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A.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B.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C.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D.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地方长官自下而上地推荐人才给上级或中央,由其 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 B.“禅”,帝王的祭地礼,也指以帝位让人。相传尧帝是首推禅事之人。在文中指魏帝让位于 晋 C.“行”,唐宋官制中,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文中指李熹暂时代理司徒的职务 D.“太子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后来逐渐成为虚衔。结合文意 可知,李熹任此职时也属虚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熹少有品行,以名节自持。几次被三府征召任职,他都不就任。后来又以母亲病重为由 拒绝出仕,世人都称赞他的志气节操 B.李熹居官正直,荐人唯贤。他被景帝授官后,不畏权贵,朝臣都为他所震慑。他举荐有德 行的孙璞,也为世人所称赞。 C.李熹治车有方,颇有政绩。他在凉州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力克羌虏,展现了他的车事才 D.李熹清廉节俭,不以权谋私。他任职期间,家无积蓄,甚至亲友共分衣食,俭朴至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 (2)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 (二)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晚客兴 苏轼 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 天围故越①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 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 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注】①越,古国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潮打孤城的场景。 C.颈联“冷”字一语双关,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写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 D.深秋傍晚,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 15.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A.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B.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C.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D.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地方长官自下而上地推荐人才给上级或中央,由其 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 B. “禅”,帝王的祭地礼,也指以帝位让人。相传尧帝是首推禅事之人。在文中指魏帝让位于 晋。 C. “行”,唐宋官制中,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文中指李熹暂时代理司徒的职务。 D. “太子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后来逐渐成为虚衔。结合文意 可知,李熹任此职时也属虚衔。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李熹少有品行,以名节自持。几次被三府征召任职,他都不就任。后来又以母亲病重为由 拒绝出仕,世人都称赞他的志气节操。 B. 李熹居官正直,荐人唯贤。他被景帝授官后,不畏权贵,朝臣都为他所震慑。他举荐有德 行的孙璞,也为世人所称赞。 C. 李熹治车有方,颇有政绩。他在凉州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力克羌虏,展现了他的车事才 能。 D. 李熹清廉节俭,不以权谋私。他任职期间,家无积蓄,甚至亲友共分衣食,俭朴至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 (2 )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秋晚客兴 苏轼 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 天围故越①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 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 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注】 ①越,古国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A.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潮打孤城的场景。 C.颈联“冷”字一语双关,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写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 D.深秋傍晚,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 15.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 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