为民请命;⑤是说洪 咨夔借病急流勇退 6.(3分)B江油一带的百姓苦于戍边和运粮之苦,洪咨夔请求免除这件事发 生在他做龙州知州时,而不是“为成都路通判”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① ,他将“游客”引入 佳境,自由观 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 时,他不会置身事 外, ② ,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象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 绝时轻灵而高妙地 一“点”,即收到“ ③ (诗句)”的奇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5 分)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 10 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 人员发现: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楚国有位钓鱼的高手叫詹何,他凭着一套简单的钓具,用小米作饵,短短时间就 能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能装满一辆大车的鱼!楚王询问其垂钓的诀 窍。詹何答道:“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 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 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 渣或泡沫,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吞下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9 分) 1.D “到明清进入没落期”错,原文无此信息。 2.C “一直没有发生变化”错,原文说“到了 18 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 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 3.B A 项“欧洲的园林中”范围有误,“随处可见”理解错误,原文是“几乎欧 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曾是一种时尚”。C 项,“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 响”错,原文说“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D 项,说的是中国园 林创作过程中的特点。 二、(36 分) (一)(19 分) 4.(3 分) A 辟:征召。 5.(3 分)A ②说明洪咨夔敢于担当责任;④说明洪咨夔为民请命;⑤是说洪 咨夔借病急流勇退。 6.(3 分)B 江油一带的百姓苦于戍边和运粮之苦,洪咨夔请求免除这件事发 生在他做龙州知州时,而不是“为成都路通判”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