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两圈一带”战略是湖北推动科学发展的载体,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抓手。大力实施“两圈 一带”总体战略,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区域联动协调 发展 第四章武汉城市围“两型”杜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按照国家批复的《关于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要求,者力构建要素富集、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的活力城市圈,通达、通畅、智能的快捷城市圈,绿色、 宜居、和谐的生态城市圈。发挥武汉龙头作用,明确各城市发展定位,增强耦合度,发挥集成效应,提 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武汉城市圈率先崛起,努力在“两型”社会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引领和带动全 省体制机制创新和“两型”社会建设。圈域生产总值占全省62%以上,经济增长速度、单位生产总值能 耗降低幅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 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推进九大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先行先试示范效应。创新资源节约体 制机制,推进资源品价格改革,完善差别能源价格体系,开展绿色电价试点,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制度 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城市水务改革,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建立节约用水机制。创新环 境保护体制机制,扩大排污权交易,探索碳交易,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探 索跨区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新模式。创新科技体制机制,积极开展股权激励试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科技金融政革创新。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建立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群发展和优 化区域产业布局的引导与协调机制,探索开发区发展新模式。创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制机制,扩 大“迁村腾地”试点,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农村 集体建设用地合理流转新机制。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财税金融、对内对外开放、行政管理等领域配套改革,充分利用部省合作共 建平台,在相关领域创新体制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形成推动改革试验的强大合力, 二、加快推进圈域一体化 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与一体化布局。进一步优化圈域产业分工与空间布局。鼓励武汉发展总部经济 向周边八市转移一般加工业。八市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强相互间协作,并积极承接武 汉产业转移和辐射。鼓励武汉、黄石等国家级开发区与周边市开展“区外园”合作。积极推进鄂州葛店 经济开发区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化工新城融合发展,支持武汉、孝感临空经济区协作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圈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推进城镇化与城乡建设一体化。以“一核一带三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圈域城镇建设。进一步 增强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大中城市,推进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重点镇建设。以城际铁 路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一站一城(镇)”建设,开展“扩权强镇”试点。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基 本形成城乡建设一体化格局。 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推进城乡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等一体化建设。鼓励商业连锁经营企业下 乡进村,推动圈域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基本建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圈域一小时高效物流服务圈。 加快推进交通与通信建设一体化。构建三大综合交通圈,完善七条综合交通通道,打造六大综合交 通枢纽,基本形成武汉至八市区“一小时交通圈”,武汉至圈域县(市)“一至两小时交通圈”。建设 “资源共享、集约高效”的综合交通通信系统,基本形成以武汉通信枢纽和城市圈发达的通信网络为依 托的综合交通信息化平台。分步实施圈域区号统一,加快通信一体化进程。 11 11 “两圈一带”战略是湖北推动科学发展的载体,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抓手。大力实施“两圈 一带”总体战略,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区域联动协调 发展。 第四章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按照国家批复的《关于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要求,着力构建要素富集、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的活力城市圈,通达、通畅、智能的快捷城市圈,绿色、 宜居、和谐的生态城市圈。发挥武汉龙头作用,明确各城市发展定位,增强耦合度,发挥集成效应,提 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武汉城市圈率先崛起,努力在“两型”社会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引领和带动全 省体制机制创新和“两型”社会建设。圈域生产总值占全省 62%以上,经济增长速度、单位生产总值能 耗降低幅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 58%以上。 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推进九大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先行先试示范效应。创新资源节约体 制机制,推进资源品价格改革,完善差别能源价格体系,开展绿色电价试点,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制度, 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城市水务改革,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建立节约用水机制。创新环 境保护体制机制,扩大排污权交易,探索碳交易,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探 索跨区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新模式。创新科技体制机制,积极开展股权激励试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建立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群发展和优 化区域产业布局的引导与协调机制,探索开发区发展新模式。创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制机制,扩 大“迁村腾地”试点,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农村 集体建设用地合理流转新机制。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财税金融、对内对外开放、行政管理等领域配套改革,充分利用部省合作共 建平台,在相关领域创新体制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形成推动改革试验的强大合力。 二、加快推进圈域一体化 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与一体化布局。进一步优化圈域产业分工与空间布局。鼓励武汉发展总部经济, 向周边八市转移一般加工业。八市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强相互间协作,并积极承接武 汉产业转移和辐射。鼓励武汉、黄石等国家级开发区与周边市开展“区外园”合作。积极推进鄂州葛店 经济开发区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化工新城融合发展,支持武汉、孝感临空经济区协作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圈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推进城镇化与城乡建设一体化。以“一核一带三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圈域城镇建设。进一步 增强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大中城市,推进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重点镇建设。以城际铁 路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一站一城(镇)”建设,开展“扩权强镇”试点。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基 本形成城乡建设一体化格局。 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推进城乡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等一体化建设。鼓励商业连锁经营企业下 乡进村,推动圈域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基本建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圈域一小时高效物流服务圈。 加快推进交通与通信建设一体化。构建三大综合交通圈,完善七条综合交通通道,打造六大综合交 通枢纽,基本形成武汉至八市区“一小时交通圈”,武汉至圈域县(市)“一至两小时交通圈”。建设 “资源共享、集约高效”的综合交通通信系统,基本形成以武汉通信枢纽和城市圈发达的通信网络为依 托的综合交通信息化平台。分步实施圈域区号统一,加快通信一体化进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