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复合梁与夹层梁,曲梁。 第十二章能量法(一)(6学时) 1.外力功、应变能与克拉比隆定律。重点掌握外力功与应变能的一般表达式。 2.互等定理。要求重点掌握并灵活应用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 3。卡氏定理。要求重点掌握卡氏定理并利用该定理计算杆件位移。难点为附加力法。 4.变形体虚功原理。理解可能内力,可能位移,内虚功,外虚功概念,理解变形体虚 功原理。 5.单位载荷法。重点掌握运用单位载荷法计算线性弹性杆或杆系的位移。难点为单位 载荷系统的建立。 第十三章能量法(二)(2学时) 1.*梁的横向剪切变形 2.冲击应力分析。了解冲击分析的基本假设,冲击应力的分析方法,重点掌握最大冲 击载荷、最大冲击位移和最大冲击应力的计算。难点为正确写出能量守恒定律。 3。*压杆临界载荷计算的能量法 第十四章静不定问题分析(6学时) 1·用力法分析静不定问题。重点掌握外力静不定结构分析和内力静不定结构分析。难 点为静不定度的判断和相当系统的选取。 2·对称与反对称静不定问题分析。重点掌握对称和反对称静不定问题,难点是根据对 称与反对称载荷作用下对称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分布特点,如何减少未知多余力的数目和建立相应 的变形协调条件。 3,静不定刚架空间受力分析。重点掌握刚架空间受力的对称和反对称静不定问恩。难 点为根据对称与反对称载荷作用下刚架的变形和内力分布特点,如何减少未知多余力的数目和建 立相应的变形协调条件。 4,*连续梁与三弯矩方程。 第十六章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1学时) 1.应变片和转换原理,应变的测量和应力计算。要求对常见变形确定应变片的布置和 接线方案并计算应力。 第十七章疲劳(2学时) 1交变应力与镀劳破坏,应力比。理解疲劳破坏现象和概念,能够计算最大应力、最 小应力,应力幅,循环特征,了解循环应力的类型。 2,S-N曲线与材料的疲劳极限。了解S-N曲线,疲劳寿命,疲劳极限,持久极限。 3,了解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习题及讨论课、总复习(10学时) 本课程共中理论课80(理论)+18学时(实验)。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板书等教学方法讲解:实验课:除演示实验外,要求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课外:4 3.*复合梁与夹层梁,曲梁。 第十二章 能量法(一) (6 学时) 1. 外力功、应变能与克拉比隆定律。重点掌握外力功与应变能的一般表达式。 2. 互等定理。要求重点掌握并灵活应用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 3. 卡氏定理。要求重点掌握卡氏定理并利用该定理计算杆件位移。难点为附加力法。 4. 变形体虚功原理。理解可能内力,可能位移,内虚功,外虚功概念,理解变形体虚 功原理。 5. 单位载荷法。重点掌握运用单位载荷法计算线性弹性杆或杆系的位移。难点为单位 载荷系统的建立。 第十三章 能量法(二)(2 学时) 1. *梁的横向剪切变形 2. 冲击应力分析。了解冲击分析的基本假设,冲击应力的分析方法,重点掌握最大冲 击载荷、最大冲击位移和最大冲击应力的计算。难点为正确写出能量守恒定律。 3. *压杆临界载荷计算的能量法 第十四章 静不定问题分析(6 学时) 1.用力法分析静不定问题。重点掌握外力静不定结构分析和内力静不定结构分析。难 点为静不定度的判断和相当系统的选取。 2.对称与反对称静不定问题分析。重点掌握对称和反对称静不定问题,难点是根据对 称与反对称载荷作用下对称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分布特点,如何减少未知多余力的数目和建立相应 的变形协调条件。 3.静不定刚架空间受力分析。重点掌握刚架空间受力的对称和反对称静不定问题。难 点为根据对称与反对称载荷作用下刚架的变形和内力分布特点,如何减少未知多余力的数目和建 立相应的变形协调条件。 4.*连续梁与三弯矩方程。 第十六章 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1 学时) 1.应变片和转换原理,应变的测量和应力计算。要求对常见变形确定应变片的布置和 接线方案并计算应力。 第十七章 疲劳(2 学时) 1.交变应力与疲劳破坏,应力比。理解疲劳破坏现象和概念,能够计算最大应力、最 小应力,应力幅,循环特征,了解循环应力的类型。 2.S-N 曲线与材料的疲劳极限。了解 S-N 曲线,疲劳寿命,疲劳极限,持久极限。 3.了解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习题及讨论课、总复习 (10 学时) 本课程共中理论课 80(理论)+18 学时(实验)。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 板书等教学方法讲解;实验课:除演示实验外,要求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课外: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