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偶,用双铂铑热电偶校验坩埚内钢液温度。脱氧实验温度控制在1550℃。炉内通A气保护, 流量1.51/min。实验用钢液量为450g,脱氧铝丝3.5g。使用A120g含量大于95%的刚玉坩 埚。 从插入脱氧剂开始计时,保持温度20min。其间用中4mm真空取样管按不同时间间隔取 样。每次取样量约10一12g。使用常规方法分析钢样中的Si、S,部分试样分析N和A1含量。 钢中总氧用LECO仪测定。另外,用QA-6金相显微镜对钢中夹杂物作定量分析。 2实验结果 2,1脱氧效果 对不同氧含量水平的钢水进行了纯铝丝与合成渣包裹铝丝脱氧的对比实验。将钢水初始 含氧量水平分为低(200pPm)、中(400ppm)和高(1700~1800Ppm)3种情况。针对不同情况 所得的钢水总氧量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曲线分别示于图3、4和5。由图可见,在相同加铝 2300 dAl D AHF 260i 170H 140+ 110 7 90 0 4 12 1620 图2汤马炉及附属设备示意图 iime,‘min 1。可控硅控温柜影2。变压器影3。加热元件碳管: 图3总CO)随时间的变化, 4。刚玉套管,5。保温绝热材料)6。炉体: 初始[O)=200~230ppm 7。气体流量计:8。氢气瓶:9。坩埚支座: F.g.3 Change of total [o]with time, 10。控温用热电偶影11,坩埚。 initia1 [O]:=200~230ppm 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apparatus 量条件下,包裹铝丝较裸铝丝脱氧速度快,终点钢中总氧水平显著降低。而且随钢水初始氧 含量水平的提高,包裹铝丝脱氧的终点氧含量水平与裸铝丝脱氧的差值逐渐增加,对应3种 情况下的差值分别为40ppm,80ppm和300ppm。 2,2不同裹渣量的影响 分别使用S1-1和S2-:渣系按110规定裹渣量的包渣铝丝对低、中档初始钢水含氧量水平 进行脱氧实验,所得结果与规定裹渣量包渣铝丝脱氧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示于图6、7。由 图6可见,低含氧水平钢水脱氧时,使用1/10规定渣量包裹即可达到规定渣量包铝丝脱氧的 水平。而对于中含氧水平的钢水脱氧而言,图7的对比结果显示1/10规定渣量包裹条件下的 脱氧程度逊于使用规定渣量包裹铝丝的情况。但无论包渣量多少,两种情况下包渣铝丝的脱 3偶 , 用双 铂铭热电偶校验琳涡 内钢 液温度 。 脱氧实验温度控制在 ℃ 。 炉内通 气保 护 , 流量 。 。 实验 用钢液量为 , 脱氧铝丝 。 使 用 含量大 于 的刚玉柑 锅 。 从擂入脱氧剂开始计时 , 保持温度 。 其间用价 真空取样管按不 同 时 间间隔取 样 。 每次取样量约 一 。 使用常规方法 分析钢样中的 、 , 部分试样分析 和 含量 。 钢中总氧 用 仪测 定 。 另外 , 用 一 金相显微镜对钢 中夹杂物作定量分析 。 实 验 结 果 脱叙效果 对不同氧含量水平的钢 水进行了纯铝丝与 合成渣包裹铝 丝脱氧的对 比实验 。 将钢 水初始 含氧量水平分为低 、 中 和 高 一 种情况 。 针对不 同情况 所得 的钢水总氧量随时 间变化 的动力 学曲线 分别示于图 、 和 。 由图可 见 , 在 相同加铝 下汇 一’ 一工 ,甲 二 耳 八丫-厂 , 又 匕 劝 、 、 如 、 、 土 一 母臼。任 图 扬马炉及 附属设 备示 意图 。 可控硅 控温柜 , 。 变压器, 。 加 热元件碳 管 。 刚玉套管 。 保温绝 热材料 炉体, 。 气体流量计 。 氛气瓶 。 增锅支 座 控温用 热电偶 柑塌 。 卫 户 图 总〔 〕髓时间的 变化 , 初始〔 〕 〔 〕 , 〔 〕 二 量 条件下 , 包裹铝丝较裸铝丝脱氧速度快 , 终点钢 中总氧水平显著降低 。 而且随钢水初始氧 含量水平的提高 , 包裹铝丝脱氧的终点氧含量水平与 裸铝 丝脱氧 的差值逐 渐增加 , 对应 种 情况下的差值分别为 , 和 。 不 同班渣 的影响 分别使用 ,一 ,和 卜 渣系按 规定裹渣 量的包渣铝 丝对低 、 中档初始 钢水含氧量水平 进行脱氧 实验 , 所得结果与 规定裹渣 量包渣铝丝脱氧 结果进行对 比 , 结果示于图 、 。 由 图 可 见 , 低含氧水平钢水脱氧时 , 使 用 八 。规定渣 量包裹即可达到 规定渣量包铝丝脱氧的 水平 。 而对于中含氧水平的钢水脱氧而 言 , 图 的对 比结果显 示 规定渣量包裹 条件下 的 脱氧程度逊于使用规定渣量包裹铝丝 的情况 。 但无论包渣量多少 , 两种情况下 包渣铝丝 的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